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敦多堪布
益西敦多堪布

应摄弟子之法相

2020-11-06 益西敦多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大圆满心性休息》

第5品

摘录


b) 应摄弟子之法相分十二:I) 贤善弟子之法相;II) 思师功德忏前戒后;III) 勿令师不喜所作当请示;IV)于师前断除身之恶行;V) 断除一切语之过患;VI) 断除意之邪分别念;VII) 观察己过恒敬上师;VIII) 持一切恭敬行为;IX) 修持正念正知不放逸;X) 以三喜恭敬承侍上师;XI) 以方便遣除他人之诽谤;XII) 如是而行之功德。 

I) 贤善弟子之法相

宣说殊胜法器之法相:

善缘弟子信心大,精进修法智慧高,

具正知念不放逸,不违教言守戒誓,

三门调柔悲心大,胸怀宽广不急躁,

慷慨具有清净观,虔诚恭敬恒稳固。

善缘弟子信心广大,能够一直非常精进地修持所听闻的法,他的世出世间智慧都非常高。

贤善弟子具备正知正念。正知和正念有差别。

对于自己所应行持和所应断除的应该恒时忆念(正念),需要有一个所要忆念的东西,这就需要正知。比如我们受持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各自应该守持的戒条——根本戒和支分戒都要了知;或者入密乘者对十四条根本戒和上百条支分戒,都应该知道,这就是正知。

正念,了知应该如何行持之后,就要恒时忆念佛子应该如何行持,作为一个沙弥、一个比丘应该如何行持。

具法相弟子的身语意不会处于放逸之中,比如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或者上下跑动。

对于上师所给予的命令和教言不会违越,如理如法地守持自己所受戒律以及自己所发之誓言。

贤善弟子的身语意三门极其调柔,不会有粗语、绮语等种种的不善,悲心非常广大,恒时思维如何利益他众。这是贤善弟子非常特殊之处。

“胸怀宽广”,当其他人需要帮助之时会给予自己拥有的物品;当有人需要给予开示时,会将自己了知的内容毫无吝啬地给予他人。

 “不急躁”,他人诋毁自己、嘲笑自己、说自己过失、说自己种种不对的时候,永远是心平气和,毫不急躁,一点都不生气。

“慷慨”,将自己一切资具全部给予需要的人,一点吝啬心都没有,慷慨好施。

“清净观”,实相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都是勇士勇母、天人和天女,是清净的。贤善弟子无论是真实或相似地了知,都会以清净观来对待自己所处的界、所看到的人和物。

“虔诚恭敬恒稳固”,“虔诚”是指我们要对上师欢喜爱戴;“恭敬”指恒时要听从上师的教言;“恒稳固”以稳固的心行持善法、依止上师,不会今天精进地打坐、念经,明天又睡大觉;今天对上师的信心很大,明天信心消失得无影无踪。 

II) 思师功德忏前戒后

恒时忆念上师德,不思过失见思德,

定是自现师无过,深思忏戒依对治。

思维上师功德,忏前戒后。贤善之弟子恒时忆念上师具有的种种功德,毫不思维上师的过失。即便偶尔觉得上师有过失,也会想这是上师的功德,不是上师的过失。当看到上师的行持与一般正理不符之时,贤善的弟子会发自内心地想:“肯定是自己的问题,自心不清净的显现,绝对不是上师的过失,上师肯定有密意,上师要进行广大的度化。”如是思维之后,深深地忏悔自己觉得上师有过失的想法,以后戒除此类不如法的想法!

《菩提轮游舞续》中云:“倘若于梦中,见上师过失,醒时即忏悔,倘若未忏悔,亦堕无间狱。”我们在梦境中看到上师的过失,也就是梦中觉得上师有种种过失,醒来也要马上忏悔,如果不忏悔,也会堕入无间地狱。 

III) 勿令师不喜所作当请示

当断师诸不喜事,精勤令师生欢喜,

永不违背师教言,师之爱眷亦如师,

不摄师眷为弟子,说法灌顶当请示。

弟子应当断除上师不喜欢之事,精勤地做令上师欢喜的事情。对于上师给予的教言无论能否做到都要去做,永远不能违背上师的教言。对于上师的眷属,比如上师的父母、哥哥、弟弟、妹妹或亲戚朋友,都应看做如上师一般,恭敬和爱戴。对于上师的弟子或者上师的眷属,不能将其摄受为自己的弟子。即便真正有必要的时候,也应该请示上师“我能不能给您的父母灌顶,或者给您的兄弟姐妹开示和说法”。 

IV) 于师前断除身之恶行

师前当护身语意,不应伸足跏趺坐,

亦莫背后向上师,嬉笑显露愁怒容。

在上师面前,一定要好好护持自己的身语意三门。不能载歌载舞,胡思乱想。不能把腿直接伸出朝向上师。在上师面前听法时,可以单盘,散盘,但不能跏趺坐。在上师面前,不能背向上师,一定要面向上师。在上师面前不能嘻嘻哈哈,毫不正经,毫不掩饰地显露自己生气或者悲愁的表情。

V)  断除一切语之过患

切莫信口出胡言,言说妄语离间语,

他过不悦耳粗语,未经观察无关语。

在上师面前不能信口开河说些无稽之谈,不能在上师面前打妄语,不能在上师与其他人之间宣说离间语,造作种种语恶业。不能在上师面前宣说他人的过失,如“这个道友怎么怎么不好”,不能讲不悦意的话语,不能宣说恶劣的粗语。

“未经观察无关语”,尽量在上师面前询问或者宣说与法有关的事情,不要宣说在家人的各种无稽之谈,不要直接宣说未经观察的语言,不说无关紧要之语言。

 VI) 断除意之邪分别念

不应贪图上师财,禁止损害其诸眷,

切莫口是心非观,上师各种之行为,

勿想彼为不合理,前后相违除邪见。

对于上师的物品感到悦意之时,心想“能不能给我”或者“我要把它拿走”,想把上师的物品据为己有,这叫贪图上师的财物,我们应该断除这种心态。

对于上师的眷属、弟子、施主等等,不能怀有害心——希望他生病、丢东西或者快点死掉等等。

不能把上师所要承办的一切行为、事业看作不合理(包括表面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的种种行为、事业),应该了知这是上师神变的一种显现。如果生起上师说得不对、做得不对的念头,也一定要马上遣除。缘上师所产生的这些细微乃至粗大的邪见、非理的想法,一定要舍弃,一定要戒除。 

VII) 观察己过恒敬上师

不知自己造罪业,彼相外现如影像,

倘若上师现忿怒,定观己过当忏戒,

顶上观师猛祈祷,令师生喜获成就。

上师每当看到自己的时候就现忿怒相,或指责或辱骂,上师有诸多弟子,却好像只和自己一个人过不去。此时应该想因为自己的过失,上师显现忿怒相,要进行忏悔,不能产生嗔恨心。如何忏悔呢?把上师观在自己的头顶,猛烈地祈祷: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事情,违背了上师的言教,请上师不要生气,猛烈地祈祷,祈请上师加持自己,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之后所行的一切都是令上师欢喜的事情,这样可以快速成就。 

VIII) 持一切恭敬行为

见上师时起顶礼,坐时敷垫供资具,

合掌美语作赞颂,行时起立敬随行。

看到上师到来时,应立刻起身顶礼上师。上师坐下时,应该恭敬地陈设敷垫,供养上师需要的资具。在上师面前应以双手合十赞颂上师的种种功德。上师离开的时候应该立刻起身相送,随着上师一起行走,看上师是否需要侍奉,是否需要弟子帮忙做事。 

IX) 修持正知正念不放逸

与师相处时恒具,正知正念不放逸,

当以敬畏心而住,犹如新媳之姿态,

师前三门极寂静,放荡不羁不应理,

不求名利无偏袒,无有谄诳不狡诈,

表里如一不虚伪,一视同仁无贪嗔。

与上师相处之时,应该具备正知正念、不放逸。正知是自己需要了知,应该守持之处;正念是自己恒时要忆念这些。在上师面前身语意不能放逸、不调柔。

在上师身边,应该具备恭敬和畏惧之心,如同新进门的媳妇一样。《入行论》中有详细的宣说。新进门的媳妇处处小心谨慎,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万一哪件事情没有做好,身边的人会嘲笑或讥笑自己。在上师面前身语意三门一定要非常的寂静,不能又唱又跳。一切的行为都应该如理如法,心思不能处于掉举、散乱之中。

“不求名利无偏袒”,什么是偏袒心呢?比如这个是新的、那个是旧的,这个是自己人、那个不是自己人,对于一切以自己的分别念进行区分,就是具有偏袒心。在上师面前不能有任何偏袒心。对名闻利养也不能有任何希求心,一定要断除狡诈谄诳。在上师面前不能装模作样,本来不是一个堪布、智者,却装得非常有文化;没有证悟,却装成有证悟的样子,表里不一。人前人后应该一致,身语意调柔,不能在人前就身语意调柔,说话做事非常有条理;独处的时候却贪嗔痴炽盛。 

X) 以三喜恭敬承侍上师

自己有财供上师,身语恭敬而承侍,

舍弃今生修正法,三门当令师欢喜。

将自己所拥有的财物毫不吝啬欢喜地供养上师。身语意要非常恭敬地承侍上师。断除与来世无关之事,唯一在今生之中修持正法,自己的身语意三门唯一要行持令上师欢喜的事情。

XI) 以方便遣除他人之诽谤

他人谤师制止之,若无能力则思德,

覆耳悲心行饶益,莫依止彼勿交谈。

当其他人诽谤上师的时候,自己应该制止。如果没有能力制止,应该想此人因不了解而乱说,我的上师具有功德,要思维上师的功德,遮住耳朵离开。同时对诽谤上师之人生悲心——因为他不了解上师的功德,信口开河诽谤上师,他将来趋往的肯定是恶趣,这个人真是太可怜了!这么可怜的人,我一定要对他进行饶益。一定不能依止这样的人,不能与他交谈,不能与他亲密交往、畅所欲言。 

XII) 如是而行之功德

以此生世成利益,值遇正士闻正法,

地道等持陀罗尼,种种功德皆圆满,

摆设寂乐之喜宴,款待一切诸众生。

如理依止上师,此生的利益乃至后世的利益全部能够得以成办。可以值遇真正殊胜的上师,值遇正士,能够与真正具缘的上师会面,可以听闻上师所宣说的正法,如此可以获得五道十地和四种陀罗尼、八种禅定种种的功德。所有的功德圆满起现之后,就可以陈设寂乐的法喜之宴,款待一切众生,令他们趋往寂乐的果位。

益西敦多堪布公众号ID:kbyxd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