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说:我们其实一辈子都活在一个不存在的世界里
眼见的就一定为实吗?
听科普作家说大脑如何欺骗了你!
文 | 比尔 · 布莱森
来源 | 《人体简史》
或许你觉得自己记性不错,但别得意,人的记忆其实很不靠谱!记忆可不是档案柜里落灰的文件,它更像百度百科,你自己可以手动修改,别人也照样可以!有个实验,向人们展示他们小时候坐热气球的PS照片。虽然他们都从来没坐过热气球,但他们都会突然想起那个场景,甚至能描述细节。“911”之后,心理学家立刻找来700人,详细记录了911发生时他们在哪儿、在干啥。这是因为,思维会把人的记忆按照名称、颜色、触感、活的还是死的等标准分解,并放在大脑的不同区域。用的时候再重新组装,这就难免会拿错;只要别人稍加暗示,也很容易出现变化。你以为只有储存在大脑里的记忆会被篡改吗?错!连每天的“现场直播”都可能被大脑动手脚。每当我们看到什么东西,都要花一段微小但可感知的时间,让信息传输到大脑之中。这个时间大概是200毫秒,或者1/5秒。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关键时刻,比如看到迎面开来的汽车,或者迎头来的打击之时,这1/5秒可是能救命的。为了帮我们应对这种时间上的滞后,大脑不断预测着这个世界1/5秒之后的样子,还告诉我们这就是“当下”。可以说,大脑每时每刻都欺骗着我们,我们永远也无法看到世界在这个瞬间的样子。换句话说,我们其实一辈子都活在一个不存在的世界里!大脑不仅会延缓你的感知,甚至你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或许你做过这个测验:凝视一个红色方块15~20秒,接着把视线转移到一张白纸上,片刻之间,你就能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幽灵般的蓝绿色方块。
其实颜色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绝对客观的事实,冲进我们视网膜的光线粒子,本身没有颜色、没有重量。你有没有想过,为啥不管是什么颜色的香皂,搓出的泡沫都是白的?为啥海水是蓝的,拍出来的浪花却是白的?从分子上看,肥皂和泡沫、海水和浪花完全一样,但它们反射的光线不同,大脑对它们的感知就不同。别因为大脑欺骗你而闷闷不乐了,有时候,大脑对你的欺骗,有时候是为了帮你处理信息。不信你看这张图:如果让你说出一眼看到了什么形状,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三角形”。这就是著名的“卡尼萨三角”,图中并没有三角形,但你的大脑为了让你理解这些破碎的图形,为你在当中放了一个。重物砸在脚上,疼痛或许开始于你的大脚趾,但让你“哎呦”一声叫出来的,却是大脑。在此之前,它并不是疼痛。幻肢的疼痛最能体现这点。因事故或截肢的患者,能从丧失的身体部位上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疼痛。而这种疼痛并不会因伤口愈合而减轻,经常会持续终生。出现这种疼痛是因为大脑无法收到截肢部位的任何神经信号,于是就把它解释为受了重伤,细胞死亡。所以大脑发送出无休止的危险呼叫,就像是没法关闭的防盗报警器。现在在截肢手术之前,医生会把要截掉的肢体提前麻痹几天,让大脑做好准备接受感觉的丧失,这样就能极大减少患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