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清闲谈
01
黄河水清
2017年,《瞭望》周刊报道: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悄然出现变清的态势,黄河清了。
该文作者从内蒙古包头出发,沿黄河至东营利津入海口采访,发现从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这意味着,连同上游,非汛期时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黄河变清不是一个小事,特别是在玄学界,有许多的解读。这些解读概括起来主要有方面的说法:
一是以“黄河清、圣人生”为代表的祥瑞之说;
一是以“浊欲反阴,阴欲为阳”的异祸之说。
这两种说法,都是建立在认可“黄河对国运很重要性”的基础上,黄河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国脉。
02
国脉黄河
说黄河,首先要从“黄”说起。
黄色,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颜色。
黄色者,其五行为土,土居中央。
黄色除了带着黄金的贵气,还具有居中调和、控制所有颜色的能力。
黄河以水浊黄而得名,“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但这并不能阻止其成为中国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
因为,当你将地球想像成西瓜,沿着黄河进行分割,你会得到最等分平衡的两块。
如果你沿着长江切,可能连瓜皮都没削掉。
如果你从贝加尔湖到南海再拉一条直线,你会发现黄河刚好处于正中。
所以,由于黄河地理居中特性,黄河成为黄种人的发源地之一,成为华夏民族的摇篮。
不偏不倚,将南北两边的孩子都照顾得很好。
于是,
黄帝在这里一统部落,成为了中华人文始祖;
秦皇汉武在这里一统华夏疆域,以黄河为中心向南北开疆辟土;
隋唐在这里建立盛世,宋元在这里定都,
掌握了黄河流域,就掌握了华夏安宁。
所以,自古以来,控制了黄河势力,便很容易得到长江,但反之却千难万难。史上只有朱元璋这个奇男子完成了逆袭,有些开挂的人生无法用常理解释。但如若不是其子朱棣后来定都B京,料想也难破百年短命王朝的规律。
可见,黄河在地理上、战略上、文化上是多么的重要,当之不愧的炎黄子孙的母亲河。
03
吉与凶
因为黄河的重要性,所以一丝丝变化也会被人关注。
其中关注得最多的是黄河水清,也就是黄河水变清。
黄河水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黄浊的,但是有时又会出现变清的情况,古代这种情况不常见,于是便有了“黄河千年一清”之说,形容难能可贵。
历史上,有记录的黄河水清有几十次,水变清维持半个月以上的,每一次都随着特殊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甚至伴随着国家大事件的发生,于是人们便将其与国运联系了起来。
其中有大部分人认为黄河水清是祥瑞,是好事。
“圣人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以前,在《拾遗记》一书中,就有“丹丘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皆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三国李康《运命论》中也说:“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幼学琼林》里说“圣人出,黄河清”,
这些人认为,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是祥瑞的征兆,代表着获得天的认可,属于天地感应而垂象的标志。
唐朝贞观年间,宋建隆年间,明嘉靖年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皆出现过河清现象。
但是,同时又有另外一派,他们对照着另外的历史,认为河清也许是祸之征兆。
比如宋徽宗时期,其统治的26年时间里河清出现了3次。但是,当时政Z黑暗,蔡京弄权,最后宋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带走了,史称“靖康之耻”。
再比如元顺帝时期,也曾出现过3次“河清”现象。
《草木子》描写了元顺帝(文中庚申帝)的小故事:
黄河自河东清者千余里,河鱼历历,大小可数。
庚申帝闻之,惨然不乐者数日。
群臣奏曰:“河清,王者之瑞,胡为不乐耶?”
上曰:“传云,黄河清,圣人生。当有代朕者。”
群臣复曰:“皇太子生子,是陛下圣孙,即其应也。”上笑而释
元顺帝曾经因为发现黄河清而闷闷不乐几天,结果大臣们为了讨好主子,说圣人是其孙子,其便释然开怀。
但是结果并没有如其所愿,不到五年,明军攻克元大都,元军逃回了北方草原,元朝即寿终正寝了。
上面这些观点,有说圣人出的,有说圣人被取代的,纷纷纭纭,到底如何分辨?
抛开是非先不谈,留到末尾见真章。
我们先谈一谈黄河的“三善”
04
黄河“三善”
黄河太重要,对于国运来说不次于秦岭的影响。
但是现在黄河上的几件事情是值得商権的。
古人用六个字概括黄河的特性“善淤、善决、善徙”,说的是黄河之易淤积泥沙、容易决堤、易改道。在我看来,这六个字同时也暗藏了解决方法。
解放后为了解决黄河泥沙多而淤堵的问题,在1961年建成了一个“三门峡大坝”,这个被认为“人定胜天”的大坝却在蓄水拦沙1年半后,库区就发生严重淤积,淤积泥沙达15.3亿吨,使得潼关河床抬高,渭河水患日多,严重威胁西安及关中平原。
符老师
决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