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孝顺方式”——索达吉堪布母亲离世四周年
如果你读到这篇文章,能否给以我母亲为主的众生念100遍观音心咒“嗡玛尼巴美吽(ཨོཾ་མ་ཎི་པདྨེ་ཧཱུྃཿ)”呢?
2016年6月5日,藏历四月三十,萨迦月最后一天,索达吉堪布的母亲仁措于早上8点安然离世。今天,已经四年了。
堪布在一次深度专访中提到:“每次跟母亲在一起时,都觉得我的工作很重要、修行很重要。她离开后,就觉得当时应该多陪她一下,现在,在这个世界上连她的一根头发也找不到了,想说话也没有办法。”
又到了阿妈往生的纪念日,我们特别收集了堪布和母亲之间的点滴故事与您分享,或许能从中感悟到,一个出家人心中的爱与孝道。
母亲6月5日离世,第二天我开始讲《法华经》第一节课。
前段时间,我母亲很想听这部《法华经》。但我要开讲的前一天,她就离开人间了。所以,无常可能会随时到来,谁也没办法。虽然她听不懂汉语,但很想听个藏文传承,而且多年来,她对听到我讲法的声音,包括课前课后跟僧众一起念《普贤行愿品》,这方面还是很在乎。
她离开之后,我没有因此中断讲课,还是如期开讲了《法华经》。所以,你们的家人去世时,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也尽量不要断传承——听课的传承不断,讲课的传承也不断,这样可能好一点。
网上传我母亲的身体虹化缩小,这完全是一种谣言,不符合实际。比较符合实际的是,前阵子我跟她见面时,小侄子偷偷把我们的对话拍下来了。这是我这辈子跟母亲的最后一次对话。她该讲的很多事情都讲了,比如,她觉得身体没什么病,只是比较沉重,好像一直很困,说话的时候都睡着了。当天,我们所有子女都在身边,她觉得是世上最快乐的。(这次母亲生病,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白天晚上一直照顾,大概一个多月。)她说自己在学院中听的法也多,参加法会的功德也大,再加上,来学院近三十年没有扰乱过一个人的心,所以面对死亡没什么恐惧,有把握肯定往生。
此生无憾——最后一次听阿妈说
这次母亲离世,我也没有特别伤心,但有时候还是有些执著,毕竟母子之间的感情很好,经常互相忆念。我一有执著的时候,就念一遍《大圆满愿词》,安住于这个境界中。包括前天她天葬时,我在尸陀林看到秃鹫一个个扑过去,有点残忍,好像接受不了,然后用了一些方法,让自己的心安住下来。
不管怎么样,今天想说什么呢?希望每个人尽量不要扰乱别人的心,不管在任何环境中,这是很重要的。此外,有文化的人,要以有文化的方式来闻思修行,没有文化的人至少也是念观音心咒。不知道母亲念了多少观音心咒,那天我问的时候,她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说,可能有一个多亿吧。她平时的习惯就是随时在念,嘴唇一直在动,包括跟人说话时,一停下来就念“嗡玛尼贝美吽”,已经变成习惯了。在修行方面,我不愿意讲什么功德赞叹她。一般来说,父母赞叹孩子、子女赞叹父母,这都不是很好。但事实在那里的话,也可以说吧,没有什么不可以。
摘自索达吉堪布《法华经》第三讲
这次宣讲《父母经》,就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你们听受时也要对父母心怀感恩。经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应该都能听懂,但你的心态有没有准备好?来到人间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像只小老鼠的尸体——这样比喻不知道好不好——是父母让我们没有腐烂,没有饿死、冻死,每天不断地呵护,各种各样地辛勤,让我们长大成人。而有人长大后,却对父母嗤之以鼻,即便从世间角度看,这也是极不合理的。从前的你,并没有这么强壮、庄严,也没有任何财富、权势,如果不是父母,还能不能有今天的一切?
《心地观经》中说:“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有人精勤供养佛陀,有人精勤供养父母,这两者得到的福德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佛教徒看来,供佛功德是非常大的。但如果经常用鲜花、香果等种种供品供佛,却把父母扔在一百里外的地方,从来不去探望、关心,这是令人遗憾的啊!
对我来说也是这样,父母在世的时候,好像很多事情都晃过去了,没有做。本来应该留一些照片、视频,但现在想回忆父亲,却什么资料都没有,只有一张照片;至于母亲,还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视频,是他们跟母亲问起我时,母亲的一段描述。
按说公开个人的这些可能不太好,但从自身感受来看,在父母离开后,的确会意识到很多东西的珍贵——
这是在说我。(众笑)
摘自索达吉堪布讲《父母经》
忆
1
“她像仙女一样美丽”
离开喇荣已有160天了,这是母亲今天在电话里提醒我的。可见她日日都在挂念着远方的不孝之子。
如同世上所有的母亲一样,母亲为我的成长和修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含辛茹苦、忍辱负重,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和善良的品格。
我2岁的时候,一次突患疾病。母亲背着高烧不退、奄奄一息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走去。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日夜兼程地走了整整两天两夜。看到昏迷不醒的我终于从死魔的嘴里逃脱出来,母亲淌满汗水的脸上才绽开了笑颜。
在我儿时的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人都会围着火塘,母亲就开始念诵她每日的必修课——《极乐愿文》,红红的炉火映着她年轻如花的脸庞,使我生起一种像面见度母一样的圣洁感。娓娓的诵经声仿佛来自于空行刹土,在帐篷间久久回荡……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建立了我最初对佛法的认识。直到如今,每当看到或听到《极乐愿文》的颂词,母亲念诵经文的声音就会在耳边回响。我至今尚能完整地背诵《极乐愿文》,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还算年轻,脸色白里透红,眼睛像黑色的宝石,牙齿洁白如雪。一天,我与母亲在山上放牧,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牧草青翠欲滴,花朵五彩缤纷。我们一起捉起了迷藏,当我从花丛中找到母亲时,觉得她像仙女一般美丽。也许这印证了汉地的一句说法:“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如今,岁月的刀斧已将母亲的脸刻得沟壑纵横,两腮凹陷、牙齿脱落,脚也一瘸一拐,几近残废,整天只有拿着一根手杖挪动着沉重的身躯。如果我提起她年轻时代的绰绰风姿,谁也不会相信。岁月不饶人啊!
父母的恩德是难以估量的,佛陀在《父母恩难报经》中宣说了父母的种种恩德。阿底峡尊者也说:孝敬父母与修大悲空性无别。记得曾有一位居士将此话告诉父母,令父母对佛法生起信心,因而皈依了佛门。
但藏族有一句话:“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母亲的心如水一般柔软,儿子的心却如石头一般坚硬。当很多人意识到父母的艰难,想孝敬时,父母已撒手人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趁着父母还健在,应该好好地孝敬老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对母亲最大的报答莫过于令其学佛,诚信三宝。令我安慰的是,母亲虔信佛法,并已出家,这也算是我略尽的孝道吧。
母亲,不要牵挂您这个不孝之子。您好好念佛,祈祷三宝,我病好了会尽快回来的。
壬午年二月初四 (2002年3月18日)
忆
2
“你现在到哪里了?”
我母亲是文盲,一个字都不识,但她从小在很多上师前听过一些佛教故事,所以我小时候经常缠着她讲,她比较开心时,就给我们讲一些。这个故事,在《极乐愿文大疏》、嘎单派(即格鲁派)格西阐述的教义里面也有。后来我对照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文盲传下来的故事,跟大格西写出来的教言,只不过文字上略有不同,情节都是一样的。
母亲特别耽著我们这几个不孝之子。弟弟还算好一点,每次他出去时,都会打电话回来:“我现在到马尔康了。”“我已经到成都了。”我特别纳闷他们互相只说一句,这又有什么用呢?但是母亲天天都牵挂着,一直守在电话旁边,一打电话就问:“你现在到哪里了?”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对修行是很有影响的,我去年很想把她的电话拆掉,但她就是不同意,说自己也没有其他事情,但几个孩子如果出去,就会一直惦记着。后来为了安慰她,我也只有随顺。
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忆
3
“这是我的孝顺方式”
问:作为出家人,您怎么对待您的母亲?
答:我经常感到惭愧,我母亲来佛学院出家十五年了,但我没有为她做过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不过,让我比较欣慰的是,我从来没有跟母亲吵过架。有看不惯的地方,我会用委婉的语气提醒她,她一听就懂,懂了就改了。改了,我就放心了。
我一直认为母亲很聪明,如果她识字,智慧肯定超过我,我经常跟她这么说。不过,虽然母亲不识字,却能背诵《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度母赞》等文字,我小时候会的那些都是她教的,母亲的记性很好。
我确实没有为母亲做过什么。也是忙吧,最多上课前去看她一下,也就一分钟,不过母亲挺安慰的。一分钟左右我就离开那儿,来上课了。这是我的孝顺方式,和古人、世间以及佛教界中那些孝子比,很惭愧。
摘自索达吉堪布《漫谈弟子规》
念 母 之 恩
是 修 行 的 初 心
也 是 坚 心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