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为啥叫空门?结跏趺坐正确坐法!您做对了吗?禅坐:七支坐法最理想
出家僧尼在家居士佛门日常规矩仪态:15讲
佛门为什么又叫空门?
许多人在寺院见到出家僧人,普遍的认知就是他们都是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出家修行是看破了人生的无常,但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消极避世而遁入空门。在外人看来,出家是想不开了,其实正确的解读应该是,正因为想开了、放下了,才选择走上出家这条康庄大道。
佛家所说的空,并不是没有,而是空性。世上的人为什么烦恼重?因为放不下,放不下那些虚无的名利。
何为空性?
这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变幻不定,虚幻不实。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不是自己的,也都是假相。《金刚经》里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着相,莫向外求。
空不是没有,而是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法无定法,学会随缘随心,不强求,不我执。就像《心经》里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万物随缘用,证得宇宙空的本质,便是迈出解脱烦恼的一大步。我们带不走这世上的一草一物,因为它们从来不属于任何人,只有我们的业力和般若智慧的生命属于自己。因为,诸法空相,因果业力不空。所以,要种好善因,才会有好的果报。
我们到寺院拜佛,在大雄宝殿的门前会有四扇门,最外边的左右两扇门主要供来礼佛的信众出入,中间的两扇门,主要供寺院出家师父进出。中间的这两扇门也被称为“空门”,在家信众最好不要从这两扇门过,会折损自己的福报。所谓“空门”,便是时刻提醒佛弟子要清净心地,勤修戒定慧,证得空性。僧众进出大殿,靠哪边走迈哪只脚,也不要站在门槛上,否则对佛菩萨不恭敬,于己不利。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没有善根福德的人他闻不到佛法,没有足够佛缘的人他出不了家。不要认为出家生活轻松,出家人的生活清苦而忙碌,要学各种法器、功课,受戒、诵经、严守清规戒律等等,但是身忙心不忙,心是解脱自在的。“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愿有缘众生都能够积累善根福德,常行菩萨道,多行布施,多做功德,多念佛,此生修行好做人。南无阿弥陀佛。
佛门中有四大威仪:行、住、坐、卧,是教我们佛子居士如何如法的走路,站立,坐姿,睡觉的正确方法:
(一)行如风
『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正定),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时,眼睛要平视,不可左抛右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
三昧(即正定)念佛绕佛或者平时行走在寺院里,要整齐排班,如同雁行。不东张西望,不交头接耳,安住在脚下的每一步,透过鞋底体会踩在石子路上的感觉。
(二)立如松
『非时不住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
如法的行者即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地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并于适当立时则立,于所立于适当的位置,并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仪之相。
站在三宝师长面前,双脚要“前八后二”,即脚尖与脚尖之间是八寸,脚跟与脚跟之间是两寸,身体自然挺直。
(三)坐如钟
『跏趺晏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跏趺坐,亦称“结跏趺坐”,略称“金刚坐”。又以佛禅定时常用之坐势,故亦名“禅定坐”。再以加两趺而坐,亦谓为“全跏”。如来佛多为此坐,又称为“如来坐”。
结跏趺坐,普通有两种:一为吉祥坐,一为降魔坐,坐法各不同。即坐时,应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切不可坐姿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按此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佛子请依自己师父上人所教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
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
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
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
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
双眼开三分目,以能见体前半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余光(光线)即可。
7.舌舔上腭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用力相咬。
P.S:《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故“坐禅”只是方便法门,经中并未说“佛法必须通过坐卧而得”。
✍编辑:三宝弟子 德首师兄
????摄影 摄像:三宝弟子 德固师姐
????视频 编辑:三宝弟子 德湛师姐
点击以下图片 ????观看精彩视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