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36大通智胜佛往事(一)

2020-07-29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不也,世尊!」

「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大通智胜佛往事

世尊就开始讲宿世因缘,这要从一尊过去佛说起。

从现在往过去回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号为大通智胜如来,国名好城,劫名大相。因为这是极为久远的过去,世尊为了方便弟子们理解,就说了一个譬喻:比方说,我们现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这个银河系),把这个银河系中所有的地大种,也就是所有的固体磨成墨。然后,往东方经过一千个大千世界,用墨点一个微尘一般大的点;再往东一千个世界,再点一点;这样一直点,直到把墨用完。之后,把所经过的所有国土的地大种,全部磨为微尘,将每一个微尘都视为一劫。这个时间已经极为漫长了,但从大通智胜佛灭度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比譬喻的劫数还要长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真是长到无法想象!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虽然大通智胜佛的佛世离现在这么久远,但以世尊的知见力,就像看今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清晰无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佛的宿命明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而且佛陀的神通远不只这些,还有十力、四无所畏和十八不共法。所以,如果现在有人说自己已经成佛了,我们就要看他到底有没有这些不可思议的神通。如果没有,就说明他根本不是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复尽末为尘,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

这个重颂的内容也是前面经文的大意,最后几句比经文讲得详细。「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佛的智慧无漏无碍,通达无量劫的过往。其实这里说的如来,也可以理解为佛的第八识。往昔的事情都以种子的形式收藏在第八识中。第八识是真正无漏无碍的。成佛之后,第八识的这些功能就得到圆满的显现。其实我们每一个有情的第八识都无漏无碍,都通达无量劫的过往。它遇缘时会现起应该流注的识种,没有丝毫错乱,只是我们现在不知道具体的原理和细节。成佛之后,第八识的功能完全显现出来。因此,无论多么久远的往事,在佛看来都和当场目睹一样清晰。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

世尊开始讲述这个往昔因缘。大通智胜佛的佛寿有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在他把成佛所要修集的福德、法与次法都修学完成,断除了一切的烦恼魔、五阴魔,安止于即将成佛的境界时,按理说,接下来就会成佛了;然而,属于成佛需要具有的妙智、十力等法,却迟迟没能发起。他就以菩提树下为道场,结加趺坐端坐不动,这样经过了十小劫。这期间,诸天的天人们都恭敬供养着菩萨(这里我们暂时称还没成佛的佛为「菩萨」,表达起来通顺一些),殷切地等待如来的出世——忉利诸天先为菩萨在菩提树下铺好高一由旬的师子座;梵天王不断在师子座周围方圆一百由旬内降下天华;四天王天的天人击天鼓,其余诸天演奏天伎乐来供养佛——这样一直持续了十小劫。后来大通智胜佛灭度时,天人们也用同样的方式恭敬供养。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这十小劫之后,菩萨终于成佛了。当初他出家前是转轮圣王的王子,生有十六个儿子,大儿子叫智积。现在王子们听说自己的父亲成佛了,都舍弃自己的珍奇爱藏,要离开王宫去拜见佛。他们的妈妈边哭边送,祖父转轮圣王也就是佛的父亲,与一百大臣及百千万亿人民,也都跟着这十六个王孙来到佛的道场,都想亲近、供养、赞叹大通智胜如来。到了佛前,大家都头面礼足,绕佛数匝,合掌瞻仰,并以偈颂来赞叹佛。

我们看这位大通智胜佛,寿命是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大劫,有这么长!先前看到的记述中,没有一尊佛的寿命有这么长,可见这尊佛很不一般。大通智胜佛虽然在道场坐了十小劫,但跟他的寿命相比,十小劫根本算不上什么。从那个世界的时间比例看,是很正常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人寿就几十年。释迦牟尼佛的佛寿也只有八十年,当初他将要成佛时,是不可能也坐十个小劫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想想看。以前有人问:「人寿十岁的时候,岂不是人还没长大就死了,那怎么生小孩呢?」这个问题不用我们担心。《长阿含经》说「是时女人生五月行嫁」,女人出生后五个月就已经成人、出嫁了,男人结婚的年龄应该也差不多。也就是说,虽然寿命只有十岁,但成长的周期也会随之缩短。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寿命特别长,不管做什么事都会特别慢,包括在师子座上悟道成佛。我们对比一下,破了魔军后,释迦牟尼佛坐一晚悟道成佛,大通智胜佛则坐了十个小劫,差别大成这样!但是跟佛寿比起来,这十小劫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另外,佛一家三代人,上有父亲转轮圣王,下有十六个儿子。经文说「诸母涕泣而随送之」,说明这些儿子不是一母所生,可见大通智胜佛在出家前是有妻妾的。这些眷属的寿命很明显也在十小劫以上。

「头面礼足,绕佛毕已」。「头面礼足」是以头部碰触受礼者的脚或脚下的地面,是一种表示尊敬的最高礼仪。「绕佛」,是围着佛右绕,也是表示尊敬的礼仪,其他还有绕塔等等,以「匝」为单位,匝即是圈。这个右绕,是以右肩对着对象而绕,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不是从右边开始绕,这一点需要注意。

『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这个赞叹的偈子,是十六个王子代表大众所说,可分为两部分。开头到「称庆大欢喜」,是欢喜称叹大通智胜如来终于成佛了。之后的部分,是他们感叹自己终于有佛可以皈依,随学解脱之法,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非常庆幸欣喜。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

王子们说完赞佛偈,就开始恳请佛转动法轮,为众生说法。偈中的「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和前面〈药草喻品〉的主旨是相应的。「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众生的心念、种性、智慧深浅、有何欲乐、福德多少和宿命业行,佛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都属于佛的智慧力和方便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