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法师:烧香礼佛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信 众
请问法师:烧香礼佛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大安法师
答:这是信佛修行的一些仪轨,这些仪轨的施设都是有意义的。烧香是表达我们的恭敬。佛菩萨、善神都喜欢闻香。烧香就能够物类相感,护法天神就会过来,佛菩萨就会来加持。这是事相上的。
从心性上来说,烧香是要我们回归心性。什么叫真正的香?你能够持戒,你的身心就能有香味;你能有禅定的功夫,你的身心就有香味;你有智慧,你就有香味。所以我们唱香赞,“戒定真香”,你有戒、定的功夫才是真正的香。佛法讲,有五分法身之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法身的香。所以要透过烧香,回归到我的心性,我要持戒,我要修定,我要开发智慧,我要得到对烦恼的解脱,以及烦恼解脱之后般若智慧的全体的现前。是这个意思。
那么礼佛呢,礼是我们众生份上事,佛是我们所礼的一个对象,一个境缘。佛在法界里所有的生命当中,是无与伦比的,是最极清净的,是福慧庄严的,是大慈悲的,所以是最值得我们去礼的。当我们这一念心所礼的是佛的话,这个佛就跟我们众生——能礼的人,产生一种互动的加持力。
这种加持力首先从我们自身得利益来看,礼佛要我们拜下去,拜下去这动作本身就能够降伏我们一个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就是傲慢。我们与生俱来就很傲慢,从来不肯对人去礼拜。认为“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为什么要向你顶礼?”现在人都认为顶礼是封建迷信,有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没有给他的父母顶过礼,更何况跟同辈的人呢?实际上这种傲慢是根本烦恼之一,贪瞋痴慢疑。这个慢作为根本烦恼是会障碍我们的佛性的。那么怎么样对治慢呢?就是谦卑和恭敬。
所以《周易》也是一部圣贤之书啊,谦卦里面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要谦,而且越谦越好,“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就是降伏我慢。所以当我们向佛顶礼的时候,我慢高山就被摧毁了啊!当我慢高山一摧毁,我们自性的功德就现前了。所以礼佛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通过礼佛而形成一个心理上的习惯,你就可以顶礼世间上的父母、师长,尤其这些出家的大德,你可以向他们顶礼。
现代人的这个障碍也是很大的,他可能可以去对佛像顶礼,但他很难对世间上的哪个大德去顶礼。这一点本人也有点体会,原来没有学佛之前,根本就觉得这个顶礼是什么时代的啊,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搞这一套?实际上这都是邪知邪见。最后学佛之后,觉得顶礼是很有价值的。然而还只能是对佛菩萨顶礼,很难对一个世间的哪个人顶礼,这都是我慢心在这里在作怪。
我记得还是在1997年的时候,第一次向一个老和尚顶礼,那次顶礼还是我在关房里面念了二十天佛号后,见了那个老和尚,顶礼了。你看我已经学佛多少年了,都很难对一个老和尚顶礼,所以这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啊!特别是对于知识分子。
所以我们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这是把它摆在第一行愿,你们想一想这个意义深远啊!我们众生就是傲慢,那就要靠礼敬来降伏它。礼敬诸佛,我们一般理解为就是过去的释迦牟尼佛、现在的阿弥陀佛,就是礼敬诸佛。实际上这个诸佛包含着过去佛,包含着现在佛,而且包含着未来佛。那这个未来佛是谁呢?未来佛就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所有的人。
那么这一愿首先就对我们提出巨大的挑战:我们能不能像礼敬过去佛、现在佛一样,平等地去礼拜一切众生?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他在修普贤第一行愿。如果说:“我只能礼敬过去佛、现在佛,对现在这些苦恼众生,我哪瞧得起他呀?”不仅不礼敬,而且傲慢,这都是跟第一行愿相差甚远,分别心。平等心出不来,缺乏智慧。所以要礼过去佛,礼现在佛,尤其要礼未来佛,未来佛就是生活当中所见到的你我他,一切众生,都向他顶礼。
这说的就是《妙法莲华经》的《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他一生修行的行门就是向一切人顶礼,并且说句话,“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终将成佛。”最后他由于这样,临命终时得到法华三昧,生命又延长了二百万亿那由他岁,然后又见到了威音王古佛,又跟他讲了一部《法华经》,他又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法华三昧旋陀罗尼,这些都是通过礼敬出来的。所以光一个“礼”字,它就寓意无穷啊!
中国儒家的圣人也是非常强调礼,礼乐之邦。礼,才能化解我们邪恶的本性,才能和谐这个社会,维持一种正当的社会秩序。礼的精神就是恭敬,无不敬,所以普贤行愿的礼、敬摆在一起,跟中国三礼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要理解礼佛的真正意义,把自己的傲慢心完全放下,我们要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看得一钱不值才能生惭愧心。
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就看他有没有惭愧心。如果他一边修行,一边我慢高山都在滋长,越修行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他不仅没有功德,而且他是修行退步,所以我们会有一个这样的评价标准。
往期推荐 ···
1.除了念佛之外,我该选哪一部经来读呢?
2.佛来接引时现的是什么相?
3.请问法师:念地藏菩萨、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名号有什么区别?
4.请问法师:为什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庐山东林寺官方公众号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