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衣中宝珠(046)「无痴」──如实了知

2020-06-30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无痴」──如实了知

复次,修观行者,由三处故,于诸行中无愚痴住。何等为三?

要在三处观行,才能产生智慧没有愚痴。是哪三个地方呢?

一、于过去诸行,如实了知是无常性;二、于现在诸行,如实了知是灭法性;三、于未来诸行,如实了知生灭法性。

一、已经过去的现象(有为法)如实了知是无常;二、现在的现象,如实了知它们将来会消灭;三、对于现在还没有出生的现象,你知道它们将来会先出生再消灭。

这是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去观察有为法(现象)。

彼由如是,于三世行无有愚痴,不染污心安乐而住,堕在明数。

通过这样的观行,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有为法你就统统都可以观察清楚,你就不会有愚痴,不会有染污的心理,这样你的心就会住在安乐的状况里面,这种情况叫做「明」。

「堕」不是一个好字,比如人从悬崖上掉下去叫做「堕」,或者一个人是初果向,听到外道法就信以为真,这下就从初果向退堕为凡夫,这也是「堕」。但是现在经文却讲「堕在明数」,明是好的东西,为什么要说是「堕」?其实这是相对于胜义谛而说的,胜义谛没有一切的语言文字差别对待相,没有「明」也没有「无明」,就像《心经》所讲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明跟无明统统都没有,这才是胜义谛境界。如果有明有无明,就从胜义谛掉到世俗谛了,所以说「堕」。

与此相违,当知即是有愚痴住,堕无明数。

明反过来,就是愚痴、无明。

复有三种烦恼异名,多分说在烦恼品中:一、贪异名,二、瞋异名,三、痴异名。

烦恼有贪、瞋、痴三种,但是这三种分别有很多不一样的名称。

贪异名者,亦名为喜,亦名为贪,亦名为顾,亦名为欣,亦名为欲,亦名为昵,亦名为乐,亦名为藏,亦名为护,亦名为着,亦名为希,亦名为耽,亦名为爱,亦名为染,亦者为渴。

喜、顾、欣、欲、昵、乐、藏、护、着、希、耽、爱、染、渴都是贪的异名。你把这当成是佛经的字典,如果你遇到这些东西就知道这是贪。除了已经列举出来的这些之外还有很多都是贪。

瞋异名者,亦名为恚,亦名为憎,亦名为瞋,亦名为忿,亦名名损,亦名不忍,亦名违戾,亦名暴恶,亦名䖧[1]螫,亦名拒对,亦名惨毒,亦名愤发,亦为怒憾,亦名怀戚住,亦名生欻勃。

瞋有很多不一样的名称,如上所举。欻勃,意思是忽然发作。

痴异名者,亦名无智,亦名无见,亦名非现观,亦名惛昧,亦名愚痴,亦名无明,亦名黑暗。如是等名,当知如前〈摄异门分〉[2]多分已辨。

痴有很多不一样的名称。要注意的是「非现观」,现观是指现量,不包括比量和正教量。如果你只是读佛经,甚至可以倒背如流,那也只是正教量而已,不是自己现前观察所得就不会有智慧,还是愚痴。

这些名相在前面〈摄异门分〉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喜、贪差别,我今当说。

缘依止受所生欣乐,说名为喜。缘生受境所起染着,说名为贪。

下面就要说喜和贪的差别。

境界和受不一样,受是一种心所有法,境则是色法。由于受而产生高兴的心情,叫做喜。由于所受的境界生起染着,称之为贪。

比如天气很热的时候,你突然走进一个开着冷气的房间,就产生了乐受,这种情况叫做喜。要是你喜欢这里的冷气,这叫做贪。又比如说吃东西,咬下去以后尝到美味,那种美味是一种乐受,叫做「喜」。但是这时你喜欢的是那一种食物,这叫做贪。

又于将得境生名喜,若于已得境生名贪。

还有一种意思,对于快要得到的境界叫做「喜」;对于已经得到的境界产生心理倾向叫做「贪」。

又于已得临将受用名喜,即于此事正受用时名贪。

还有一种意思,快要受用的时候叫做「喜」,对于正在受用的时候叫做「贪」。

又于能得境界方便名喜,即于境界名贪。

例如食物、衣服、车子、房子这些是境界,可以拿来受用,金钱、名誉、头衔、权力不能直接受用,但可以用来得到这些东西,叫做能得境界方便。

对于能得境界方便,称之为喜;对于境界本身,称之为贪。

又于后有名喜,于现境界名贪。

还有一种意思,对于后有称之为喜,对于现在的境界称之为贪。

又于所爱他有情类荣利名喜,于自所得荣利名贪。

植物长得很茂盛叫「荣」,比喻发达。「利」就是有好处。对于自己所爱的人有好处称之为喜,对于自己有好处称之为贪。

以上相当于佛学辞典,它告诉你在经教中出现的「喜」「贪」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意思。这时候应该选取一个适当的意思,而不是把六个意思全部都用上。

[1]䖧,音捺,螫也。

[2]〈摄异门分〉见《瑜伽师地论》83 卷和84 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