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功赫赫威震诸侯的上将军武安君白起被秦昭襄王贬为了普通士卒,迁往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在他滞留咸阳的这三个月,秦军在邯郸战场的局势愈发严峻。
昭襄王派出使者,白起不得滞留咸阳。
白起内心怏怏,拖着病体,渐渐地淡出秦国庙堂的视线。
昭襄王与应侯范雎群臣议论,白起好像内心不服,尽是怨言。昭襄王派出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自己看着办。
剑光凛冽,白起内心彻底凉凉,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穷尽一生报效的君王会一朝将他赐死。白起整个人瞬间成了一尊塑像,僵在了原地。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白起长叹,我早就该死了,长平一战我坑杀赵国降军数十万人,是足以死。
▲白起 【剧照】
白起自杀,整个秦国尽是唏嘘。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白起的魂魄永远留在了杜邮这个地方,是年秦昭襄王五十年。
白起之死,完全是因为他和昭襄王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根源又是政见的不合。
长平之战后,秦军分为三路。白起自领一军,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秦军趁热打铁,秦军势如破竹,白起的意图很明显,挟长平之战之余威,一战灭赵。
苏代作为韩、赵使者做起了秦国丞相范雎的思想工作,赵国亡了,白起如此战功就可位列三公,这局面是您希望看到的吗?就算赵国被灭,赵国人民也绝不会跟着秦国混,北边的人会逃往燕国,东边的人会逃往齐国,南边的人会逃往魏国、韩国,应侯三思。
范雎被说动,秦昭襄王对范雎之语表示认可,秦国罢兵。
白起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简直弄死范雎的心思都有。从此和范雎彻底成为了路人(由是与应侯有隙)。
不久秦昭王又心生后悔,重新派出大军,以王陵为将,猛攻赵国都城邯郸。白起因病,没有出征。
▲范雎 【剧照】
王陵初战不利,损兵折将。秦昭王急眼,白起快上,揍丫的。
长平之战虽然取胜,但是秦国也死者过半,国库空虚。而且此时赵国举国皆兵,诸侯的救兵又马上到,赵国在内,诸侯兵在外,秦国很难取胜(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白起拒绝出兵。秦王亲自命令,白起当作空气,范雎又亲自去请,白起依然说NO。
秦昭王用王龁代替王陵,打了八九个月,依然没有啃下赵国。
赵、魏、楚三国强强联合,秦军根本吃不住(秦军多失亡)。
白起冷嘲热讽,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秦昭王听后,大怒。白起,你要是识相,赶紧给寡人上。范雎又再一次去请,白起依然是淡定地不肯离窝。
昭襄王终于对白起失去了信心。白起被贬,最终赐死。
▲秦昭王 【剧照】
白起之所以是名将,是因为对形势理性的分析。长平之战后,确实是灭赵的最好时机。但因为秦军罢兵给了赵国准备的时间,再一个,赵国面对的是亡国的危险,怎能不使出吃奶的力气,赵国的三千敢死队直接重创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
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国内外夹击,秦军终是败下阵来。秦将郑安平直接投降。
可以说白起的分析绝对合理,而且事情的发展也和白起的预期一样,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而现实是昭襄王要灭掉赵国的欲望实在太强。
白起因为自信,因为不满,因为抗命,最终命丧杜邮。
白起之名气自不用子玉再多赘言,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白起在这四位里边也是绝对的扛把子。
长平之战时,当赵国换掉廉颇以赵括为主帅时,秦王立刻将白起派往了前线,主持大局,并放出狠话,谁要是泄漏白起为将的消息,斩(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可见白起之威名,绝对到了令诸侯尿裤子的地步。
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之威名亦是建立在那累累白骨之上。
有这么一个说法,整个战国大争之世,因为战争而死掉的人在两百万左右,而直接死于白起将士之手的就有一百多万。
▲赵括 【剧照】
请看史书记载。
秦昭襄王十四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攻魏,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溺死其卒二万人。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攻韩陉城,斩首五万。
长平之战,前后杀死赵军四十五万。
以水灌楚国之鄢城,军民死者十万人。
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具体数字,而白起平生参战不止于此,作为战神,能不满载而归。
成吉思汗被称为上帝之鞭,而白起也被人送了一个外号“人屠”。但二人面对的境况又不可同日而语,成吉思汗是杀戮成性,而白起面对的是战国之七雄混战,只有更多的杀敌,歼灭敌国的有生力量,秦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出,才能最终一统天下。
所以,长平之战,虽然赵军四十万人投降,但秦军还是将其坑杀,很简单,收编,风险太大,又不是本国人,放了,又会卷土重来,白忙活一场。
白起,成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刽子手。
虽然人送外号“人屠”,但秦人还是对其充满感情。
/
往期精彩:
白起自杀?李广难封?Why?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