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慧淨法師| 凡夫輕鬆入報土,往生極樂必成佛

2020-10-16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慧淨法師 編輯部de故事 

 

阿彌陀經插圖

唐代(618- -907) /紙本設色/高29厘米寬45.5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往生極樂必成佛來自編輯部de故事

(朗讀:佛平)

我們講念佛往生淨土,它的結果是怎麼樣呢?就是成佛。而且我們之所以要往生彌陀淨土,也是因為那裡是成佛的境界,而且是快速成佛的。不只我們要念佛往生彌陀淨土,釋迦牟尼佛說,有十四個佛國、無數的菩薩都往生極樂世界,還有無量無邊的十方國土的大菩薩、小菩薩也要求生極樂世界,連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也都預先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因為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比較快,那裡本身就是成佛的境界,而且是自然、不假功用的。也就是說,不必經過多少時間、修什麼樣的法門,無須經過一個階位、一個階位才到達佛的境界。

極樂世界是“報土”,是佛因地累積清淨、圓滿的功德而成就的國土,阿彌陀佛五劫思惟發了四十八大願,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因此他所完成的極樂世界就是他的報土。本來佛的報土是佛才能享用的,包括聲聞、緣覺、乃至凡夫都是不可能受用佛淨土的,除非是破了無明的大菩薩,才能夠感應道交,進入佛那樣的境界。可是阿彌陀佛的極樂報土不僅是殊勝的報土,而且是凡夫也能夠往生,與佛同樣受用的地方,這個就是極樂世界特色的地方──凡夫能夠進入,進入之後也跟阿彌陀佛同樣獲得無量壽命、無量光明,享受無量的佛的果報。

極樂世界如果沒有這個特色的話,釋迦牟尼佛也不會在眾多經典當中都談到極樂世界,談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談到阿彌陀佛的經典共有兩百多部,可以說時時、處處的講經說法當中,都在引導眾生要往生極樂世界。有關到極樂世界必定成佛有它什麼“理證”嗎?當然有,最根本的證明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因為有了這個願才有極樂世界;那四十八大願當中,成佛的願是在哪一個願?在第十一願,第十一願也叫做“必至滅度願”: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經文很簡短,只有二十一個字,意思是說,他如果成佛的話,凡是往生到他這裡的人,都要讓他成為不退轉的菩薩,而且進入滅度,如果不是這樣他就不成佛。

“定聚”就是不退轉,“滅度”就是成佛,這個幾乎是同時的,只是在說明的次第上有前後,其實不退轉不是目的,滅度才是目的。

以聖道門來講,有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位不退”,就是超凡入聖了,不會再退轉至三界六道成為凡夫而輪迴,所以是聖人的位次。

“行不退”,聖人有小乘的聲聞、緣覺,與大乘的菩薩,大乘的菩薩就是“行不退”,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不會像聲聞、緣覺一樣只是自了漢。不會退回小乘的自了漢,就是“行不退”。

“念不退”,就是已經進入佛的境界。因為大乘法門有小聖、有大聖,小聖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薩,大聖菩薩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大聖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性,就進入佛的境界,他起心動念都是在佛的境界當中,這個叫“念不退”。

第十一願所講的“定聚”就是不退轉的意思,這個是指等覺來講的,因為他心心念念,都不離開等覺的境界,也不離開等覺的階位,其實是“必至滅度”──必定進入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佛的境界,只有到達佛的境界才是真的不生不滅,心性永遠不會再轉變動亂。

即使倒駕慈航、乘願再來,成為不變隨緣,隨眾生的因緣來顯示,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該現人的身體、或動物的身體、或橋樑樹木,他什麼都能現,都能夠隨外在的因緣;可是他也永遠不會改變、不會失去他已經證入佛性的事實。不像我們眾生,一隨緣就變了,隨善緣就變為人道的身體、天道的身體,隨惡緣就變為地獄、餓鬼、畜生的身體,眾生都會變,不可能不變。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他示現之後,就回歸他本來的樣貌,也就是佛的境界,我們眾生則是變來變去,回不到家。所以第十一願所講的“定聚”不只是念不退,而且是“滅度”,也就是成佛的不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每一願、每一願都是為了眾生的需要而發的,四十八個願如果有一願不成就,他就不可能成佛,必須願願都成就了他才成佛;現在他成佛了,第十一願當然成就了,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當然也承受第十一願的果報──往生極樂世界一定入滅度,因為他滅度的願已經完成,一去就可以當下擁有享用,不可能說去了,還要等多久?或者去了,做到某樣的功行之後才能擁有?不用,因為它已經現成擺在那裡,本來就為我們而成就的,是給我們的。

(※語音程式因本站網業程式問題語音程式無法照原來樣子轉貼上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南無阿彌陀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