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性,必须了解这个动作
【宣化上人 · 开悟前要勤拂拭】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有的人就说(神秀法师)这首偈颂是不对的,我说这首偈颂是对的。为什么?这个身,是菩提的一个种子,就比方菩提树一样;人的心,就好像一个明镜一样。
所以他说“时时勤拂拭”,就是叫你常常修行,时时都要修行。
“勿使惹尘埃”,你不要叫它挂上尘埃了。所谓“今日擦,明日蹭,擦来擦去如明镜”,你把尘土都擦去,那个明镜光就现出来了,就没有细惑了。
所以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也对的;这是在没有开悟以前的人,应该遵守这种的道理。
可是六祖大师就说了: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没有一个菩提树。“明镜亦非台”,那个明镜就是明镜,没有台。“本来无一物”,你本来就没有尘土,你何必又去擦呢?
“何处惹尘埃”,什么都没有了,你尘埃又惹到什么地方去呢?所以这首偈颂,是开悟的人所应该知道、遵守的。(摘自《楞严经浅释》)
【妙祥法师 · 去掉毛病习气见自性】
你要拿出自性,
得先把那贪嗔痴去掉了,
把你的毛病改正了,
一层层改,
完了剩下不就是吗?
什么是开悟呢?开悟就是成就,就是当下成就。佛法不像外道法,修一个,增加一个。佛法是减法,就是不断地减,去毛病、去习气。
因为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不是修成的。就像虚空一样,虚空不是修成的,所以说虚空不烂。如果是修成的,它必然有毁坏的时候。
《楞严经》也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可修之器无不烂,虚空就是不烂,不烂就代表了我们的佛性。
有的很渴望师父讲深一点,最好你把那个自性拿出来叫我们看看,你把我的自性点出来,在哪块儿?哪块儿是?
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那方法不对头,为什么说不对头?我再举个例子,我们穿衣服是先穿里边,还是先穿外边?亲洞,你说先穿里边,还是先穿外边?
一沙弥:先穿里边。
那你脱衣服呢?
一沙弥:先脱外边。
反过来了,是不是?我们穿衣服是先穿里边,当我们脱衣服的时候,是先脱外边,它一层一层地脱掉,你不能说我先把里边衣服拿出来,他能拿出来吗?拿不出来的事。
这个事不怨我,脱衣服都是这样,还得一层层地脱。
所以说,你要拿出自性,得先把那贪嗔痴先去掉了,把你的毛病改正了,一层层改,完了剩下不就是吗?是不是?这是正路,所以修行要有次第。
修行佛法上有八万四千种法门。但是修行主要是一个,就是我们修的是心。而所谓的修行,就是去掉我们的毛病和习气。
也就是说,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佛性是现成的,佛性不是修来的,它本来就有的。
为什么我们众生不能见佛?就是毛病和习气太重,把佛性挡住了。就像乌云似的,把太阳挡住了。太阳不是修来的,原来就有的。
所以,只要把我们的毛病习气去掉了,就可以见到我们的自性,就可以了脱生死。所以修行就得从这下手,首先去掉毛病和习气。什么是毛病和习气呢?也就是贪、嗔、痴。
贪,我们知道,就是人的这种欲望,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快乐,采取了一种过分的贪心,越多越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无有止境。
这个心就是我们最大的一个障道因缘,包括贪物质,贪色,贪钱财等等,这些都属于贪心之类的。
嗔,我们大家知道就是嗔恨心。嗔恨包括粗的和微细的,粗的,发火,甚至动粗、动武。细的,心头烦恼,这都属于嗔恨这一类的。
还有愚痴,这个痴在我们来讲,表现比较重。主要表现在哪呢?就是特别是对于佛法不能认真去修学,而且一听到佛法,就生起轻视心,对善法也不爱做。而且有时候明知道是对的,更是不信,也不去做,也不去努力。
有的甚至学佛了,而不能闻到正法。特别是有的人修行,不能按照戒律去做,这都属于愚痴心。这个表现还有很多的,有很多居士修学佛法很多年了,这个就不详细说了。
主要我强调一点,也是在修行佛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格持戒,这是修行佛法中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有了戒律,那我们修行的就是佛法;如果没有戒律,我们修的就是外道。外道不持戒,或是守不正确的戒,这都属于外道。
佛法必须有戒律为基础,戒律是第一重要。因为有了戒律一切善根才能生起。如果没有戒律,一切善法都不能生起。
所以说,在修行佛法中,戒是非常重要的。(溯源法语·摘自《为宝林寺尼众开示》《除一分习气 证一分法身》《为宽甸居士开示》)
相关阅读
☟
妙祥法师:神秀大师实为千古奇冤
持戒,是不是一种执着
佛门照妖镜,看清邪魔外道
师父,如何开悟?妙祥法师:你把“如何”去掉
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
☟
溯源法语
微信公众平台
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所发内容
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
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