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门必须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
方便门必须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
妙法莲华经030-1
癸四、颂现在佛
前面讲到过去佛、未来佛度化众生的情况。基本上,佛陀度化众生可以用一句话来做总结,就是“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所以,佛陀度化众生是两阶段式的度化。他是先开辟很多的方便门,先让你去拜忏,让你去做佛像,让你受三皈五戒等等。
这方便门是有条件的,就是你这个方便门必须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就是说,所有的方便门必须是佛陀的清净慈悲心流露出来的。你不能够说自己也搞一个方便门,那不可以。凡夫的颠倒妄想没有资格创造方便门(待会会讲到)。因为方便门必须对众生的根机很深入地观察,还要对法门很深入地了解,要知机、知法才可以施设方便门。这个方便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力量能够引导众生进入真实相,这才有资格叫方便而不是随便。
所以,诸佛度化众生都是先从因缘里面设方便门,最后会归到一念的真如的功德。过去如此,未来如此。我们看现在佛是怎么样。
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现在所出世的十方诸佛,是受到天人所尊敬供养的,东西南北,数量可以说“其数如恒沙”。他们出现世间的第一件事情,都是先“安隐众生故”。因为众生受到烦恼的干扰、受到业力的冲击、受到老病死的折磨,是极度不安稳。所以,看这个意思,佛陀一开始倒不是要众生马上成佛,先求安稳,就是先完成短期目标。所以,为了安稳的缘故,“亦说如是法”,佛陀也是在因缘上开显种种的方便法门。
那个方便法门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呢?它要“知第一寂灭”,佛陀必须要站在一种清净本性的角度来开方便门,就是,所有的方便门都必须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因为,这个法如果不是从清净心开出来,它就没办法回到清净心。诸位!如果一个凡夫从妄想开出方便门,他从什么地方来,就回到什么地方去,那这个方便门到最后也是打妄想。
所以你看,凡是佛陀的法,你修了以后,一定会让你慢慢地寂静,一定会让你对外境的执着慢慢地降低,或多或少,一定会的。你如果一天到晚执着很重,你去拜个佛、去持咒、去念佛,你对外境的执着会降低,因为它是“知第一寂灭”。
就是,这个方便门是怎么来的很关键。它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有功能能够让你带往真如本性。它是站在第一寂灭的真如本性,“以方便力故”,而示现种种的三乘的法门或者五乘的法门。它们最后能够会归到佛乘。
所以,这个方便门是怎么开的呢?这个就很难了。第一个,佛陀要先“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佛陀必须要通过假观的宿命通,看到无量劫来这个众生都做了些什么事,他的身业、口业,他是喜欢什么事。他是喜欢供佛的?还是喜欢打坐寂静的?还是喜欢研究教理的?他有各式各样身口的活动以及心中的念想,就是,他身口意的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哪里活动。
我们看,众生的确是有这个差别。有些人很喜欢跟佛结缘,他把佛堂弄得漂漂亮亮的,这边添个花,那边弄个莲花灯,初一十五还供佛。但有些人他的佛堂看着很简单,但他喜欢学教理,他喜欢跟法结缘。这都没关系,佛也好,法也好,都是方便门。
当然,作为一个有无量方便的佛陀,他第一个,要知道众生过去的行为、现在的行为跟念想,还有他过去的习性(就是思想)以及他所造的业力。凡此种种造成了他不同的希望,众生各有各的希望。有些人喜欢追求安乐道,有些人喜欢追求解脱道,有些人喜欢追求六度的功德,产生差别的个性。还有他的精进力,他经常会专注在什么样的事物。就是他的精进,他的身口意很喜欢在哪一个方向活动,造成了不同的诸根的利钝,造成五乘的差别的根机。
佛陀在施设方便的时候,第一个要善知众生差别的根机,第二个要善知无量的法门的因缘,所以才能够用譬喻、言辞来“随应方便说”。所以我们看得出来,佛陀度化众生,他是这样:“安隐众生故。”佛陀是锁定第一个目标,先让你安稳下来。
当然,安隐众生最关键是什么?当然是不堕恶道。就是说,你堕三恶道是最不安稳的。你到三恶道去你能够供佛吗?你能够拜忏吗?不可能。你要做一只小狗,你就没有办法去接触三宝了。所以佛陀的最低标准就是,你至少不能失去人身,这是佛陀的底线。
当然,成佛是不着急了,但是你不能把你的身心世界搞得很糟糕。为了让我们的修行能够不断增上,佛陀的底线画出来:五戒十善,这是佛陀的底线。就是说,你可以不要马上成佛,你也可以不要马上知道真如本性,但是请你不要堕三恶道。这是佛陀的底线,“安隐众生故”。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更多文章视频
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
观看全集视频文字
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