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院
居士院

菩萨的这些化身,你知道吗?

2020-09-29 居士院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缘 起

众生应以何身得度,佛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在许多经典中,都记载着佛菩萨们以种种身份度化众生的事迹,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地藏菩萨百千万亿分身等等。

而在这海量的“菩萨潮”中,我们却似乎并未遇到菩萨前来救度,是菩萨怠于度众,还是我们相遇不识?本期讲堂,就让我们一起找寻“身边的菩萨”。


身边的菩萨

每当说起佛菩萨,脑海中生起的都是金光灿灿、沉稳宁静的形象,若果真如此,遇上了自然能够轻易分辨,就好像地藏菩萨当年就被佛陀的庄严宝相所吸引,从而发下大愿。

但佛菩萨并非一直都以妙相示人,更多的时候他们就像普通人一样“潜伏”在你我身边,佛陀也多在经书中留有提示。


“孩 童”

佛教认为众生都具有相同的佛性,只因后天的烦恼熏染而有差别,而孩童又因其涉世未深、天然率真的性情与佛性最为相近。

因此在佛经中,许多菩萨、善知识也常以童子形象出现,如文殊师利童子、《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大士之一的香严童子,又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参访的自在主童子、不动童女等等。

在生活中,孩童也常因其天真纯净的言行,具备着极强的感染力与摄受力,予人欢喜清凉。

如丰子恺笔下这幅“蚂蚁搬家”,当看到小朋友为了保护蚂蚁不被踩踏而费力地搬运椅子后,自然会生起慈心,留意脚下。


“医 生”

佛教一直对医学十分重视,而佛陀也素有“医王”的美誉,他教导菩萨们把医学作为必修的功课之一。

正如善财童子在参学过程中遇到的医师所说,对于刚开始修行的人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患有疾病”,如果身有疾病,心就不容易安定,进而对修行多有阻碍。

因此,能够随病所宜,对症开药,治愈病苦、缓解我们对疾病忧虑的医生,自然也是菩萨。


“冤 家”

菩萨能慈悲示人,也能金刚怒目,因此在恒顺众生之余,也会以“冤家、恶人”等形式出现。

就像佛陀的弟子们一直认为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一心谋害佛陀,因而对他堕入地狱受苦并不感到同情。

直到提婆达多的亲弟弟阿难心生顾恋,前往地狱探问才发现提婆达多并不以此为苦,反倒以此为乐——“ 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

佛陀因而为提婆达多正名:过去每一尊佛都有自己对应的“提婆达多”,他久远劫前为我宣说妙法,随后一直示现冤家来磨砺我的修行。

他因此遭受无量生死大苦却不以为患,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是恶人呢?佛陀最后坦言“我以值遇提婆达多故,速得成佛。”

生活中当遇到“冤家”时,我们又是否能如佛一样落实平时所学?是否能不起嗔恨?又是否能生起慈悲?


“恶 人”

不止“冤家”,我们“眼见”“耳闻”的“恶人”也有可能是菩萨的化身,故不应当下作出判断,生起憎恶、愤恨之心,犯下口业过失。

就如《华严经》中记载善财童子在参访甘露火王前,听说甘露火王对犯罪者施以种种酷刑后,不免心生怀疑:

我参访的目的是为了询问菩萨如何修行,如今他舍善根法、作大恶业、逼害众生,又有什么好向他学习的呢?在诸天的劝说下,他来到甘露火王面前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甘露火王告诉善财童子那些眼见耳闻的“酷刑”类似于现代的“VR”,并不真实,无非是菩萨的方便法门。

因为他国内的众生多做恶行,用常规方法无法度化,所以用菩萨的悲心愿力化现作恶之人与受苦之人来令他们心生惶惧、恐怖,对恶业心生厌离,转而生起菩提心。


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实,菩萨并没有既定的的形象,他可以是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

那些批评我们、纠正我们错误的人;伤害我们、磨练我们心性的人;侮辱我们、训练我们忍辱的人;欺骗我们、增进我们智慧的人;蔑视我们、撼动我们执著的人......

能否在遇到的当下准确辨明是否是菩萨方便示现,关键不在于“具体的皮相”,而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智慧与定力,去抛开成见、去审慎思维、去落实所学的佛法。

最后,愿大家常存慈心,常怀悲愿,都能找到自己身边的菩萨,也都能成为别人的菩萨。




经 云☞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明师难遇。 修习正法,了悟正道,启发自性? 学佛路上,【居士院】一直都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