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盘经》(031)不落四恶道

2020-10-25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名字功德品第三

不落四恶道

尔时如来复告迦叶:「善男子!汝今应当善持是经文字章句所有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名生四趣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如是经典乃是无量无边诸佛之所修习。所得功德,我今当说。」

这时,佛陀又对迦叶菩萨讲:「你们现在应该好好受持这部经典的文字章句,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的经名—— 《大般涅盘经》,就不会生到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趣了。」

所以今天大家应该很高兴,你已经听到《大般涅盘经》的经名了,而且不但听到经名,还听了这部经典的解释。光是听到《大般涅盘经》的经名就不会堕入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也就是说,至少可以保证未来世你可以出生在「人」和「天」这两种善趣。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如是经典乃是无量无边诸佛之所修习」,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佛都要修习这部经典的法义。接下来,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要来宣说:修习这部经典所能够得到的功德。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菩萨摩诃萨云何奉持?」

迦叶菩萨问:「世尊!这部经叫什么?菩萨要怎么修持这部经典?」

佛告诉迦叶:

是经名为《大般涅盘》,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味深邃,其文亦善,纯备具足清净梵行,金刚宝藏满足无缺。汝善谛听,我今当说。

这部经叫《大般涅盘经》。「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说明这部经里面的法义还是会分等第的:上等的法义,中等的法义,下等的法义,就算是下等的部分也是非常好的。不过,要是你有智慧,你就会依照「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的原则,挑出上等的部分来修持。

「义味深邃」表示这部经典很深奥。「其文亦善,纯备具足清净梵行」,连文字都非常的优雅,如果能够依照其中的义理修习,最终一定能够具足清净梵行。

「金刚宝藏满足无缺」,「金刚」一般是指能藏的心体,能够记录善恶业行及果报。「金刚宝藏」就是指第八识所含藏种子的一切功能差别。懂得了它,就会证「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佛世尊才有的智慧。所以「金刚宝藏满足无缺」就等于是说:到最后你会因为福德与智慧的圆满成就而究竟成佛。

「汝善谛听,我今当说。」所以现在大家要仔细听,佛世尊就要跟大家宣说了。

善男子!所言大者,名之为常,如八大河悉归大海,此经如是,降伏一切诸结烦恼及诸魔性;然后要于大般涅盘放舍身命,是故名曰《大般涅盘》。

《大般涅盘经》第一个字「大」的意思是说:它是常住的。就好像八大河全部都流归到大海,所以大海是最大的,八大河都是小的。这部经也是一样,它能够降伏一切诸结烦恼及诸魔性。「结」的字面意思是绳结,把绳子打成结就象征着系缚、烦恼。所以这里的「结」就是「烦恼」的意思,「魔性」也是指烦恼。这部经能够把一切的烦恼、魔性全部都降伏。

「然后要于大般涅盘放舍身命」,最后要在大般涅盘时放舍身命。有人看到「放舍身命」就吓坏了,他不想死啊!但是出世间圣贤会说:「你就是因为不想死,才会有大麻烦。」《道德经》在这一点上讲得很准确:人所以会有种种的忧患,是因为有身、有生命。佛教也这么认为。「身」和「命」都是法相,执着在这上面就一定会有后有,三界的烦恼都叫「后有」。要放舍身命才可以证得涅盘。

佛教十二缘起的最后一支是「老死」,在「老死」的后面还会接着讲「如是忧悲苦恼大苦聚集」,所以「老死」代表附属于生命的一切烦恼。「老死」的前一支是「生」,意思是:一定要有出生,才会有附属于生命的一切烦恼。你想想看,哪个烦恼不是因为先有一个生命呢?如果没有出生,会有肚子饿的烦恼吗?会有找工作的烦恼吗?会有求偶的烦恼吗?所以,既然是附属于生命的烦恼,那么它就一定要先有出生。

有一部电影叫做《蝴蝶效应》(第一部)。电影中的男主角有很多烦恼,他最终明白过来:只要自己一出生就会给很多人带来不幸。所以最后他干脆让自己在快要出生的那一刻被脐带勒死,根本没有出生,因此也就没有了因出生而造成的一切烦恼。这个结局是导演版的情节。剪辑好之后,他们找观众来试看,发现观众受不了这样的情节:「连人都没有出生,那还玩什么呢?」后来导演才把结局修改了。因为男、女主角相爱造成了一大堆问题,男主角明白是因为自己和女主角的相爱才引发了一切的烦恼,所以导演就把结局改为当女主角第一次接近他的时候,尽管那时两个人都还很小,他就恐吓她说:「你给我滚蛋,再靠近我,我就把你杀掉。」结果那个小女孩哭哭啼啼地离开了。他们因此也就没能相爱,于是一大堆的烦恼也都没有发生。这就是正式放映的院线版结局。

其实导演版是比较符合佛教义理的,但是一般人接受不了没有生命。如果永远不来三界出生,那是什么?(有人说:涅盘。)是「无余涅盘」。很多学佛人听说「涅盘就是不再有生命」,都接受不了。同样,你一开始来学佛,找到一个师父,结果师父跟你说:「学佛最后的目的就是涅盘,涅盘就是永远不会有生命—— 无生。」大部分人一听到这样的佛教的涅盘就心想:「算了,我还是不要学了。」(大众笑。)还好,佛教中有四种涅盘,只有小乘所取证的「无余涅盘」才是永远不再有生命,而另外的「有余涅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和佛世尊所证的「无住处涅盘」,生命还是可以继续存在的。

「放舍身命」不一定是指自杀。像阿罗汉自杀虽然也是其中一种,但是如果没有证得阿罗汉,自杀也没用,因为一定还会有后有。假设有人因为欠人家钱,或是被女朋友抛弃、做生意失败等等原因,想要用死来终结烦恼和痛苦。但是,以佛教的道理来讲,他的烦恼和痛苦并不能因此解决掉。佛教讲「业」,只要业力还在,死掉以后就还会有未来世的生命。他虽然在这一世自杀了,但一定还会去投胎,投胎以后的状况可能还会更糟糕,因为他这一世是选择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烦恼。以佛法的道理来讲,一个欠债的人最好是想办法把钱还掉,即使不能完全还掉,也要能还多少算多少,还掉一点,业就减轻一点。如果选择自杀,这些钱将来还是得还,死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所以,如果没有证得阿罗汉果,自杀也是没有用的。

修学大乘法的人,那就更不能自杀了。因为学大乘法的目标,是让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自杀违背了利乐众生的本愿。

所以,放下对于身体和生命的执着,才是真正的「放舍身命」。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你知道了《心经》中「诸法空相」的道理,以大乘法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放舍身命了。因为你知道,「身体」「生命」其实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又何必执着呢?有烦恼就有烦恼,又有什么关系呢?欠钱就去还钱,暂时还不了,可以和债主商量一下:「我已经找到工作了,以后慢慢还,你不要再逼我了,把我逼死了也没什么好处嘛!」(大众笑)被女朋友抛弃的,也不用难过,再去找一个,这样还可以多度一个人,不是很好吗?

善男子!又如医师有一秘方,悉摄一切所有医方。善男子!如来亦尔,所说种种妙法秘密深奥藏门,悉皆入此大般涅盘,是故名为《大般涅盘》。

这里佛陀还是在讲这部经的功德。就好像医生有一个秘方,能够把其他的医疗秘方全部含摄在内,也就表示这个秘方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佛陀也是一样,他所说的种种奥妙佛法也全部入于大般涅盘,所以这部经叫做《大般涅盘经》。

所有的佛法全部都收入这里,你觉得它应该是什么?唯识经典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当中的诸法全部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成佛的智慧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也就是能够了知第八识一切种类的功能差别。既然全部的佛法都入于大般涅盘,也就表明,《大般涅盘经》所要宣说的一定是一切种子的智慧,是一切功能差别所显示出来的义理。

善男子!譬如农夫春月下种,常有悕望;既收果实,众望都息。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修学余经常悕滋味,若得闻是大般涅盘,悕望余经所有滋味悉皆永断;是大涅盘,能令众生度诸有流。善男子!如诸迹中,象迹为最;此经如是,于诸经三昧,最为第一。善男子!譬如耕田,秋耕为胜;此经如是,诸经中胜。善男子!如诸药中醍醐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是大涅盘,为最第一。

就好比农夫在春天播种,一定希望将来能够得到收成。等到成功收获了,原来的期待当然就没有了,因为愿望已经成就了。同样的道理,众生修学佛法,比如修学《阿含经》,虽然也是佛经,但学了之后总觉得还不够,因为有些经典的义理没有办法让他成佛,但是《大般涅盘经》的义理是可以让你究竟成佛的。成佛之后就成为三界人天的导师,具足圆满智慧与福德,还会有什么不能够满足的?

又好比一切动物的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是最大的。一头小鹿或小羊,踩出的足迹只有一点点,但是大象一踩下去足迹特别大。同样的道理,与其他的佛经比起来,《大般涅盘经》是第一的、最好的。

又好比在秋天耕田收获最多。同样的道理,这部经也是诸经中最好的、最殊胜的。

又好比在所有的药当中醍醐是最好的,它能够治百病。同样的道理,所有的佛法义理当中,最好的是《大般涅盘经》,它能够除掉你一切的烦恼病,直至让你究竟成佛。

其实,佛陀在《法华经》里也讲过同样的话:所有的佛经里面《法华经》是最好的。如果你很执着于文字,就会疑惑:「佛陀啊!您怎么这样,在讲《法华经》的时候,《法华经》就是最好的,现在讲《大般涅盘经》,《大般涅盘经》又是最好的。到底哪部经才是最好的?」但如果你懂得什么叫做「经」,就不会觉得疑惑了。

《法华经》是可以让众生成佛的义理。《大般涅盘经》是讲让你证得究竟涅盘(无住处涅盘)的义理。这个义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了达一切种子功能差别的智慧,也就是「一切种智」。只要是能够让你证一切种智的经典,统统都是第一的、最好的,不能再去分等了。所以你不要说:「我一定要最高的。」最高的就是它,没有办法更高了。

我们学佛,从大乘见道开始就认识了第八识,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究竟成佛,中间都要观察种子的功能差别,观察它们如何成就三界万法。所以,大乘见道的「根本智」,以及随后所证的「后得智」或「差别智」,初地以上圣种性菩萨的「道种智」,其实也是佛地的一切种智,只不过不究竟而已。所以,「一切种智」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一切种智」指究竟佛的智慧,广义的「一切种智」则包括大乘见道以后所证的智慧。大乘经典中讲到「此经」,往往指的是广义的一切种智。

善男子!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盘亦复如是,八味具足。云何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凉,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无垢,八者快乐,是为八味具足;具足八味,是故名为《大般涅盘》。

印度有一种食物叫「甜酥」,它八味具足。「大般涅盘」也有八味,分别是「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其实稍微简略地概括就是「常、乐、我、净」。因为具足八味,所以此经叫做《大般涅盘经》。

若诸菩萨摩诃萨安住是中,复能处处示现涅盘,是故名为《大般涅盘》。

「若诸菩萨摩诃萨安住是中」,就是安住在涅盘的清凉当中。这个涅盘是指大乘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复能处处示现涅盘」,「处处」就是每一个地方。如果菩萨摩诃萨能够安住在此经的义理当中,就能够在每一个地方都示现涅盘,所以此经叫做《大般涅盘经》。

比方说,我现在把拳头举起来摇一摇,问你:「这是什么?」你不要回答「是拳头」,也不要回答「是一个拳头在摆来摆去」,这些都不是涅盘相。你要知道:「这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这一法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整个三界的万法也统统都是,统统都是种子。而以种子的观念来看,本来就不生不灭,这不就是涅盘吗?这不就是处处示现涅盘吗?你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可以安住在涅盘当中。

迦叶!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于此大般涅盘而涅盘者,当如是学:如来常住,法僧亦然。

佛陀接着说:「迦叶,你要知道,如果想要住在大般涅盘当中,一定要学《大般涅盘经》中的法义,也就是『佛、法、僧三宝,都是常住不灭的』。」常住的佛、法、僧,其实都是第八识。知道这个义理,才可以经常安住于大乘的涅盘境界当中。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来功德不可思议;法僧亦尔,不可思议;是大涅盘,亦不可思议;若有修学是经典者,得正法门,能为良医;若未学者,当知是人盲无慧眼,无明所覆。」

迦叶菩萨最后应和了佛陀的话,赞叹佛、法、僧不可思议,大般涅盘不可思议。第八识流注种子会现起很多功德,多到数不清楚,乃至三界一切万法都是第八识所现的功德。这个功德大到没有办法想象。天文学家最远可以观察150 亿光年的距离,这已经够远了,更远的地方,用地球上的一切仪器都观测不到。但如果你有神通,就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而这也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用意识思维去了解第八识有哪些功能差别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不可思议」。

同样的道理,大般涅盘也不可思议。因为大般涅盘也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你要安住在这里面才是大般涅盘。你能够修学这样的经典—— 第八识的一切义理—— 就能够得到正确的法门,可以成为良医。「良医」并不是说你可以帮人开药方治感冒什么的,而是指你能够治众生的烦恼病。如果不知道这样学,你就是一个没有慧眼的瞎子,还没有离开无明的笼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