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跳楼身亡:“妈妈,你赢了,我把命还你!”
愿天祥宝光园每篇文章都给你智慧启发!
正文共约:3100字 * 图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作者|桑榆晚
14岁男孩被扇巴掌后跳楼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几天前的武汉。
三个初三男同学,在教室玩扑克牌,被老师请了家长。
男孩妈妈气冲冲赶来,看到站在楼道的儿子,扇了两巴掌。
视频里的男孩,14岁了,比妈妈都高出了小半头。
听不到视频的声音,只能看到一直低着头的男孩,伸手挡了一下,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像被霜打了的茄子,默不作声。
随后,妈妈又掐住了男孩的脖子,嘴里说着什么。
楼道里有三三两两师生,一个老师模样的人也走了过来。
母亲的气显然没消,用手狠狠戳了儿子的头。
男孩踉踉跄跄,趔趄了几下,身体很僵。两只手,自始至终插在校服口袋里。
在之后的2分多钟里,妈妈离开了,消失在走廊的尽头。
最后,他看了一眼身后,几乎没有犹豫,转身,双手撑起,一个跨步,从5楼,跳了下去。
经过抢救,男孩伤势过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短短4分钟的视频,不忍再看第二遍。
看这个视频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两分多钟的默立。
在人来人往的教学楼楼道,在朝夕相处的同学面前,他的自尊被啪啪两个耳光打落在地,碎裂成渣。
这个妈妈,一定后悔万分。
不管是因为一时气不过,还是想要给孩子留个教训,但结果却是,把孩子推上了不归路。
像这样的悲剧,至今还历历在目:
只差1秒没能抓住孩子,妈妈捶胸顿足,跪地痛哭。
「有种你就别活了。」
泰国一家超市,父亲和儿子发生争吵。
因为父亲一句气话,儿子毫不犹豫拿起手枪,对准太阳穴,当场死亡。毅然、决绝。
父亲惊讶倒地,撕心裂肺大哭。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网友@还是一碗泡面 讲了一个身边事。一个常春藤女博士,因为母亲一句话,翻身跳下阳台,没救回来......
「小孩的世界,恨起来,就是活一口气。」
是什么让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一定是他万念俱灭的绝望。
每一个「一时冲动」,背后一定积累了厚厚的怨念。
每一个突如其来的「想不开」,都是久病难愈的终结。
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没来得及修炼出这些能力。
看到这样的事,不要先指责孩子太冲动、太脆弱、心理承受力差。
很多成年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孩子世界的那根稻草。
妈妈为什么当众打孩子耳光?
有网友说,「想当着众人表示自己不是不管孩子,不是不负责任,打孩子耳光给老师和学校看,却寒了孩子的心......」
大人的面子和孩子的面子,总有冲突的时候。
羞耻感是一种最不易承认、最难以释放的情感。孩子从4、5岁开始,就已经开始顾及面子,有了羞耻心。
给孩子留下人格阴影的行为,有很多。
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外人的面,毫无顾忌地辱骂,贬低,训斥,不给孩子留面子,无疑是诛心的一个。
在评论区里,一个个真实发生的例子,让人心疼。
有的说,「因为去网吧被叫家长,爸爸来了又骂又打,还让他当众下跪,最后孩子慢慢变得不正常了。」
还有的说,「小时候被当众打,那时候天天都很想死......」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接待过一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这个女孩5岁时尿床了,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了还尿床,把你的被子晒到外面,看你知不知道丢人!」
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周围邻居很多,女孩顿时觉得颜面无存。从此,她陷入了「尿床魔咒」
——隔三差五尿床,一直持续到成年。
童年时期的羞辱感,深深烙进性格里,演变成自卑和讨好。
直到中年,女孩都无法进入一段稳定的情感关系,直到父母流泪道歉,她几十年的心结才终于好转。
为了维护大人的面子,而罔顾孩子的自尊,用当众斥责他的方式,来缓解成年人的尴尬。
俞敏洪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刀子嘴豆腐心这种说法,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明明希望孩子更好,为什么一张嘴就伤人。一出手就是暴力?这是因为,这些父母习惯了嘲讽、打击、贬低。
打骂本身不是错,错的是「当众」二字。
可能只是来自父母一句「要你有什么用」,一个耳光,一个掐脖子的举动,当着同学丢掉的面子......
他不会停止爱父母,却会停止爱自己。
孩子犯错,当然需要家长的教育,但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留面子,尊重,控制情绪,其实并不难。
这是尊重。
一个妈妈说,朋友来家里,孩子总不爱打招呼,她觉得脸上挂不住,每次都用一句「这孩子就是没眼力价」来掩饰尴尬。
直到后来,孩子哭着说:「妈妈,我没有眼力价,你别带我见人了。」
妈妈突然发现,为了自己的面子,她从没顾及孩子的面子。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犯了错,下楼电梯里,妈妈还忍不住数落他。电梯停了,上来一个邻居和孩子的一个小伙伴,妈妈马上停了嘴。
等下电梯后,孩子悄悄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没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
这是留面子。
一个高中男孩,偷大卖场的棒球手套,被保安抓住。
闯了祸的他不敢见爸爸,却没想到爸爸一进门就大喊:「儿子在哪里?来,给爸爸抱一下!」
孩子偷东西,爸爸也生气。但他没有第一时间发泄,而是先让自己平息情绪,给孩子和自己都留了缓冲余地,再来解决问题。
在爸爸看来,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靠山,即使犯了错,也要让孩子先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变。
这是情绪控制。
教育一直是很复杂的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看见孩子,读懂孩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独立的人,呵护他的自尊心,即使那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
不管什么样的教育,都有一个前提。
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你爱着他,你永远和他站在一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7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恭敬发心抄写经典,消除业障,快速提升福报,改变命运!欢迎大家恭请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