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源头,都来自你的内心
每天晚上打打坐,
不仅可以调节身心,
而且还能保持
充沛的精力。
▼
编者按
问题:
我觉得自己缺乏自信,请问怎么样才能培养自信?
我感觉有社交障碍,怎么样才能跟别人更好地相处?
我觉得自己太敏感,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我都会放在心上,很烦恼,怎么办?……
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许多问题,并非源于问题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它们的看待角度和认知方式。
举的例子:当你把“原生家庭”看作是一种枷锁和“压迫”时,你就会把自己的生活,
“建构”成一种对抗。这种建构反过来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让你进一步感受到“自己被压迫”了。
其实,正是你把自己摆在“受害者”位置的行为,让你变成了一个受害者。
而反过来,如果你接纳一切“使我之所以为我”的因素,平等地看待过去的一切,把视角从“过去”转移到“未来”,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地“压迫”你。
不止是原生家庭,自卑,亲密关系,社交恐惧,压力焦虑……许多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
它们来源于哪里呢?来自你的内心。正是你的认知,造就了它们的诞生。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所有的外境,都是内心种子成熟以后产生的现象。
就像投影机一样,投影机投射在屏幕上的图像来源不在外面,而是在投影机里面,要控制图像、破坏图像,就不能到屏幕上去搞破坏,而要把机器破坏掉,这样图像自然就被破坏了。
为什么要往内看,而不往外看呢?
大乘佛教关于外境的定义,总体来说有三种观点:有些宗派认为,所有的外境都是物质,而不是心;
另一些宗派又认为,外境不是物质,因为物质是从来不存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实际上这一切却并不存在,外境就是我们的心;
还有一些宗派说,外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心,只是心创造的一种幻觉而已。既然是幻觉,就不可能存在,我们又何必去观察它呢?
至于佛陀向不同对象宣讲不同观点的必要性,我在以前也多次讲过,所以此处没有必要再讲。
然而,虽然上述说法各不相同,但相互之间却并不矛盾。
当然,其中最究竟、最确切的观点,是最后一个观点——我们既无法证明外境是物质,也没有办法证明它是实有的意识,无论我们说它是物质也好,是意识也好,实际上它就是心创造出来的幻觉,外界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观察它,而只需要观察心。
外境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人类、车辆、建筑物等等,都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心。
有了自己的眼、耳、鼻、舌,就有了这一切;如果没有自己的眼、耳、鼻、舌,这些东西就无法存在,我也感觉不到。而当我们回过头来观察自己的心以后,才会猛然惊醒:
虽然心可以创造出森罗万象的世界,但这个所谓的“创世者”自己,也如同手中的线一样无根无源。
再比如说,长江、黄河是极其宽广、绵长的河流,在它们的下游,有着汹涌澎湃的波涛,势不可挡的急流,但如果找到它们的源头就会发现,那只不过是一股极不起眼的涓涓细流。无论下游怎么波澜壮阔,但其最终的源头却仅此而已。
这也是想说明,外面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精神,而精神本身,也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来源。
-END-
图片/网络
本文选自《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