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脉藏在哪里?
— —
你的人脉藏在哪?
A tiny drop of water gave me hope.
【编者按】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交软件几乎在所有人的手机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微信、微博、脸书、推特......这个软件聊两句天,那个软件刷个热搜,随手再分享个小视频......不经意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据统计,中国人平均13分钟就用一次手机,每日平均能用108次。花费这些时间,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其实,太多的社交时间会降低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而向外求取,主要是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求人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比如: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 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未来最珍贵的东西是时间,请把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有时间就看看《慧灯之光》系列,您的世界会精彩很多!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你所追求的财富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都用来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
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
最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
永久的幸福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四十岁之前,用命去买钱;四十岁以后,用钱去买命。
四十岁之前,就要不断地加班、熬夜,为了节约时间,经常吃垃圾食品,结果把身体搞垮了,心情也变得郁闷、焦虑了,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异常冷漠。
哪怕四十岁以后赚到了一点钱,又有什么用呢?可悲的人生啊!
以前,我们觉得金钱、地位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大家都很希望拥有,已经有了的人就希望不要失去。我们一直认为,这些才能给人永久的幸福,一旦失去了它们,就没有了幸福。
以前的概念就是这样。现在我们要知道,这些名利虽然也能够让人得到一些临时性的所谓快乐,但这是非常短暂的,实际上它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
有些人名声很大,但这些名声不仅对他没有好处,最后反而让他丢失了性命。有了名声就有了很多是非,而一个人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当他承受不了内外压力时,就会走上绝路——自杀,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名声不但没能为他带来幸福,反而损坏了他的生命,也就是毁坏了他的一切。地位也是这样。有些人苦苦地追求高官厚禄,可是刚爬到高位就遇到别人的刺杀,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金钱也不例外,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地挣钱,发财以后,他的财富、生命乃至眷属却全部成了别人打劫的对象,一下子就被毁掉了。
所以,把这些做为精神的依处是错误的想法,在这里面,我们的确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精神上的依处
那么,我们该拿什么做为精神上的依处呢?
现在,要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去反反覆覆地思维:在这世界上最究竟的真理是什么?最究竟的真理在哪儿?最究竟的真理对我们有没有帮助?
如果它对摆脱痛苦没有任何帮助,那么即使是真理对我们来讲也毫无用处。
但是,佛法不是这样,可以说佛法是这世界上唯一最究竟的真理,不但它本身是真理,而且它可以让我们从轮回里跳出去。所以,只有佛法和修行才值得做为精神上的依处。
唯一的(依处)就是它!除此以外,你看看,在这世界上、社会上还有什么可以做为我们的精神依处?财富、地位等难道能作为依处吗?
家庭能不能作为精神上的依处?子女能不能作为精神上的依处?父母能不能作为精神上的依处?
这些都是临时的一种依处(也可以说是依处),但是,它们是不究竟的、不可靠的,只有佛法和修行才是真正的精神依处!
- E N D -
文字|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 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