带娃超级技能,你Get到了吗?
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宝宝是个高需求宝宝,必须得陪着睡,妈妈就想训练孩子自主入睡,后来孩子终于学会让妈妈“省事”了......
育儿中常见的问题
呼唤爱的声音
有的妈妈见孩子有攻击性的行为就谴责孩子,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看到孩子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而不敢动,就恨恨地想,胆子怎么这么小,这个熊样子将来能干什么?只要一遇到孩子的“问题”,父母就开始立即进入自我的运转模式,评判孩子,甚至粗暴地回应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不幸地学会了自主入睡,不需要妈妈陪着,有着那个阶段不该有的成熟,或者宝宝被训练的已经没有任何问题,那很可能宝宝遇到了育儿很失败的妈妈。
用后天的知识指导本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结果就是让宝宝不能很好地接收到妈妈的爱。孩子很多时候是在寻求被妈妈看见,看见真实的孩子,而不是那个“不听话”“爱哭”“不懂事”...的孩子。他的成长需要爱,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当他哭,就是他在呼唤爱。叶子干的卷起来,是因为需要水了,如果强行把叶子抻平,植物就可能枯萎。
当他不再需要大人的陪伴,很可能是孩子已经内心绝望。婴儿若在孤独中学会坚强,比如过早地学会独立入睡、自我安抚,那么他一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是灰暗的。他知道妈妈喜欢什么样的自己,于是他便努力学会讨好妈妈,这样在后天会比较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误读孩子的行为
真实的看见孩子
如果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有时候很可能是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他好奇地伸展自己的身体,看到自己扔出去的东西能跑很远,觉得好玩极了,他只是好奇,但是我们大人很容易评判孩子,这是不好的。实际上本身孩子没有这种想法,却因为妈妈的评价而产生了这样的概念,而这会在宝宝心中留下印记,形成了“这样做是不好的,别人不喜欢”,于是在后天就会形成或者懦弱,或者过于凶暴的性格。在孩子生命中留下的痕迹,都会不断绊倒在后天成长中的孩子。
当宝宝很小的时候,看到别的宝宝的玩具,很想玩,他自然会自己想办法,这个时期是孩子建立与外界联系的学习阶段,做父母的很容易代替孩子去沟通,这样就直接扼杀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很多时候是需要让孩子去做一些探索的,我们那么快的给孩子下结论,评论孩子,其实都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恐惧。
我们恐惧那个不优秀的自己,从而自以为这些问题可能在孩子身上,于是尽快地去把“问题”解决掉。有问题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我们自身的不足导致我们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而我们自身的不足也是因为从小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教条化的,是父母的问题潜在地印现。我们只要简单对照就会发现,所谓“遗传”其实是做事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如出一辙。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First Year
而带孩子的过程正是教会我们真实面对自己的过程,我们一旦认为孩子有问题就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又在粗暴地下结论,又有哪些是出于自己的控制欲。孩子只是需要我们爱,并给予爱的回馈,没有外在的技术能够教会我们怎样去爱,除了爱本身。所以,不要迷信那些带宝“超级技能”,而是回身审视自己吧。
只有孩子得到的爱是充足的,在日后自然能溢出到外面的世界。而真正的爱是没有任何评判的,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孩子,否则看到的其实只是自己。如果孩子自己都是匮乏的,又怎么能去给予、去热爱?
孩子是上天赐给妈妈们的礼物,如果能抓住机会疗愈自己,就可以为孩子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爱的能量供给。这是生命最有质感的旅程。
特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