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学佛,也需要和光同尘

2020-09-11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六祖坛经

获得已连载合集


我们以为禅宗不立文字,不需要闻思,只是修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不利于整个佛教的发展。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跟其他的宗教有很大的不一样,并不是说佛教了不起,其他宗教不好, 不是这个意思。客观事实是佛教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学习的,必须要去学。需要学习的这些知识如果我们不学习,那后面怎么去修呢?根本没办法修。


所以,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样。佛教不是以信仰为主,是以智慧为主。智慧从哪里来呢?当然不会从天降,智慧是通过闻思修获得的。所以学禅宗也必须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对整个佛法的发展有利,对禅宗法脉的发展也有利。如果每一个修禅宗的人一定能够证悟的话,没有太多的闻思也可以。但这么多人当中,能够真正开悟的人,也许不是多数。大家如果能用功的话,都会证悟的,但不可能一下子证悟的。在没有开悟之前,既没有证悟的智慧,又没有闻思的智慧,那就什么智慧都没有。


这样以后对佛教的理解、对修行的理解都很欠缺,所以修行方面肯定会出很多很多的问题,出问题的时候根本没办法解决,所以学禅宗的人也需要广学多闻。这个闻思修是特别的重要,佛教里面每一句话或者每一部佛经,都有非常非常深奥的智慧。除了修行的智慧以外,它也讲了很多人生的智慧,这些都非常有必要去学习。


比如说,根本没有佛教信仰的人,那也应该去学一学佛教。为什么呢?不信佛教可以的,但是佛教里面也有很多人生的智慧,这都是可以用得上的。其他非常深奥的东西你接受不了没关系,可以不信。但是佛教里面的一些方法或者观念,对世俗的生活都非常非常有意义、有帮助的。


识自本心,达诸佛理”,我们广学多闻,尤其是修心,这样以后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心的本性,然后通达了佛的理论。在现实生活当中,口头上会讲很多很多佛教的理论,落实到生活、工作上的时候,完全脱节了,说一套做一套。那这样的话,佛教的知识再渊博,实际上也是没有用的。通达了佛理以后,必须要用到生活当中。


怎么样用到生活当中呢?“和光接物”,“和光”就是和光同尘。这四个字就是和光同尘、待人接物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过度自私,尽量地与世无争。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与世无争,比如说佛教徒做生意,出现了竞争对手怎么办呢?当然要竞争的,正当地竞争是需要的。


但是在一些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比如说父母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还有同事之间,不能斤斤计较、过度自私。刚刚学佛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要求别人:你不是学佛的吗?为什么那么自私?不要说这样子的话,对自己也不要有这样子的要求。因为刚刚学佛的时候,大家都做不到没有自私,自私是我们一个先天的、本能的反应,要彻底消灭自私没有那么快。我们现在是往这个方面走,但已经走过的路很短很短,将来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一开始学佛的时候,我们很喜欢谴责别人:你不是学佛的吗?学佛的人怎么能这样子呢?等等。不能这样子。我们是在学佛,但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当中,自私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把它从我们的内心当中彻底地铲除,没有那么容易。


比如说自己认为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变化,或者是身边的人发现你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非常大的成就了。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不要过度地去要求别人,自己也尽量地不要过度的自私。对初学者来讲,这些问题前面要加“过度”这两个字,完全不自私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要这么去要求别人,对自己有这个要求当然好了,但是也没有用,实际上做不到的。


所以,对我们现阶段的人来说,能做到一点已经算是很大的成就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候,需要和光同尘,尽量地去做,不要斤斤计较。尤其是家人、同学、同事之间,能让的就让、能忍的就忍。但是也不等于佛教徒没有原则,有原则的。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但是尽量地要让、忍。这些事尽量地去做,只能说尽量。待人接物这方面,同事、家人之间要团结、友好、友善,和睦相处等等。


我们修行的时候或者讨论佛法的时候,讨论的非常非常激烈、非常好,但是实际运用的时候,我们比无神论者还差。那这样的话,我们学佛有什么用呢?没有用了。所以,“和光接物”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但非常重要的。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为什么安住在证悟的境界当中,才是最好的忏悔?

真正的幸福都是来自于慈悲和利他

佛陀为什么先讲了般若,后讲了佛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