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砍大画
大画 | 梵钟
钟,是中国古老文化之一,早在59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就发明了陶钟,当时人们显然对这个发明感到满意,他们会在休闲时,敲击陶钟以满足娱乐心理。同时在那个年代,也有出现陶铃,钟与铃的最大区别就是,钟是外击发声,而铃是内部悬舌,摇晃内击发声。几百年后(大概5000年前),随着青铜器时代的到来,人们又发展出了铜铃,并且也慢慢的流行了起来,古人除了用铜铃当乐器外,也会把它挂在车上、旗上、乃至牲畜的脖子上。商朝(大概3500年前左右),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时候就出现了铜铙,铜饶体积更大,声音更洪亮,因此也派上了更大的用场,最初被用于军队传播号令。后来人们发现,还可以将大小单个的饶组合起来玩,于是就有了成套的打击乐器编铙,编饶常见用于宴会或祭祀中伴乐。周朝初期(大概2800年前左右),出现了与编饶酷似的编钟, 只不过编钟是悬挂在架子上,因此可以远离手拿的烦恼。编钟有着自带高贵的独特气质,它出现后,很快就在上层社会蹿红。春秋时期(大概2600年前左右),编钟数目逐渐开始增多,由最初的3枚,增加到9枚、13枚...演奏效果也越来越气势恢宏, 尤其得到帝王大臣们的青睐,几乎成为了官方专用礼乐器,每逢征战、朝见或大型祭典等,都会进行编钟的演奏。虽然如此,但属于编钟的好景并不长,随着周朝的衰落,诸侯崛起,礼崩乐坏。这套制作繁杂价值高昂的编钟,便开始逐步的,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