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世间中道与出世间中道

2020-10-31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世间中道与出世间中道

有人在佛法论坛讨论区中贴文如下:

岳师兄道鉴:

您大作中提及“生涯规划”,刚好目前公司在做绩效考核的动作。其中有自评项目,必须写下自己的生涯规划,不讳言,我对这项很“感冒”。

诚如师兄所言,这些皆是建立在不确定的因素上,如何能事事皆如自己规划,无奈现代人流行这一套,喜欢用这方式做评比.当然弟是用含蓄之方式简单写了几句表达一下心中想法而已,不知主管看后是否会觉得可笑?

回正题,依师兄之见地,佛弟子在日后面对类似课题,如何因应,能不失中道?

某某敬上

世间所谓的中道,就是如何在两种义务、两种角色、两种期望……当中,取得一个平衡。这不是简单的事,要人生历练丰富,经常在省思人情事故的人,才能处理得很圆融。

儒家思想在这方面的成就很突出,《论语》里面讲孔子怎么应付一个叫阳货的权贵,就写得很精彩。阳货希望孔子到他家里,就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送礼过去。按照礼数,孔子必须到阳货家致谢才行。阳货就是想用这种方法,让孔子上门来找他。但孔子很聪明,他也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阳货,这样就不违礼数,又不必见到阳货了。

南怀瑾先生写了一本书《历史的经验(一)》(台北市老古文化事业公司、香港经世学库发展有限公司均有出版)专门在讲如何取舍这些两难的困境以完成道德,写得极好,读者不妨参考。

在这方面,岳灵犀可算是“低能”。我从小就很少花心思在这上面,开始修行之后,更把全副精神放在思惟“我空”和“我所空”,几乎不会和别人攀交情,小事情我尽量不计较,大事情则从来不肯妥协。我原来在政府部门工作,负责调查并评估政府的赔偿责任,因为涉及庞大的利益,就有一些不法之徒想占点便宜。我不理他们的利诱,他们就利用官僚体系对我施压,我因为不善于应对,得罪了不少人,经常要解释莫须有的攻讦,不胜其烦,干脆辞职。朋友都觉得我不需如此,因为那个工作待遇很优厚,台湾最近又不景气,失业率节节攀升,想再找个待遇相当的工作谈何容易。

表面上看起来,我吃了很大的亏,不过我却没有觉得可惜,也不认为自己受到小人迫害。我提出辞呈的那一天恰好是去年(2000 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也就是我破参见道之后一年整,我已经很少离开空三昧了。在觉受上,人生就是一场梦而已,其中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世界、也没有得失。

这是出世间中道吗?不是的。因为那只是现象界的空,偏向于小乘的见地。世间虽然如梦幻,但另有不属于世间的清净本心,祂不是空、不是有,是真正的中道。世间的中道,必须像走钢索一样的小心维持,祂却是本来如是,一向都是中道的体性,不需我们花半点力气去维持祂的中道。

以下这段文字引自我的〈呈心所现〉一文。

以下要说明的是,清净本心为什么符合龙树菩萨所说的“八不中道”:

佛说缘起法:

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

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

灭戏论寂固。

敬礼正等觉,最上说法者。

证悟的人能够如实的知道:清净本心的本体从来都不会断灭;所以他可以明确的推论,自己现在这个清净本心并不是从哪个时候出生的。此即是 “不生亦不灭”

证悟的人能够如实的知道:清净本心的本体从来都不会断灭,但祂所含藏的种子则是不断的生灭流注,从而产生各种性用。此即是 “不断亦不常”

证悟的人能够如实的知道:清净本心本身没有形相,不属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只能从祂的性用去认明祂,所以只有色身有来去,祂本身没有来去可言。此即是 “不来亦不去”

证悟的人能够如实的知道:清净本心本体清净、本来解脱,但祂所含藏的种子可以决定五蕴(色、受、想、行、识——即色身和妄心的总合)的内容;因此不能说清净本心和五蕴是一个,也不能说他们是两个。此即是 “不一亦不异”

其实人类的语言,都是为了描述现象界而创设的,清净本心既不属于现象界,一切语言上的分类当然均与之无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祂不只是“八不”而已,祂同时也是:“不善亦不恶”、“不圣亦不凡”、“不左亦不右”、“不取亦不舍”……乃至有无量的“不”。

以个人的解脱来说,只要证得“我空”就够了,但为了度众生,菩萨必须学习世间法。但未见道的人修习世间法,必定会落入取舍的苦恼,不得清净;因此, 见道以前应该以出世法为重,入世法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切莫等世间法圆满之后才想修出世法,因为世间法永无圆满的可能。

岳灵犀May11, 2001

编辑按:本文摘自现代人修行入门书——《心灵实验室──非凡心教育手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