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五阴无常、苦、无我,是否有言外之意?

2020-05-07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您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一、《别译杂阿含经》和《杂阿含经》有什么不同?

二、《别译杂阿含经》说五阴无常、苦、无我,是否有言外之意?

三、巴菲特说:「千万别做空美国。」这里面有什么假设?

佛学论文写作方法074- 第五章03

第一节 五蕴无常的观行

《别译杂阿含经》记载,佛陀曾这么开示:

色是无常,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若无有我则无我所;如是知实正慧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若有是色乃至少许,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近、若远,此尽无我及以我所,如是称实正见所见。若受、想、行、识,若多、若少,若内、若外,若远、若近,过去、未来、现在,都无有我亦无我所,如实知见。贤圣弟子见是事已,即名多闻,于色解脱,受、想、行、识亦得解脱,忧悲苦恼一切解脱。[1]

所以,能够如实观察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无常,就能够解脱于一切的忧悲苦恼。这段经文的“如是知实正慧观察”“如是称实正见所见”“如实知见”都是实证的意思,也就是说,透过实证而得到与事实相符的知见。如果不是如实知见,而是广读经论、博闻强记,但是缺乏现观,没有与事实相比对,就不是此处所说的“多闻”,没有办法断三缚结,也没有办法解脱一切的忧悲苦恼。

此段经文的“无我”,是否暗示任何地方都没有“我”呢?以语言的用法而言,并非如此。因为这段经文讲的是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和识无我,前面都是有主词的,所以它主张的只是五阴无我,并非一切无我。

一、色蕴无常

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磨。大海虽渊旷,会亦还枯竭。

日月虽明朗,不久则西没。大地虽坚固,能负荷一切,

劫尽业火然,亦复归无常。恩爱合会者,必归于别离;

过去诸如来,金刚不坏身,亦为无常迁,今我岂独异?

──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卷上

参考答案:

一、 《别译杂阿含经》时间较早,译者不详,而且只译出一部分,后来求那跋陀罗翻译全部的《杂阿含经》成为通行的译本,为了区别起见,便在先前的译本前面加上「别译」二字。

二、 明示五阴无常、苦、无我,暗示五阴之外有某法常、无苦、是我。

三、 他认为美国可以永远强大,不会衰亡。但这不符合事实,因为美国是有为法,将来一定会衰亡。

[1]《别译杂阿含经》卷16(CBETA, T02, no. 100, p. 486, b14-22)

上期课程:

往期视频下载:

百度网盘(提取码yxaa):

https://pan.baidu.com/s/1uNyzvZ0Uo6fVfN3puJkYqg

OneDrive(海外):

https://1drv.ms/u/s!AtUAGbZzBr50jUunIRFaWc7BDeXN?e=tNggra

Youtube(吕真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nLo0kkiZEAo9Xs8N2b-Xw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