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秘境
莲池秘境

你是否曾与菩萨失之交臂?五台山遇菩萨化身记

2020-09-12 莲池秘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据佛经所载,诸佛菩萨有三身四智,三身者,法身、报身、化身也。

大家常见的诸本尊庄严清净形象,即是报身,化身则是无量百千万亿,引导众生入三摩地,解脱成佛。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云: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从化身的角度,由于众生心性的迷乱分别和业障,哪怕菩萨的应化身现前,也可能见到各种缺陷,无法认出,视圣者为平庸之辈,认为和凡人没有什么区别。

能遇到菩萨化身,必须有这个缘分。

如很多人常念地藏经,供养地藏菩萨,以后可能会有因缘皈依地藏菩萨化身的高僧大德,在座下学习修行,虽然你不知道你的师父是什么来历。

古今朝拜五台山而遇见文殊菩萨化身者甚多,有的经文殊菩萨的点化而明心见性,有的结下圣缘,有的失之交臂……此中种种,都是菩萨接引众生之游戏示现。

在觉拉寺时与Laxmi师姐聊起这个话题,她说,如果这个人的根器不足,见了本尊反而产生各种我慢执著,佛菩萨也不会显现。

从净观的层面,这个娑婆世界即是净土,诸佛菩萨遍一切时空,只是众生业障而不可见,就像太阳遍照大地,深居幽谷的人自然见不到。

以下是《清凉山志·卷四》中的记载。

隋朝高节,并州人,在开始学习说话的孩提时代,就自会称念南无佛,其他什么话也不说。

十七岁时,高节忽然厌离尘劳,志求解脱,父母见他不勤于世间功业,也想放他出家。

一天,高节辞别双亲,从代郡入五台山,不畏虫兽等艰险,一心要进入幽深之处。

在北台后谷见到一位头陀僧人,结茅屋而住,以草根树叶为食。高节见后很高兴,心里认为这样苦行实修的僧人难以遇到,就长跪僧前愿得剃度,随师左右为侍者。

僧人说:你若能吃我所吃的方可得度。

高节立即采树叶而食,汲泉水而饮。住了几天,开始没有感到艰难不适应,就再次求剃度。

僧人说:你若能摄念一坐坐七天,必当得度。

高节就先吃饱木叶,用涧水洗漱,一坐七日。期满起身,竟感觉身心轻利,法喜无量,未有任何不适感。

他又长跪对师父说:至哉大师,我得法力,度我出家!

僧人却说:我年老了不能令你证道,现在长安道场举行剃度仪式,你赶快去那里,那里有一位卧伦禅师,你应该去皈依他。

高节请求道:请问和尚您的法号,以让弟子我受持。

僧人回答:我的名号为海云,你要好好受持。

高节因求剃度不成,哭泣礼拜而去。到了长安,到处询问卧伦禅师所在,然后去拜见。

卧伦禅师问:你从哪里来?

高节回答:弟子从五台山来,和尚嘱咐我来依止师父。

禅师又问:你的和尚是谁?

高节答:我的师父名为海云。

卧伦禅师大惊地说:海云,就是《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所参的第三位大善知识,非万劫积德,莫得一遇。你离开这位大圣而来找我,糊涂啊!

高节这时才省悟,就极其自责,恨不能粉身碎骨,遥望着五台山,还希望能再见到师父,立刻辞别卧伦禅师返回五台山。等到了原来的住处,发现已空寂无人,唯存荒麓而已。

《古清凉传》对此事记载得更详细,不过将高守节记录为高守节,名字之差异估计是流通过程的出入——


隋朝并州人高守节,家里世代信奉佛法,而守节尤为精进虔诚。

十六七岁时,曾游览化郡,在路上遇到一位僧人,年龄大约五六十岁,自称海云。

两人开始交谈起来,他问僧人:您会诵经吗?僧人回答:识其本心。

海云法师将高守节带到五台山,到一个有三个草屋的地方,空间狭窄仅能容身,两人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僧人教高守节念诵《法华经》,同时到外面去乞食化缘以维持生活。

守节屡次见到一位梵僧来与师父谈笑,谈了一整天才离去。

后来师父问他:你认识那位外国来的梵僧吗?守节说不认识。

师父像开玩笑地说:这是文殊师利菩萨!

虽然守节被师父多次如此告知,还是未能认出,以为是师父的戏言。

后来海云法师派守节下山到村里去取东西,临行告诫说:女人是罪业之本,坏菩提道,破涅槃城,你到了尘俗之间应当深慎。

守节恭敬承诺后下山,路上见到一位大约十四的女子,衣服光鲜,姿容雅丽,乘着一匹白马直接来到前面,弯腰低头对他说:我身患急病必须下马,这马好跳跃难以御制。请您扶我下马,救救我这微命!

守节想起师父的话,就不回头一直往前走。女子追了几里,言辞苦苦哀求,十分恳切,而守节依然坚持志趣如初,不肯相助,不久女子就不见了。

等办完事回到住处,他详细地向师父说起了此事。

海云法师说,你是真丈夫,虽然她就是文殊菩萨!

说到这里,守节还没有省悟,还是以为师父在开玩笑。

守节陪在师父身边念诵法华经三年,念得非常精熟,后来听说长安道场度人,心里希望能剃度,就在早晚向师父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海云法师说,你念诵法华经,大乘种子现在已经成熟。你若一定要去,当去皈依好的师父。这一离别,恐怕难以再见,你在京城可以到禅定道场依止卧伦禅师。

守节入京求剃度,未能满愿,就前往卧伦禅师的住处。

卧伦禅师问:你从哪里来?

回答说:从五台山来,和尚派我来作您的弟子。

禅师又问:和尚的名号是什么?

守节回答:法号海云。

禅师大为惊叹: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海云比丘是《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三位大善知识。你为什么舍弃这位大圣人?他可是千劫万劫,无由一遇,何其误耶?

守节回想起以前的种种细节,才惊悟师父的非凡之身份,与华严大士为伴三年却不知不晓,还别师求法,恨不能粉身碎骨。

愚情眷眷,他还希望能再见到师父,就辞别禅师,日夜兼程返回五台山故处,可惜一无所见。

曾经教导他三年,常与文殊菩萨来往,能化身遍一切刹土,能一念入一切劫的华严法界大菩萨,已不知去向。

倾莲池:海云比丘是谁?

据六十华严所载,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三位大善知识为海云比丘,他住在海云国十二年常观海,以大海为观修之境界获得极大成就,亲见如来,在如来前受持普眼法门一千二百年。

海云比丘为十方一切世界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宣说普眼法门,能住世无量劫,知一切众生心性根器、语言而度化,入一切法海,证无量三昧海,往十方刹救度众生及供养一切佛。

附录:八十《华严经》中,海云比丘对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思惟大海积无量水,思惟大海水色不同不可思议,思惟大海无量众生之所住处,思惟大海容受种种大身众生,思惟大海能受大云所雨之雨,思惟大海无增无减。
  
善男子,我思惟时,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过此海不?颇有无量过此海不?颇有甚深过此海不?颇有殊特过此海不?
  
善男子,我作是念时,此海之下,有大莲华忽然出现,以无能胜因陀罗尼罗宝为茎,吠琉璃宝为藏,阎浮檀金为叶,沉水为台,玛瑙为须,芬敷布濩,弥覆大海。百万阿修罗王执持其茎,百万摩尼宝庄严网弥覆其上,百万龙王雨以香水,百万迦楼罗王衔诸璎珞及宝缯带周匝垂下,百万罗刹王慈心观察,百万夜叉王恭敬礼拜,百万乾闼婆王种种音乐赞叹供养,百万天王雨诸天华,天鬘、天香、天烧香、天涂香、天末香、天妙衣服、天幢幡盖,百万梵王头顶礼敬,百万净居天合掌作礼,百万转轮王各以七宝庄严供养,百万海神俱时出现恭敬顶礼,百万味光摩尼宝光明普照,百万净福摩尼宝以为庄严,百万普光摩尼宝为清净藏,百万殊胜摩尼宝其光赫奕,百万妙藏摩尼宝光照无边,百万阎浮幢摩尼宝次第行列,百万金刚师子摩尼宝不可破坏清净庄严,百万日藏摩尼宝广大清净,百万可乐摩尼宝具种种色,百万如意摩尼宝庄严无尽光明照耀。此大莲华,如来出世善根所起,一切菩萨皆生信乐,十方世界无不现前,从如幻法生、如梦法生、清净业生,无诤法门之所庄严,入无为印,住无碍门,充满十方一切国土,随顺诸佛甚深境界,于无数百千劫叹其功德不可得尽。
  
我时见彼莲华之上,有一如来结跏趺坐,其身从此上至有顶。宝莲华座不可思议,道场众会不可思议,诸相成就不可思议,随好圆满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色相清净不可思议,无见顶相不可思议,广长舌相不可思议,善巧言说不可思议,圆满音声不可思议,无边际力不可思议,清净无畏不可思议,广大辩才不可思议。又念彼佛往修诸行不可思议,自在成道不可思议,妙音演法不可思议,普门示现种种庄严不可思议,随其左右见各差别不可思议,一切利益皆令圆满不可思议。
  
时,此如来即伸右手而摩我顶,为我演说普眼法门,开示一切如来境界,显发一切菩萨诸行,阐明一切诸佛妙法,一切法轮悉入其中,能净一切诸佛国土,能摧一切异道邪论,能灭一切诸魔军众,能令众生皆生欢喜,能照一切众生心行,能了一切众生诸根,随众生心悉令开悟。
  
我从于彼如来之所闻此法门,受持读诵,忆念观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写于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
  
善男子,我于彼佛所千二百岁,受持如是普眼法门,于日日中,以闻持陀罗尼光明,领受无数品;以寂静门陀罗尼光明,趣入无数品;以无边旋陀罗尼光明,普入无数品;以随地观察陀罗尼光明,分别无数品;以威力陀罗尼光明,普摄无数品;以莲华庄严陀罗尼光明,引发无数品;以清净言音陀罗尼光明,开演无数品;以虚空藏陀罗尼光明,显示无数品;以光聚陀罗尼光明,增广无数品;以海藏陀罗尼光明,辩析无数品。

若有众生从十方来,若天、若天王,若龙、若龙王,若夜叉、若夜叉王,若乾闼婆、若乾闼婆王,若阿修罗、若阿修罗王,若迦楼罗、若迦楼罗王,若紧那罗、若紧那罗王,若摩睺罗伽、若摩睺罗伽王,若人、若人王,若梵、若梵王,如是一切来至我所,我悉为其开示解释、称扬赞叹,咸令爱乐、趣入、安住此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海,随其愿力而修行故;入大愿海,于无量劫住世间故;入一切众生海,随其心乐广利益故;入一切众生心海,出生十力无碍智光故;入一切众生根海,应时教化悉令调伏故;入一切刹海,成满本愿严净佛刹故;入一切佛海,愿常供养诸如来故;入一切法海,能以智慧咸悟入故;入一切功德海,一一修行令具足故;入一切众生言辞海,于一切刹转正法轮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