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堪布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一)

2020-09-21 太桥旦曾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第四要 归结终生之修持

第四要根本颂

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

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

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

传说中,美丽优雅的天鹅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如果水和牛奶混在了一起,水乳交融则难以分离,而天鹅却能将水中的奶汁全部吸走,只留下清水。

假如全部佛法犹如甘甜香醇的牛奶,那么其中的精华又是什么?修行人如何才能吸取到这些精华?

《修心七要》的第四要是“归结终生之修持”,分为两个部分——有生之年的修持,临终之际的修持。根本颂是:“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修心七要》把从诞生到死亡的所有修持方法加以归结,凝聚于“五力”的概念之中。

我们的人生转瞬即逝,而佛法却广博无尽;我们的烦恼粗重难伏,而佛法却深奥难明。因此,修行人必须要找到佛法的精华。《修心七要》就是佛法的精华,蒋贡康楚仁波切的《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更是精华中的精华。祖师大德们殚精竭虑、耗尽心血,为我们归结了所有的法教,总摄了一切窍诀的要点,希望我们能在生、老、病、死这些人生的关键时刻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个窍诀要点就是“五力”。

如果我们能真实勇猛地依靠“五力”来修持,即使不学习其他法门也一定能获得成就。我们能像天鹅那样,把甘醇的奶汁从清水中汲取出来,一饮而尽。

那么,“五力”究竟是哪五力?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讲解。

(一)第一力——引发力

五力中的第一个是引发力。也称为“依止力”或“召引力”。什么是引发力?

内心发起坚定的誓愿:“从此刻直到成佛,我绝不离开菩提心的修持!”如果没有如此长远的心量,可以发愿终此一生,绝不离开菩提心。如果还是感觉做不到,也可以再短一些,如发愿在一年之内,或是一个月之内,至少在当前的一日一夜之内,绝不离开菩提心的修持。这样的誓愿就是引发力。

引发力的力量非常强大。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假如我们明天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必须在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入睡前不仅上了闹钟,还会这样督促自己:“明天四点必须要醒!”在平时,我们凌晨四点时睡梦正酣,根本不可能醒来,但由于有了这个决心,我们第二天四点自然就醒了,甚至比闹钟响的还要早,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这个决心就相当于引发力。

再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这样发愿:“从现在开始,我要在一个月内吃素。”这也属于引发力。在引发力的推动下,即使我们平时嗜好荤食,在一个月之内也完全可以做到吃素,这就是引发力的力量。引发力是很有效力的方法,比如对于那些开设海鲜餐厅、卖酒、卖烟的生意人来说,如果暂时做不到完全放弃这些罪业很重的行业,可以尝试着借助引发力,承诺在三天之内,或是一周、一个月之内不做生意、不杀害生命。这也能减少很多罪业。

以上只是生活中一些浅显的例子,此处的引发力则专指菩提心的誓愿。如果我们意识到:无始以来,自己之所以不断轮回,遭受了无数伤害,经历了种种恐惧,根源都是因为缺乏菩提心。自己现在虽然尚未生起菩提心,但已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今生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这种誓愿就是引发力。

我们经常念诵的《皈依发心文》实质上就属于引发力——“诸佛正法贤圣尊,直至菩提恒皈依,我以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恒不忘失菩提心”也属于引发力。

如果引发力真实、深刻、猛烈、持久,其力量是极为巨大的,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尽此一生,直到无尽的未来,永远不忘失菩提心的修持。

(二)第二力——串习力

1. 什么是串习力?

串习力,也称为“修持力”,是指无论做任何事——诵经持咒、修法行善,乃至吃饭穿衣、行住坐卧,都念念不忘菩提心的修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每一个当下都要训练菩提心。”这就叫串习力。串习力,顾名思义,就是要像一串念珠一样,把人生的一言一行都用菩提心串在一起,循环往复、永不间断,让菩提心的修持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点滴。

串习力和引发力是什么关系呢?要想生起菩提心,仅仅靠引发力是不够的,还要靠串习力。引发力就像原动力,保持前进则要靠串习力。以嗔恨为例,我们虽然具备了引发力,但由于习气深重,不免会时常发脾气。每当要发脾气时,我们要立刻用串习力来对付嗔怒:“我发过誓愿,每一个当下都要训练菩提心,所以绝不可以发脾气,绝不可以伤害他人。”

再例如,如果我们碰到了一件倒霉事,这时要对自己说:“太好了!我是一个修持菩提心的人,愿望就是承担他人的痛苦,现在机会来了,愿众生所有的痛苦、烦恼都集中到我身上,由我一个人承担,让痛苦和烦恼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这件倒霉事当下就变成了串习力。

当我们看到他人事事顺利,在事业或修行上超过自己时,也要这样随喜:“太好了!我一直在修习自他交换,发愿把一切利益给予他人,现在我的修行有成果了,他们已经得到了,太好了。”这样,他人的顺境也变成了串习力。

生活中的一切顺境和逆缘都可以变成串习力,我们要如此不断地训练,让串习力一天比一天、一个月比一个月、一年比一年强大起来,让自己熟悉菩提心、习惯菩提心,使菩提心成为自己的天性,就像一串念珠一样浑然一体。真实的修行一定能真实地触发菩提心。如果只是虚情假意、时断时续地修持,这不属于串习力,那么在生老病死的关键时刻,菩提心的力量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2. 烦恼的串习与菩提心的串习

串习就像小朋友的游戏——转陀螺,开始时要用力转几下,让陀螺从静止开始旋转,然后继续用力,让陀螺越转越快,最后,不再需要特别用力,陀螺自己就会一直旋转不停。

现在,我们的我执、烦恼、自私之心之所以如此强而有力、根深蒂固,就是因为无始以来极其漫长的串习。我们的贪嗔痴烦恼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巨大陀螺,根本不需要用力,不需要提醒,自然而然就会生起,自然而然就在当家做主。以至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恶,哪怕在做梦时也未曾离开恶业。

烦恼的串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寂天菩萨说:“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修行人不需要啰哩啰唆地做很多分析,只需要观察佛陀和凡夫的差异就可以了:凡夫从无始以来,每一刹那都在利己,因而产生了无数烦恼,烦恼已经达到任运了,其结果呢?是在轮回中漂泊流转,遭受无穷无尽的苦难;而佛陀从三大阿僧祇劫之前发起了利他之心,片刻未曾离开过菩提心的修持,菩提心已经达到任运了,其结果呢?是获得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自度度他,涅槃为乐。佛陀和凡夫在起点上完全一致,只是串习的方向是相反的,获得的结果就有了天壤之别。

明白了这个道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改变固有的习惯,扭转串习的方向——停止串习自私,开始串习利他;停止串习烦恼,开始串习菩提心。

当然,串习菩提心并非轻而易举,会有相当的难度。菩提心不是指外在的行为,而是指内心的无私、博爱、利他之心等。我们在这些方面非常的薄弱、渺小和无力,因为无始以来,我们从没受过菩提心的教育,不明白菩提心的重要性,更不知道修持菩提心的窍诀。现在,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修心七要》,明白了菩提心的意义和方法。因此,即使再困难,我们也必须改变固有的习性,推翻自己、改造自己、训练自己!

串习菩提心虽然相当困难,但我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因为串习烦恼和串习菩提心是有本质区别的,区别何在?

串习烦恼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存在,串习菩提心所追求的却真实存在。串习烦恼不符合真理,不符合心之本性,和究竟实相不是一体。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烦恼必然会一层一层地脱离我们,再强大的烦恼也终将被彻底摧伏;串习菩提心符合真理,符合心之本性,和究竟实相一体无别。虽然现在我们对菩提心很生疏,但透过持咒、禅修、般若、中观等串习,菩提心会越来越强大,我们会越来越接近究竟实相,终有一天能回归真实的自己。

给大家举个例子,沙漠里常常会出现海市蜃楼的光学现象,显现出湖泊、城市等幻相,科学名称叫“蜃景”。假如有两个人在沙漠里跋涉,全都疲惫不堪、干渴难熬,一个人看到远处出现一个湖泊的蜃景,误以为真,于是奋力向虚幻的湖泊走去;另一个人看到相反的方向有一个真实的湖泊,努力向那里走去,两个人的结局会怎么样?串习烦恼就像走向虚幻的湖泊,即使道路再平坦,行走得健步如飞,也必然是徒劳的,除了干渴和劳累,终将一无所获,永远不可能喝到一滴水;而串习菩提心就像走向真实的湖泊,即使道路再坎坷,行走再缓慢,付出的干渴和劳累必有所获,一定能喝到清冽甘甜的湖水。

假如你是一个迷失在沙漠中的旅人,你想走向真实的湖泊还是虚幻的湖泊?你想喝到清凉的湖水还是精疲力尽干渴而死?

同样,作为一个漂泊六道的凡夫,我们想追求真实的涅槃还是虚妄的轮回?想得到永恒的快乐还是无边的痛苦?如果选择涅槃,那么从现在开始,请停止串习烦恼,不要再跟随自私之心去追求虚幻之境。否则,每走一步都会增加一分痛苦。从现在开始,请掉转方向,培养利他之心,串习菩提心,跟随菩提心去追求真理。这样,每走一步就能增加一分快乐。这行走的每一步,就相当于串习力。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