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47为如来肩所荷担
现成的公案
为如来肩所荷担「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因为他能够读诵《法华经》,所以变得很尊贵,虽然他不一定明白,自己一向坐在如来的肩膀上。这句经本身即是可以参究的公案。「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这也是一个公案。假设你碰到一位读诵《法华经》的人,要一心合掌,随着他转向,把他当成佛来礼敬。一边这么做,一边参究,因缘时节一到,便可以开悟。
同样的道理,比如送往迎来的时候,我们心行平等,说一声「阿弥陀佛,您走啦」或「您来啦」,这也算是供养佛,符合这里讲的供养方法。合掌就更不在话下,佛弟子见面的时候,一般都是合掌恭敬。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人,你不用管他是不是信解《法华经》,一概「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但如果你知道他对《法华经》毁谤不信,就要制止他,至少要默摈他,不能对他太客气,否则他可能会毁谤得更厉害。
这些供养的方法前面已经讲过,就不再解释了。佛告诉我们应该供养这些人,是从「因中说果」的角度来说的:能够恭敬《法华经》的人,一定很快就会成佛,所以应该供养他们。不过以现实来看,现在信受《法华经》的人很多,你不可能对每一个都这样供养,只需要量力而行就好。前面说过,关键在于你的恭敬心。
刚才讲到,已经信解《法华经》的人,要常常怀着「一切众生都是究竟佛」的作意来对待、供养众生。不过,这其中也有种种的善巧方便,因为眼前的众生有不同的身相,我们就要用相应的缘法去对待他们。比如说,你是人父或人母,你的孩子也能信解《法华经》,但你总不能一直以尊重赞叹的方式对待他吧,该批评教育的时候还是得批评。对你的学生或晚辈也是一样,关键是要在心里把他们当作佛。还有衣服、伎乐等等,你也不必专门买一堆衣服送给人家,或是拿着乐器跑到人家那里说「我来供养您伎乐」,要有方便善巧。比如有人到你家作客,他说「哎呀,我现在觉得好冷」,你就拿件衣服给他穿,这也是用衣服供养佛。你请他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也相当于供养他伎乐。所以,不是说这个人一来,你就要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献给他。不是他需要的东西,你给他也没意义。当他有某种需要时,你就赶快用这种方式来供养他,这样一来,你的功德就非常大。
佛陀授记弟子将来成佛的时候,会说需要供养多少佛以后才能成佛,前面也讲过,我们以平等心供养未来佛,也应该算数。维摩诘居士也曾示范给我们看,他把得到的璎珞分成两半,一半布施给地位最低下的乞丐,一半供养给难胜如来。所以,我们应当心行平等,把众生都当成佛世尊来供养、布施;但同时也要量力而为,不要因为布施供养,把自己弄得很穷,或者克扣眷属的供给,要在履行世俗责任和义务的前提下去成就佛道。
为什么要这么恭敬读诵《法华经》的人呢?「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人讲《法华经》,别人只要听那么一下下,就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事实上,这个人走来走去,即使没有开口,也是在讲《法华经》。你随着他的方向,礼敬供养,也是在讲《法华经》。你只要忽然明白这个道理,便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实道理,这就是「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
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
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
若能于后世,受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
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
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得无量功德,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
于八十亿劫,以最妙色声,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闻,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这个重颂的意思差不多,只有一点是经文的补充。前面经文说,如果有人毁骂读诵《法华经》的人,这个罪业比在一劫中持续以恶劣姿态当面毁骂如来还要重。同样的道理,这里偈文说,赞叹持诵《法华经》的人,这个福德比在一劫中立于佛前恭敬赞佛还要多。因为佛已经成就无上正觉,无论是受赞叹还是毁谤,他都丝毫不受影响;而赞叹受持经典的人,是对他的鼓舞和增上,他会更加精进地修行。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世尊告诉药王菩萨,在已演说的、正演说的、将演说的无量千万亿经典中,这部《法华经》是最难让人相信和理解的。
「已说、今说、当说」,这部《法华经》相当于「今说」,虽然是世尊快入涅槃时说的,但还不是最后一部,之后演说的还有《大般涅槃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等等。「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很多经典是文字上难,而这部经是义理上难。比如「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个因果关系就非常深奥,虽然经文没有显说,但也属于《法华经》的法义范畴。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守护密意世尊又嘱咐药王菩萨:「这部经是诸佛秘要的法藏,不可以随便流布宣传。一直以来,诸佛世尊都仔细地守护着三乘菩提的秘密法义,不用直白的语言文字宣说。而《法华经》的经义,更是秘密中的秘密,现在佛在世,都有不少人心怀怨恨和嫉妒,更何况佛灭之后?」
「不可分布妄授与人」,并不是说完全不能讲《法华经》,而是告诉我们在说法前要先试探人家。现在,《法华经》已经印成了经本,到处都可以看到,但「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句话,有的人就未必听得到。要是他善根不具足,你就不能跟他讲。还有,如果你在某地开讲《法华经》,更不能强拉别人来听。他如果因缘不成熟,信受不了,一句话毁谤下来,你就害了人家。另外,《法华经》有一些未显说的法义,只有见道位以上的菩萨才看得懂,这属于修证上的秘密,你绝对不能直白地讲出来,一是为了避免未见道的人惊疑误谤,二是为了防止外道盗法诬毁。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世尊又说:这些在后世能书写、读诵、供养、开演《法华经》的人,世尊和他方世界的现在诸佛都会加持、庇佑他。这个人有着大信力、大志愿和大善根,常与如来同在,得受如来摩顶授记。
夜夜抱佛眠你要注意,「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这个地方就有机关了。这不是说和佛的五蕴身睡在一起,而是说这个有情与自性如来形影不离。南朝着名居士傅大士曾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说的正是这个意思。自性如来就是一切众生都有的如来藏、佛性。其实,不只是这个信解《法华经》的人与如来共宿,一切众生都与如来共宿,没有一个众生不与如来藏形影不离的。但是,这个道理一般人不知道,就算跟他们讲,他们也会惊疑不信,所以,这里不说他们与如来共宿。
「则为如来手摩其头」,「手摩其头」就是「摩顶」,佛在嘱咐大法或授记时,常常以佛手抚摩弟子的头顶,称为「摩顶」。这里难道是说佛在涅槃后,会为这些弟子从虚空中伸出一只手来摩顶吗?其实不用这么着相,还有更好的解释:这个有大信力、大志愿和大善根的人,他的心性会渐渐与自性如来的功德相应,这样一来,他对自性如来种种胜妙功德的了悟和修习就更容易了,从而渐渐圆满各种智慧,不久就能证得一切种智,也就是成佛。从这层解释上看,也类似于得佛授记。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华严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所以,当你碰到疑难的时候,摸摸自己的头,就相当于如来「手摩其头」;天冷的时候,你替自己加一件衣服,就相当于如来「以衣覆之」。这里的「如来」也是指自性如来。这个道理,要有大信力、大志愿、大善根和大智慧的人才会知道。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又说:在这些演说、读诵、抄写、存放《法华经》的地方,如果要筑立高大庄严的七宝塔,里面不用再安放舍利,因为这部经里已经有如来的全身。对这座七宝塔,同样应该恭敬供养,这些礼拜供养的人,也都将近于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