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

2020-11-02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达摩祖师讲得非常清楚了。从胜义谛的角度讲,虽然无一可求,但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讲,千万不要空度人生、一定要努力。这不就是胜义谛、世俗谛分得很清楚吗?所以我们怎么可能就听到禅宗的一句两句,放下、不执著,然后把一切都混为一谈,说:为什么放生?为什么念佛?这些都是执著。


这种话千万不能去听,非常危险。实际上这种说法本身就违背了达摩祖师的教言,不能这样认为。这个就是涉及到我们的实修,凡是涉及到我们实修的这些话都非常重要。一些关键性的理论我们不能错。有些理论我们搞不明白的话也可以不学,暂时搁置,不一定对实修有什么影响。但这些跟我们的实修是有密切关系的,大家一定要搞明白,特别重要。


 然后说“然则佛性自有”,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佛性本来就存在。但是“若不因师”,如果我们不因善知识的教导和引导,虽然内心当中有佛性,但没有用。没有善知识的指点,“终不明了”,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的心里有佛性,所以一定要依止善知识。


五加行里面讲到的依止善知识,不要以为这个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达摩祖师这里也讲得非常清楚了。藏传佛教只不过把依止上师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修法和修行,实际上这些佛教的大师们,都是这么讲的:虽然我们心里本来就有佛性,但是如果我们不接受善知识的教诲、善知识的指点的话,永远都不会明了。


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不需要上师而自己能够证悟的人有没有呢?有。但是这样的人是万分之一或者是更少。佛教历史上有这样子的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这样的人很少很少。在过去的这些祖师、高僧大德里面,这种人也是非常非常稀有的,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圣人意”就是圣者的境界。我们不依靠其他的上师,自己因为因缘的会合而开悟了。因缘是什么呢?因缘就是上一世学得非常好、修得非常好,所以下一世虽然没有一个上师,但自己也就开悟了。有没有可能呢?当然有,佛经也有这么讲的。所以我们这一世的修行跟下一世的修行要连接,这个非常的重要。下一世我们能不能继续修行,就要看这一世的修行的基础。


“若自己以缘会合”这个缘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其他的缘,就是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闻思修。现在的闻思修就是下一世的缘,如果我们这一世没有踏踏实实地去修行,那会有什么缘呢?下一世就没有什么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会合的,所以创造因缘非常重要。如果上一世修得非常好的人,他这一生就会因缘会合,因为这些因缘人家都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他现在就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样子去学。


虽然不学,但是他也可以证悟。“即不用参善知识”,那这种人不需要依止善知识,这种人是有的,但很少,万分之一或者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此即是生而知之”,这种人他生下来的时候已经有这个觉悟了,就是因为上一世他有过闻思修。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些金银珠宝、我们的房子、车子,还有衣柜里面的那么多的衣服、那么多的包包,睁开眼睛的时候你看得到,一闭眼就看不到了。但是,我们现在的修行,不管是睁眼闭眼,下一世一定会有的。而且下一世,这些因缘一定会会合。


如果这个因缘非常好的话,说不定下一世没有上师,自己就可以证悟。那么这种证悟,生而知之。他生下来的时候,这个觉悟就有了,实际上这个觉悟是从上一世带来的,不是这一世学来的,所以是“生而知之”。


 “胜学也”,意思就是说它完全超越了这一世的学习,因为是他生生世世沉淀下来的智慧,完全超越了我们这一世当中,几十年花一点时间积累的功夫。所以这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


若未悟解”,如果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开悟,那就不要想得那么美,就要点点滴滴地去做。 “须勤苦参学”,一定要用功、一定要用功、一定要用功。不能是想学的时候学,不想学就不学,一定要用功,勤苦参学。


因教方得悟”,因为有善知识的教导、善知识的教诲,才能够证悟,证悟必须要靠善知识。就像米拉日巴大师,他怎么样依止上师?他怎么样勤苦求学?大家非常清楚了。我们肯定做不到像米拉日巴大师这样,但是他的万分之一、千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这样的功夫,我们也应该要拿得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生而知之,我们需要善知识的教诲,所以要精进、努力。为什么要勤苦参学呢?因为需要教导才能够证悟。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生活呢?

你真的懂达摩祖师的“放下”么?

乃至成佛之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