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学佛社
因果故事学佛社

一个乞丐被饿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

2020-10-02 因果故事学佛社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志气,自古都是各个文人墨客一生秉持的东西。

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怎么可以为了功名利禄去向别人弯腰低眉呢?那我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正如李白发出的质问一样,纵使名和利在古时是读书人们渴求的东西,但是在面临不公正与屈辱的时候,名士们都会用强硬的姿态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在古代就有着这么一个传说,一名乞丐在被饿死前,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诗歌感情浓烈,用词狂放不羁,堪称让读书人羞愧的一代绝唱。

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位老人正在大雪的冬天里沿着县城官道拾粪。

穷困贫苦的生活让老人只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用最为无奈的办法来想办法谋生,拾取粪便卖做肥料或者拿回去自己农耕用。

老人步履蹒跚的前进着,突然发现在官道旁的草地里有一个人影。凑近一看,发现是一名衣衫褴褛的瘦弱乞丐,身躯僵硬,显然是已经冻死在了这大雪天里。

常年行走拾荒的老人对这种饿死冻死的乞讨者已经见怪不怪了,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

为了让乞丐能够善终,老人报了官,让官府来把乞丐入土为安。

就在县令带着官吏搬弄乞丐尸身的时候,一封文书从他的衣领里滑落出来,老人捡起一看,发现是一篇名为《绝命诗》的诗。

县官拿来诗文一番品读,不禁惊为天人。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我的一生身世凄苦就如同水上的飞鸟无依无靠,只身来到南州。贫穷让我只能用月光来盛满饭碗,迎着秋风放声高歌。我想要两脚踢翻这被尘土蒙蔽了的世界,用我的肩膀扛下所有从古至今的愁绪。今日我不会吃那乞讨来的饭食,区区黄狗又何必对我叫个不停?

全诗感情充沛,精湛的用词和字迹也显出乞丐是一位有着大才的人,蕴含着非常强烈的傲气,一身傲骨不受嗟来食的形象跃然纸上。

用词豪迈洒脱,尽管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但仍然要表现出对世道的不屑,自己的尊严不能被践踏。

县官对此甚是唏嘘和欣赏,这位乞丐显然是一名穷困无依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死的才子。

这种以死明志的精神让县令敬佩不已,于是命令手下将乞丐就地埋葬,并修葺一座“嘉庆诗丐之墓”立与此以示尊敬。这首民间传说中的《绝命诗》,其实是有史可考的。

在嘉庆年间,有一位十分杰出的诗人叫做袁枚,有着一身出类拔萃的才华。但是袁枚的仕途十分坎坷,一生没有得到重用,最终隐居不再入世。

袁枚在临终前也有过一首名为《绝命词》的作品,内容和传说中的《绝命诗》十分相似。

诗歌和故事里乞丐的作品大同小异,表达的也是那心中最为纯粹的感情,还有自己高洁的品格与远大志向。

但是不论是乞丐还是袁枚,他们二人心中都有着对自己远大志向的执着,并保留了自己的尊严,面对社会的现状始终不去同流合污,都是真正的名士。

嘉庆诗丐的传说一直流传,也有可能是根据袁枚的故事,由民间杜撰改编而来。不过这一切都说明了人们心中仍然向往着自己的志向,并且这种高洁的品德也被人们所推崇。

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这些名士们的故事也正是这句话的真实体现,令人敬佩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