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看完深思,值得传阅!
1 2019年6月14日,梅墨生因病去世,享年60岁。人们一片叹惜,“太意外了!他那么年轻!”
梅墨生,1960年生于河北,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画家、书法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
梅先生一生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
60岁,刚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让无数中老年人陷入无尽的思考。
2 突然想起在群里看到的一段话:
都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
都说早锻炼能长寿,天天在中央电视台教大家早操的马华36岁走了;
都说学佛能长寿,向佛的陈晓旭42岁走了;
都说唱歌能长寿,歌手姚贝娜、叶丹、臧天朔、布仁巴雅尔分别于30多、40多、50多岁走了;
都说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岁走了,李咏才50岁也走了;
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
养生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意义?谁能说得清,谁又能讲得通?
3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标,误人不浅!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
自古以来,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但有不少人却过分地追求长寿,走进了误区,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价值。
哪个活法最长寿?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街谈巷议,道听途说……听来听去,越听越迷茫。别人的活法,只能欣赏不能照搬,跟风的模仿,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老年慢性病很严重?老年体征的退行性变化,应该视为正常,何必当做病变?天天测血压、量体重,形成负担,为此食寝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衰老岂能抗,天下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况且,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活了多少岁,而在于有生之年中,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并提升了生命的质量。
4 老年人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
时下,有许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标与正常值失之偏颇时,助长了过度讲究健康的倾向。
以一台汽车为例,出厂指标与堪用指标一定是不等同的。
如果拿出厂标准检查我们家家户户的在用汽车,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们不是每天都开得好好的吗?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点,血压稍高一点,只要相对稳定,一点问题也没有。
现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为中心”,这种提法值得商榷。人生在世,应该以快乐开心为目标,健康只是条件,不是目的。
如果以健康为中心,甚至以健康为目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着个血压计、血糖仪(我确实见到过每天三餐,餐前餐后测六次血糖的朋友),这哪里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战战兢兢地苟活着。
近日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要过日子,不要让日子过你。是否也可以用来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问题:你应该享受健康,而不应该让健康奴役你。
5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但有时也在于静养。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没就没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
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寿命。貌似健康,其实并不长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体育活动,但不要一决雌雄……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了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
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所谓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
6 许多老年朋友的不健康,恰恰在于过度讲究健康。
健康只能说明你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设备”,却希望能检测出年轻人身体运行的参数,这怎么可能?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伤害自己,能健康么?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接纳大病急病没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么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说不那么健康,学会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处,相依为命,这是现实。
总之,我们要习惯与“疾病”共存,携手同行,不那么健康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开心生活!人生才有意义!
7 长寿,就要顺其自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不要贸然改变生话习惯。网络上流行什么食物治什么病,做什么运动能使什么器官保健,要自己辨别真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最好是正常生活,适当运动,食量不能太多、太少,要适当多饮清水。蛋白质食物要适当多吃。
人老了,交往不必过多。没事多坐着休息,感到累就躺一会,早上不要起床过早或太晚,走路要慢步防跌,过一种"慢节奏生活”。这样做最大好处是能使情绪平稳,心脏不致过于疲劳,能使整个人都得以放松、修养。
老年人切忌猛吃海喝,运动不能过量。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整个人有了精气神,生命才能得以延长。
8 敬畏生命,也要学会笑对归宿。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给与人类防治疾病和减缓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药就吃。过度的治疗,得到的是无尊严无意义的生命。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孝”字,真是对晚辈严酷的考验。
敬畏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笑对归宿。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兄弟姐妹们,不要随意改变自己,不要刻意为难自已,不要信这信那,不要这也不敢尝,那也不敢吃。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了,随心所欲,淡泊从容,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喜欢今天的文章
2019年6月14日,梅墨生因病去世,享年60岁。人们一片叹惜,“太意外了!他那么年轻!” 梅墨生,1960年生于河北,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画家、书法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 梅先生一生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 60岁,刚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让无数中老年人陷入无尽的思考。 突然想起在群里看到的一段话: 都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 都说早锻炼能长寿,天天在中央电视台教大家早操的马华36岁走了; 都说学佛能长寿,向佛的陈晓旭42岁走了; 都说唱歌能长寿,歌手姚贝娜、叶丹、臧天朔、布仁巴雅尔分别于30多、40多、50多岁走了; 都说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岁走了,李咏才50岁也走了; 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 养生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意义?谁能说得清,谁又能讲得通?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标,误人不浅!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 自古以来,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但有不少人却过分地追求长寿,走进了误区,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价值。 哪个活法最长寿?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街谈巷议,道听途说……听来听去,越听越迷茫。别人的活法,只能欣赏不能照搬,跟风的模仿,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老年慢性病很严重?老年体征的退行性变化,应该视为正常,何必当做病变?天天测血压、量体重,形成负担,为此食寝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衰老岂能抗,天下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况且,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活了多少岁,而在于有生之年中,我们是否真正懂得并提升了生命的质量。 老年人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 时下,有许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标与正常值失之偏颇时,助长了过度讲究健康的倾向。 以一台汽车为例,出厂指标与堪用指标一定是不等同的。 如果拿出厂标准检查我们家家户户的在用汽车,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们不是每天都开得好好的吗?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点,血压稍高一点,只要相对稳定,一点问题也没有。 现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为中心”,这种提法值得商榷。人生在世,应该以快乐开心为目标,健康只是条件,不是目的。 如果以健康为中心,甚至以健康为目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着个血压计、血糖仪(我确实见到过每天三餐,餐前餐后测六次血糖的朋友),这哪里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战战兢兢地苟活着。 近日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要过日子,不要让日子过你。是否也可以用来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问题:你应该享受健康,而不应该让健康奴役你。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但有时也在于静养。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没就没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 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寿命。貌似健康,其实并不长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体育活动,但不要一决雌雄……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了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 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所谓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 许多老年朋友的不健康,恰恰在于过度讲究健康。 健康只能说明你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设备”,却希望能检测出年轻人身体运行的参数,这怎么可能?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伤害自己,能健康么?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接纳大病急病没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么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说不那么健康,学会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处,相依为命,这是现实。 总之,我们要习惯与“疾病”共存,携手同行,不那么健康地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开心生活!人生才有意义! 长寿,就要顺其自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不要贸然改变生话习惯。网络上流行什么食物治什么病,做什么运动能使什么器官保健,要自己辨别真假,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最好是正常生活,适当运动,食量不能太多、太少,要适当多饮清水。蛋白质食物要适当多吃。 人老了,交往不必过多。没事多坐着休息,感到累就躺一会,早上不要起床过早或太晚,走路要慢步防跌,过一种"慢节奏生活”。这样做最大好处是能使情绪平稳,心脏不致过于疲劳,能使整个人都得以放松、修养。 老年人切忌猛吃海喝,运动不能过量。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整个人有了精气神,生命才能得以延长。 敬畏生命,也要学会笑对归宿。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给与人类防治疾病和减缓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药就吃。过度的治疗,得到的是无尊严无意义的生命。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孝”字,真是对晚辈严酷的考验。 敬畏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笑对归宿。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兄弟姐妹们,不要随意改变自己,不要刻意为难自已,不要信这信那,不要这也不敢尝,那也不敢吃。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了,随心所欲,淡泊从容,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点击右上角 分享 出去喔~
要了解更多素食知识
可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素食者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