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善法 | 镇家之宝
镇 家 之 宝
——《世间善法》系列 77
镇家之宝
“人能如我存心”,这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前面讲了很多,他有善行,能够广行阴德,感得天心得好报。那么如果有人能够像“我”这样存心,那么“天必锡汝以福”——上天就必定会恩赐你福报。
先看这个存心,先要明了“存心”两个字,然后才能讲“人能如我”。这个“心”是何物?先了解“心”为何物,才能讨论“存”还是“不存”的问题,就好像要让人去取一个珍宝,你务必先要让他知道珍宝藏在什么地方。这个“心”,在我们中国儒家,常常会有“人心”和“道心”之辨。中国儒家的道统,即从三皇五帝圣圣相传的真命脉,实际上就是心法。孔颜心法可以进一步上溯到三皇五帝,是他们早已有的。那么儒家的心法,实际上就是从辨别人心和道心开始的。在《尚书·大禹谟》这一篇里面,当时虞舜在把天子位禅让给大禹时,先给他讲述了关于治理天下操作上的一些问题,最后传授了治天下的一个心法。这个心法儒家称为十六字口诀,作为中国儒家道统的开始,它讲的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的心,是非常危险的,充满着物欲,有着很多与生俱来的劣根性。这是人心,一定要认清它的危险性。所以我们不要抽象地说,就是“以人为本”,要满足人的一切。因为一定要引发我们人心当中好的一面,要抑制我们人心当中邪恶的一面,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说法,这是隐恶扬善。如果用佛教的百法来看,我们人心当中与生俱来的恶法占到26种,善法只占到11种:我们恶的力量还占多数。一种健康的文化,包括它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应该把人心当中恶的一面展示出来,而应该要抑制恶的,展示它善的一面,这才是一种文明的机制。
中国的上古圣人,就能够很清楚看到人心的危险性——“人心惟危”,“危险”的“危”。那么在这个危险人心的当下也有道心,古人把这个道心,有时侯理解为天命之性,“人心”理解为气质之性。这个道心我们也存在的,但是它非常的微细,非常的微弱。这是对我们众生生命,在心性、精神层面的一个冷静地观照,它就是这个样子:人的心危险,道心非常微细。那么一种心法的核心,就是怎么样净化危险的人心,把道心显发出来。这里用的方法就是“惟精惟一”。“惟精”,“精”就是精粹,一定使这个心提升、净化,让这个心归到一处。无论是世间法的修行,还是出世间法修行,他的心归到一,是非常重要的。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
天、地、人三才得到这个“一”——制心一处都会安宁,都会有智慧,在这个“一”里面就能开发我们本具的善端。那跟“一”相反的就是多,就是散,就是乱。如果人一散乱,什么邪恶的东西,危险的人性欲望都会显露出来。所以我们就讲这个人浮躁。那么如果“惟精惟一”,就“允执厥中”,“允”是信的意思——信任,就能够得到这个中道——中庸之道。
这个中庸之道的“中”就是“明德”,就是“至善”。在佛教看来,这个“中”——中道是什么?就是真空妙有、双照两边,双遮两边的清净本然的心体。这就是圣圣相传的道统、命脉。所以现在我们放纵危险的人心,遗失了微细的道心,每天散乱不已,追逐五欲六尘,我们真的连中庸之道的一点概念都没有了,所以我们真是中国古圣先贤的不孝子孙,不肖的子孙啊。
后代的儒家曾经有一句话叫“道之大原出于天”,说这个大道,它的原始是从天里面来的。不过,这句话好像是对的,但是讲得大而无当,并不是孔颜道统命脉的宗旨。宗旨还是要从《尚书》里面得到。那么,世间的儒家有意诽谤佛法,“凭空造出”来一个什么说法呢?他们提出了“释氏本心,吾儒本天”之说,认为:“佛法是以心作为根本,我们儒家是以天作为根本。”这个真的是不了解自己道统心学的渊源,把心性之学的这样一个好东西独自地让给了佛教。
实际上这种心法也是儒家的“镇家之宝”,你把镇家之宝都让给了佛教,你自己说没有,这个是“扼腕”之叹啦。那么后世那些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人,竟而附和这种话,一盲引众盲,随人喝彩。那么这里感叹:“安得有大圣贤”,以他的正知正见来拨正这些后儒的谬误。
往期推荐
功名利禄学问等世间福报,该怎么得?
言语是人心的一种表达,该如何正确说话?
婢女跌杀了自己暮年所得的聪明儿子,反而放她逃走,这是什么心?
你这家伙刺我一刀,我要看准你,生生世世不会忘记你
庐山东林寺官方公众号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