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修行要抓住重点“总持”一切法

2020-09-19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修行要抓住重点“总持”一切法

我们一直在提倡“总持”的方法。总持就是把所有的见地、所有的修行方法,全部都集中在一个纲领当中。有个成语叫提纲挈领。你要拿一件衣服,只要拿住衣领就可以很轻松地提起来了。如果你拿到的是袖子,那就要站到椅子上去才能把整件衣服提起来。同样的道理,修行也是有要领的,你要找到总持门。

什么是总持门?佛教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既然都是一心,全体便是一真法界。这个就是总持门。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意义相当的经教文句很多,要是你没有找到特别适合自己的经教,你可以用真观施设的“不是句”:一切有为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现起的功能差别,要是离开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大乘总持门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讲,首先是确认“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不可动摇的真理,这要靠观察来确认。万法的范围很广泛,初步要能确定五蕴皆是第八识所生,不异于第八识。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即是大乘的开悟,简称为“悟”。第二个部分,则是安住在这个见地当中,入不二法门,简称为“入”。前者是观,后者是止。观,不离相、名、分别,所以一定是在世俗谛上才能观行。止,则是将万法摄归一心,安住在离开相、名、分别的胜义谛当中。这种修止的方法,称之为真如三昧或如幻三摩提。

万法的范围极广,包括一切的现象,但可以简略分为能取和所取。《楞严经》说:“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这是讲:能取与所取都是一心,只要你能够不取,就能安住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远离一切的差别对待相,连“非幻”都不可说,何况是“幻”?

《楞严经》接下来说:“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毘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大意是说,这个法门称为“如幻三摩提”,是十方诸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用的法门。(看到这里,你还会以为另有其他更重要的法门吗?)

“一路涅槃门”意思是说,从菩萨见道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到究竟佛的无住处涅槃,中间都不曾离开涅槃,用的都是同一个法门。这是很殊胜的优点!其他的法门都有一定的适用对象,例如不净观适用于三果向以前,而不适用于三果、四果向和阿罗汉。只有如幻三摩提,可以从菩萨见道一直修到成佛。如果稍微放宽标准,把见道以前的真如三昧也算进去,这个法门适用的期间就更长了。因为它这么殊胜,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法门,直到你能够随时安住为止;甚至可以说,直到成佛,都不能放弃这个法门。

修真如三昧的前提是般若正见,般若正见分为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见道以前依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而修,见道以后依实相般若而修。实相般若则必须观察第八识的圆成实性才能发起。圆成实性有两个意思,一者偏重于“实性”,也就是能藏的心体。一者偏重于“圆成”,也就是偏重于所藏。我们要观察的是所藏,也就是第八识如何圆成三界万法。

在成佛以前,对圆成实的观察还不究竟,所以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取。但是“一真法界”的见地和方法统统都是对的。所以虽然你还没有大乘见道,但从现在开始学,学到快要成佛的时候,都还是在学这个,并没有离开这些。

能够明白万法皆是自心所生,才能做到不取。因此,不取本身是智慧的成就。要是真能不取,戒律自然不会犯,所以可以把“不取”当成唯一的戒律。用“不取”修的禅定就是真如三昧、如幻三摩提。因此,“不取”本身已包括戒、定、慧三学,能够这样做,即是“善方便而得入”。

所以说,学佛一定要掌握总持门。如果把总持门掌握了,你会节省大量的时间。不要去走那些旁门左道,像什么修不死之身、修双身法,修那些都没有用,因为它违背了佛法的修证原理。即使是正法,如果你学了很多,却没办法把它们都汇集到总持门来,你也会很没效率。你可能一会儿跑去修四念处,一会儿又去修五根、五力、四正勤、八正道、七觉支等等。当然,这些法门你都可以修,但你要知道,这些法门都不离一心。如果你能够掌握这一点,修这么多法也等同只修一个法,这样你的修证会很快上路,将来一定能够入不二法门。

按:本文摘录自实证佛教研究中心出品《实证佛教通讯》13期《衣中宝珠 ——杂阿含经隐藏的大乘法(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