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堪布

你共修时,带上智慧了吗?

2020-05-04 太桥旦曾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文:太桥旦曾堪布


我们持咒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正确,能够双盘是最好的,不能双盘也没关系,散盘、单盘都可以,尽量坐直一点,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放松。如果持咒的时间短,就保持这样的姿势;如果持咒的时间比较长,可以稍微靠着一个直的靠背。持咒时不要摇头晃脑,因为容易形成坏习惯,自己意识不到,但别人看得很清楚。总之,姿势上尽量不要有不好的习惯,尽量保持庄严。持咒时保持庄严美好的姿势,本身就是供养三宝。

当然,姿势的前提主要是动机,一定要发菩提心来持咒。只要有三殊胜的摄持:最初有正确的发心,中间不散乱,最后圆满回向,哪怕你念了五遍、七遍观音心咒,持咒的功德决定会把你带到解脱,直至成佛,中途不会消失。这一点非常重要。

持咒的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刚才我们说过,持咒的时候,庄严的姿势可以供养三宝。同样的,你持咒的声音,也可以作为对三宝的供养。但这个声音,你自己要感觉特别美。不要有坏习惯,呜噜呜噜地念,你的声音如果旁边的人都不想听,怎么好意思供养给佛菩萨呢?

持咒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有的人念得特别快,心想:“我这个月必须完成某个数量。”这样不好,特别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要小心,不要太快。太慢也不好,容易昏沉,最后会睡着。不快不慢地、以适当的声音来念。你的耳朵要清清楚楚地听到,你自己发出的“嗡嘛呢贝美哄”这六个字的声音。

如果你的心疲惫、浮躁,就发出声音来念。如果你的心比较容易掉举、往外散乱,可以意念,也就是默念。意念也是一种禅修的状态,这时你心中的任何念头都保持在每一个“嗡嘛呢贝美哄”之上。

共修过程中,对自己的姿势、声音千万要谨慎。虽然你认为自己参加共修、获得功德,如果你的姿势、声音让师兄们起烦恼,实际上是极大的造业。现在人们工作忙碌、压力重重,所以心态很脆弱,容易烦躁、发怒。如果共修时,你的姿势、声音让人反感,可能会成为引发极大烦恼的助缘,比如一个师兄共修后开车,心里的反感也许会升级成“路怒症”。参加共修本来是一个美好、难得的机会。他来参加共修,是因为心很浮躁、烦恼,希望从共修中得到心灵的宁静祥和。如果你共修时,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自己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不如不参加共修。

很多西方人不是佛教徒,但文明素质非常高,上大巴的时候都排队,吃饭的时候,用刀叉都非常小心,尽量轻轻地碰到盘子,怕影响到别人。而我们说自己是佛弟子、是大乘弟子,这些行为还不如他们,再加上参加共修时,自己的姿势、声音让别人起烦恼,这样的做法真的是造业,参加一次共修,就造业一次。

当我观察一个人是行善还是造业、利他还是害人,我不会注重形式。如果你的任何行为,导致了别人的反感,我认为这是造业。虽然你的行为没有涉及到佛法,但让人欢喜,这也是一种行善。藏地俗语说:“让父母欢喜就是报恩;让众生欢喜就是行善。”这句话对我们启发特别大。

共修的时候,如果你坐不住,不用太强迫自己,但不要坐在前面,可以坐在最后面,不会影响到别人。在后面你想站起来、想走走都可以。如果你很难坚持打坐的姿势,却坐在前面或中间,你动动脚、伸伸手时可能会干扰旁边的师兄们持咒、观想、禅定。如果你能坚持坐,可以坐在前面,因为你不会影响别人,还可以作为别人的榜样。后面的人看到你姿势很如法、又能坚持,会想:“哇,前面的人坐得多好,我也一定要坐得住。”

持咒的时候,自己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自己清清楚楚:我发出这样的声音,别人是不是习惯、是不是愿意听,感受到别人的反应,如果别人觉得不好听,就把自己的声音发低一点。

大家一起念诵仪轨的时候,需要特别谨慎。传承中每个仪轨,都有它的节奏、音调,每个仪轨都不一样,我们有时候根本不清楚这些要求,却不跟着带领人念,自己声音很大地随便念。首先,这是智慧不够的表现;其次,这是对传承不尊重的表现。如果不清楚怎么念,先听带领的人念,学会之后可以大声念。念诵的时候,大家要配合带领人。带领人念得快,我们就快,带领人念得慢,我们就慢,以他为标准。

我们要有智慧地去参加共修,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比如,明天参加共修,如果你有脚臭,今天晚上最好洗脚,明天换上干净的袜子参加共修。不然的话,你来共修是造业。大家觉得这个佛堂很庄严美好,所以到这里来共修,来了之后发现臭的不得了,也会反感嘛。让人心中起一刹那的反感,是造业。造业很容易,行善也不难,只要你让众生欢喜。哪怕是帮别人倒一杯水、铺好坐垫,为别人提供很多方便,这一切都是行善。大家觉得,你特别会照顾人。

共修后,你离开的时候,即使没有帮忙把别人的垫子收回去,至少把自己的垫子放回去。如果你能收起别人的垫子,这是行善;如果你连自己坐的垫子都不管,等一下别人来帮你收垫子,这对他来说很好,对你来说,是给别人带来一个小小的负担。如果保持这个不好的习惯,时间久了,你积累了多少的债,这叫“累债”。累债,从小事就不要积累;行善,一定要从小事做起。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