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80现一切色身三昧
释觉舟法师 读诵
「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王家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 大王今当知,我经行彼处,实时得一切,现诸身三昧。
勤行大精进,舍所爱之身,供养于世尊,为求无上慧。』
「说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八百千万亿那由他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白已,即坐七宝之台,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
「『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燃身命终后,又出生在了这个国土的净德王家中。他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出来,然后马上告诉这位父亲自己证得三昧、燃身供佛的前情,又说:「日月净明德佛仍在世间。我先前供养佛后,得证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后来又听到佛演说《法华经》。大王,我现在应该回到那里,继续供养如来。」菩萨说完,立刻坐上七宝台飞升到虚空中,去到佛前,头面礼足,合掌赞叹。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从名字看,是指能知道一切语言表达的意思的陀罗尼。「《法华经》八百千万亿那由他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这里的「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都是数量值,《俱舍论》卷十二列出的五十二个大数中,这三个数分别是第十六、第十八和第二十个,用公式表示的话,依次是:
1 ×10 16、1 ×10 18和1 ×10 20。这样看来,日月净明德佛所说的《法华经》,比前面常不轻菩萨听到威音王佛所说的「二十千万亿偈」还要多出很多。
「尔时,一切众生憙见菩萨说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告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善男子!我涅盘时到、灭尽时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当般涅盘。』又勅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善男子!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诸宝树、宝台及给侍诸天,悉付于汝。我灭度后,所有舍利亦付嘱汝,当令流布,广设供养,应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净明德佛勅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已,于夜后分入于涅盘。
这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对佛说:「世尊,您现在仍然在世,真是太好了!」日月净明德佛告诉他:「我涅盘的时候已经到了。你可安置床座,今夜我就会入涅盘。我把佛法托付给你和其他菩萨大弟子。除此之外,这三千世界的宝树、宝台和给侍诸天,也都托付给你。我灭度以后的所有舍利,应该建起数千塔庙来安放供养,也交由你来主持流布和供养的工作。」佛嘱咐完这番话,就在后夜入了涅盘。
这里佛把后事交由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来处理,很明显,这个菩萨是日月净明德佛座下八十亿菩萨摩诃萨的上首,至少也应该是等觉菩萨。所以我们更有理由说,他行的这种人身供养是很高位阶的菩萨才能做的,一般人是没有办法成就的。
「尔时,一切众生憙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 ?,供养佛身,而以烧之。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幡盖,悬众宝铃。
菩萨看到佛取了灭度,虽然难过,但马上按照佛的吩咐来处理后事:用珍贵的海此岸栴檀木做柴薪,燃化佛身,把收取的舍利装进八万四千宝瓶,筑起八万四千高大庄严的舍利塔来供养。
「尔时,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复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我今当更供养舍利。』便语诸菩萨大弟子及天、龙、夜叉等一切大众:『汝等当一心念,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燃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只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做完这些以后,菩萨觉得还不够,就告诉一切大众自己还要再行供养。于是,他在八万四千舍利塔前,自燃手臂,一直烧了七万二千岁才烧完。无数声闻众和一般众生看到后,都发起了菩提心,也都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之中。
这个「百福庄严臂」,是非常相好庄严的手臂,是菩萨通过勤舍身命积累福德而成就的。八万四千塔应该会盖在不同的地方,所以他可能是用神通,在每一座塔前都示现了燃臂的供养。「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使声闻人和众生能住在三昧里,这可能和「得一切色身三昧」不一样。因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精勤修行了一万两千年才证得这个三昧,而这些人才刚发心,说他们能马上证这个三昧,就说不过去了。而且,这里没有说让菩萨得住三昧,表示菩萨早就住在里面了。所以,这个「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可能是指信受大乘的法义,也就是信受第八识有出生色法等一切法的功能体性。如果你现在信受这一点,可以说你也是「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憙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这时,大家看到菩萨没有了手臂,都非常痛心地说:「这位菩萨是教化我们的老师。他烧臂供佛,现在身体已经这样残缺不全。」菩萨看到大家这么难过,就对大家立誓说:「我舍两臂供佛,将来一定会成就如来的金身。如果我说的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现在我的两臂就会回复如初。」说完这个誓言,因为他广大深厚的福德智慧,两臂马上就自然恢复了,而且三千大千世界生起六种震动,天上落下宝华,使一切人天众生都得未曾有。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在修百劫舍身命,以成就佛的三十二大人相。这个色好庄严的福德要用一百劫来修行,是等觉菩萨要修习的法。这里菩萨立誓说「必当得佛金色之身」,可见他离成佛已经非常近了。看到这里,我们就更能确定这种人身供养是什么时候该修的法了。如果你现在没有这种智慧、神通和福德,硬要去燃身、燃指供佛,佛菩萨不仅不会赞叹你,反而会为你感到可惜,因为你这不是在善学佛法,而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憙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其所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
这时,佛就告诉宿王华菩萨,刚才所说的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就是现在会中的药王菩萨,他修布施所舍弃的身命,到现在已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之多。
「宿王华!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这里说得更清楚了,跟《金刚经》一样,简单来说就是:用七宝等财物供养佛,比不上用国城、妻子来供养;用国城、妻子供养又比不上以身供养;以身供养又比不过受持《法华经》一四句偈的法供养。这里为什么说受持《法华经》比「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的身供养还要殊胜呢?可能这类人所行的还是一般的身供养,不是完全的法供养;也可能是因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的这种人身供养也是由听闻修习《法华经》而成就的,所以从因果上讲,还是受持《法华经》最为殊胜。
「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这里佛又用了很多譬喻来显示这部《法华经》的胜妙深广。《法华经》在中国长期被尊为经中之王,典故也是从这里来的。
不过,我们一定要知道,正如前面所讲,佛说的《法华经》并非仅限于这部经的经文,而是指广义的大乘法义,说到底,也就是第八识的所有功德妙用。如果你拘泥于文字,只读这部经,其他的都不读,甚至像日本的创价学会那样专门念「南无《妙法莲华经》」,那就不是正解经文了。佛在《金刚经》里也说了很多「此经」的功德,其实都是把第八识的法义称为「此经」。所以,《金刚经》、《心经》是《法华经》,《楞伽经》是《法华经》,《华严经》、《圆觉经》、《大般涅盘经》、《楞严经》等等也都是《法华经》,都是一切经法中的第一。甚至更进一步说,一切法都是从第八识出生的,所以「一切法都是第一」。就像前面佛说舌根「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一样,在佛菩萨眼里,一切法都是上法善法,没有什么下法恶法。当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再看这里说的「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就应该知道不要取相分别,以免增加无益的慢心烦恼。不要认为:「我现在受持了《法华经》,我就是所有众生里的第一了!」要知道:你是第一,人家也是第一。《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家都是第一,你有什么好骄傲的呢?所以,我们要契合《法华经》的法义境界,不应该再去分判高下,否则反而容易落入邪见和歧途。
譬喻里的「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并不是说声闻、辟支佛还属于凡夫,而是说:如果只是和凡夫比,二乘修行人的智慧和解脱功德肯定都在他们之上。
结缘《法华探微》纸本书,请联系正传法师,微信ID:ZCFS2014
赞助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赞赏念诵者 释觉舟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