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衣中宝珠(042)「眼」;「胜利」

2020-06-16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眼」──远尘及离垢

复次,由二种相,当知圣者慧眼清净,谓由远尘及离垢故。由见所断诸烦恼缠得离系故,名为远尘;由彼随眠得离系故,说名离垢。又现观时,有粗我慢随入作意间、无间转,若遍了知所取、能取所缘平等,彼即断灭,彼断灭故,说名远尘;一切见道所断烦恼随眠断故,说名离垢。

这里的「慧眼清净」相当于《杂阿含经》的「法眼净」,包括两个要素:远尘、离垢。

什么叫做「远尘」:「由见所断诸烦恼缠得离系故」。见所断烦恼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还有见道时所断掉的各种烦恼。《大般涅槃经》讲,就好像大王身边会有一些随从,这个大王到一个地方去,这些随从一定跟着过来,不会只有大王一个人。所以说一个见道的人不会只断那三种烦恼,他还有很多附属的烦恼也统统断掉,多到算不清楚。比如说升学主义,有人觉得小孩子一定要上大学,考上大学才会比较有办法,这才是人生。这也是各种邪见里面的一种,谁规定一定要这样?去学一点技术,还是可以活下去啊,也不是说对这个人间没有贡献,去经商、务农,不一定要读大学嘛!

类似升学主义这样的烦恼不知道有多少,一个见道的人会把这些见解上的烦恼都断掉,为什么呢?升学这件事是人的行为模式,属于行阴,以为人一定要升学才是人生,等于在行阴中建立它的常住相,这是我见的一种型态。已断我见的人不会有升学主义这种见解。

所以,初果人断掉的不是只有三缚结,三缚结只是最重要的部分,佛陀特别地把它讲出来做为见所断烦恼的代表,其它很多零零星星的成见、偏见也统统都会断掉。见道的人功德是很大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见道的话,你要仔细评估一下,有没有这些功德。所以我常讲,要判断自己是否断掉三缚结,最好要写修行笔记,我自己写了两、三年。怎么写?在《实证佛教修行方法》中有,你自己去看。

也就是说让三缚结不起现行,名为「远尘」。

如果一个人平时没有三缚结现起,但在某一种因缘出现的时候,他的三缚结又会跑出来,比如他要升官或者大家要争夺首座弟子、寺院的住持、法王……不管什么,到了节骨眼的时候他发作了,这种情况就是烦恼潜伏在里面,那么他就不是初果。我们所说的「断掉」就是断掉之后不会再有了,如果只是随眠,就说明没有断干净。

如果你现在可以让烦恼不现起叫做「远尘」,如果你把三缚结再现起的可能性也断掉,这就叫做「离垢」。把三缚结彻底断干净了,包括做梦、生病、恐惧、升官发财、追求异性各种因缘现起的时候,三缚结都不现起。哪怕三缚结只冒出来一秒钟你就不是初果人,要断到这种地步才是初果,所以不要以为初果没什么,以见地上讲它是不渗漏的,正因为是这样才可以保证初果人不堕三恶道。

「又现观时,有粗我慢随入作意间、无间转」,现在在讲这两个词的第二个意思。「我慢」是修所断烦恼。「觉得五阴是我」,这种「我慢」属于五上分结,是俱生我见;「粗我慢」则是五下分结,也就是「认为我胜、我等、我劣」,是初果人所要断掉的分别我见。「认为」和「觉得」是不一样的,例如看3D 电影的人觉得影像是真的,所以有时候会躲到椅背下面,但是他不会认为影像是真的。

有了分别我见之后,就「随入作意间、无间转」,也许是间断的,也可能是没有间断的,分别我见就在作意当中运转。

你现观到自己有这个问题,要怎么断掉它呢?「若遍了知,所取、能取所缘平等,彼即断灭」。「能取」是六根、六识,「所取」是六尘。能取、所取都是第八识所缘的种子,它们跟第八识不相异,所以说它们「平等」。如果能够了知这个道理,就能够把分别我见断掉,这样称之为「远尘」。

「一切见道所断烦恼随眠断故,说名离垢」,三缚结不起现行以后,还要连三缚结的随眠也一起断掉,才叫「离垢」。

这段叫「眼」,是指法眼清净,统统都是在讲初果的证量。这部分的内容很重要,因为初果是出世间的第一个果位,是由凡入圣的起点,你要拿这个法义来检查自己的证量。我讲过,只要你学习的是正法,一直随学下去,你一定会证初果向。但是如果你后来又跑去学气功、学双身法,学一些奇奇怪怪的法门,初果向的果位就会退失掉。只有证得初果,才是永不退失。

「胜利」──见道功德

复次,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时,当知即得十种胜利。何等为十?

这里讲「胜利」,简单来讲就是初果人的功德。

「远尘、离诟,于诸法中得法眼时」,也就是证初果,证初果之后就得到十种功德。

一者、于四圣谛已善见故,说名见法。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初果人一定会知道四圣谛,这时就说他见到法。「苦」分为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就是世间人所认为的那种痛苦,例如饥饿、病痛;坏苦就是由好变坏所产生的苦;行苦,则是身、口、意行在变动当中的忙烦。痛苦是怎样招集而来的,这是「集」。「灭」指涅槃,涅槃是把种种有为法舍弃掉,没有见闻觉知。「道」就是能够趋近于涅槃的修行方法。

二者、随获一种沙门果故,说名得法。

你把三缚结断掉不一定只证初果,如果你原来的烦恼比较淡薄,便可证二果,如果你有初禅以上的定力,可以证三果,甚至直接证阿罗汉。得到一种出世间的果位叫做「得法」。沙门一般是指出家人,这里说沙门果是指初果以上的出世间果位。

禅宗很强调「得法」,禅师的得法弟子都会被记载在《五灯会元》等史传当中。如果已证得出世间果位,便与《瑜伽师地论》的定义相同,若缺乏出世间的证德,却滥用「得法」二字,便有大妄语的嫌疑。

三者、于己所证,能自了知「我今已尽所有那落迦、傍生、饿鬼,我证预流,乃至广说」,由如是故说名知法。

证得果位以后,你自己就会知道。比如说你证了初果,你会知道以后自己不会再受三恶道的痛苦,已经证得了初果。「乃至广说」意思就是你所证的不一定是初果,可能是二果、三果、四果。

其实初果人不一定不做坏事,但他一定懂得下堕三恶道的原理──以为五阴是我,所以才会造作种种的恶。既然初果人已经断掉这种邪见,不会用凡夫我见替自己的贪瞋辩护,所以他没办法做很坏的事,也许冲动、失念的时候会毁破五戒,但是绝对不会造作五逆重罪。初果人即使毁破五戒,也会立刻忏悔,再加上初果人的见地功德非常大,使初果人不会下堕三恶道。所以初果人知道自己不会下三恶道。这里的「知」是经由比量跟正教量得知,不是现量。

四者、得四证净,于佛、法、僧如实知故,名遍坚法。

四证净是佛、法、僧、戒,也就是说你对佛、法、僧会产生很坚定的信心,并且有圣戒成就的功德。

说一句大实话:没有断三缚结的人,连什么是佛、法、僧都弄不清,不要说信仰了。证果的修行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很多人都会去毁谤,因为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僧,这样他还会信仰僧吗?他都已经在骂了怎么还会去信仰?对法,他也没有办法产生信仰。三种净信他都没有。所以佛经说,初果人才有办法得到这三种清净的信仰。

「圣戒成就」与对于三宝的不坏信心,合起来叫做「四证净」。圣戒并不是五戒或其他有戒相的戒律,而是说初果人绝对不会用凡夫我见替自己的贪瞋、烦恼辩护。这种戒律只有初果人以上的人才有办法遵守,一般人一定会用凡夫我见替自己的贪瞋辩护,再怎么也免除不了。证了初果他自然就会遵守这个戒律。

五者、于自所证无惑。

对于自己所亲自实证的「五阴非我」的道理不会有疑惑。这属于尽所有性。他的观行没有渗漏,别人过来跟他讲奇奇怪怪的法门他不会被迷惑,他对于自己所证的法没有怀疑。

六者、于他所证无疑。

比如一个人说自己已经证了初果,他把五阴非我的道理讲完一遍,他讲完以后初果人就会说:「你讲得有道理。」初果人对这个人不会有怀疑。

七者、宣说圣谛相应教时,不藉他缘。

按照经教依文解义地讲,这就叫「藉他缘」;靠自己的证量去宣说,就是不藉他缘,而是从宗出教,本于现量而开示正教。

八者、不观他面,不看他口,于此正法、毗奈耶中,一切他论所不能转。

不管是佛门外道或是其它宗教、哲学,他们一开口说法初果人就知道那些都落在凡夫我见,不是正确的道理。初果人不会去崇拜那些有大学问、大名声的人,也不会被他们错误的说法所转。如果一个人宣说自己已经证得不死之身,你因此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可以通过某一种方法把色身修成永恒不死,这样就不是初果人,初果人不会这样就被别人改变了。「转」是改变的意思。

九者、记别一切所证解脱,都无所畏。

「记别」就是说出自己的判断,「所证解脱」就是断三缚结。你把三种烦恼永远断掉了,这就是你所证的解脱。证阿罗汉要断掉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三缚结是五下分结里面的三种烦恼,虽然没有全部断掉烦恼,但是已经断掉部分烦恼,这叫做分证解脱。你断了三缚结,不会害怕和别人讲「我断掉我见、我断掉疑见、我断掉戒禁取见」,你不会害怕自己讲错了。如果别人警告你「大妄语会下地狱」,你就说「我再考虑一下好了」,不敢再承认,这样你就不是初果人。初果人对自己所证的解脱是很有把握的!任何人来恐吓,说这个不是解脱,他都不会怕。

但是从初果一直到四果向属于有学解脱,还在「有学」位的解脱是不能随便宣说的,就算你讲的是真的,也是犯戒。除非你证了阿罗汉,你才可以讲。

十者、由二因缘,随入圣教,谓正世俗及第一义故。

所有的佛法可以分成世俗谛和第一义谛。观察五阴无常、苦、空、非我,这是能够证实的命题,属于「正世俗」,也就是世俗谛;等到你把它观察得很清楚,你会把「五阴非我」这个见处也舍弃掉,这样就可以从世俗谛转入第一义谛。在《中阿含经阿梨咤经》的《阿梨咤经》和《中部经典蛇喻经》有说过「度流之筏」,就是说从凡夫到初果向需要用到六见处,这是世俗谛,等到你证初果向之后,要把法跟非法的分别都舍弃掉,才能安住在第一义谛中,没有法的主体相,也没有法的自性,远离语言文字和各种对待差别相,这样才能够断掉戒禁取见而证得初果。证得初果的人可以安住在第一义谛当中渐次证得涅槃,也可以在世俗谛的观行当中渐次深入十二入处的无常、苦、空、非我,这就是这里讲的「由二因缘,随入圣教」。

世俗谛跟第一义谛很容易混淆。《中部经典蛇喻经》讲六见处,最后说:「以此之见处亦观:『此非予之物,此非予,此非予之我。』」有人看到这句,以为是在否定六见处,其实不是。这是在告诉我们,六见处虽然是法,但如果你要安住在第一义谛,必须把法跟非法的分别相舍掉。如果你会记挂这个见处,心行就断不掉,心行断不掉就没办法入涅槃。

法跟非法属于世俗谛;离开法跟非法是第一义谛。你要知道,言说统统是世俗谛,第一义谛不是拿出来讲的,它只能让见道的人作为所缘而安住。修定的人可以注意呼吸而把自己的心定在一个地方,也可以意守丹田或者观想佛像,这些都是有相的所缘。一个见道的人不能主修有相的法门,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灭掉一切的相而证得涅槃。

涅槃是修证的目标,它没有相,所以我们不能着于相,无相的因才能相应无相的果。主修有相法,却想要证入无相的涅槃,这是不可能的。第一义谛没有语言文字、没有一切的差别对待相,它是作为你深入证境的所缘,这是第一义谛唯一的用处。善知识开演语言文字的第一义谛,只是让你契入第一义谛的方便善巧,而不是真正的第一义谛,因为只要讲出来都是世俗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