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第二要 正行菩提心
第二要根本颂
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
对治亦自解。道体住普基。
坐间修幻化。杂修二取舍,
彼二乘风息。三境毒善根。
为促忆念彼,诸威仪持颂。
取次从自起。
一、胜义菩提心
第二要是“正行菩提心”,分为两个部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修心七要》是结合金刚乘的,所以要求我们在修持正行菩提心之前,首先要上座,以毗卢遮那七支法安坐,端正身心,并数息二十一次,让自己的心静如止水、微澜不惊,继而修持上一节介绍的简易上师相应法,虔敬地祈祷上师的加持。
虔敬心强大,得到的加持就强大;虔敬心中等,得到的加持就中等;虔敬心弱小,得到的加持就弱小。就像农夫种地一样,庄稼能否获得丰收,取决于农夫的耕作是否勤奋。如果农夫好吃懒做,早睡晚起,那么收成一定不会好。如果农夫根本不耕耘、不浇水,那么除了一地杂草,他什么也得不到。加持的大小也是如此,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虔敬心的程度。无论修持《修心七要》的哪一要,都要先修持简易上师相应法,这是《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中的金刚乘特色。
(一)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
正行菩提心的修持以胜义菩提心开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思维: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如幻如梦的。
对于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我们可能不太容易体会到它是如梦的。但对于过去的事或是即将发生的事,跟梦境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在梦境之中,也会快乐,也会痛苦,也会有得失成败、悲欢离合的感受,一旦醒来,梦里的一切在哪里?还能重现吗?过去的时光就是这样——儿时的欢乐、少年的懵懂、中年的艰辛,虽然什么都发生了,但对于现在来说,除了回忆,还剩下什么呢?所以要“思诸法如梦”。
每当我回到家乡,“诸法如梦”的感受就会非常强烈。因为每一次回家,家乡都会发生很多变化——邻居的房子已经荒芜,原来的主人已经住进了坟墓;孩子们长大了;年轻人变老了;有些人离开了家乡,一切都是如梦一般地快速变化着。这时我总是会感叹:真实的生活跟经典中所描述的真是完全一致啊。
无论是千姿百态的众生世界,还是广大无边的外器世界,一切诸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幻境,都是错觉,都是因我们的无明、颠倒才显现的,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也没有一件值得执着的事,一切真的是如梦的。
比如说,我们正在上课的这间房子是不是如梦呢?虽然房子看上去很真实、很牢固,但如果把房子的墙壁、房顶、水泥、地基都拆开,这间房子在哪里?再进一步说,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房子的水泥、钢筋、砖瓦等,都是由很多粒子组成的——原子,包括电子、质子、中子,这些粒子又是由更小的单位——夸克组成的,所以这间房子就是由无数个夸克组成的,但夸克本身也并没有实质,只是一些能量很强、高速运动的极微小空间。所以,这间房子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只是由于我们的无明、颠倒,才误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同样,窗外那棵树也不存在,远处那座山、山后的海洋,乃至整个地球、整个宇宙,都像梦境一样没有实质。当我们不研究、不分析的时候,会觉得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如果通过智慧去分析,就会发现一切万法根本不存在。这不是梦又是什么呢?
再拿我这个人来说,如果把我的皮肤、头发、眼睛乃至五脏六腑等各个器官都分开观察,太桥旦曾在哪里呢?
还有一种很有趣的玩具——变形金刚。变形金刚由很多构件组成,一个漂亮的变形金刚,看上去威武、实在、身强力壮,但是在几秒钟之内就能被拆成一堆零件,变形金刚转眼就消失了。实际上,一切万法都是如此。
如果外在的客观世界如梦一般,那么主观世界——我们的心,是不是也是如梦呢?
我们心里总是有此起彼伏的念头、各种各样的贪嗔痴烦恼,如果认真地观照自心,就会发现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本质上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体存在的实物——既找不到它的颜色,也找不到它的形状,更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
对于心中的念头,如果不做观察、不加分析,这些念头似乎很有影响力,力量很强大,能操纵我们的行为和语言,让我们快乐,也让我们痛苦。但如果认真地观察念头、分析念头、研究念头,就会发现所有念头并没有一个能够指得出来的自性,也根本找不出它的实质,念头从何而来?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最后又消失于何方?根本找不出来。
噶举传承有一个重要的特色——闻思修同时进行。所以大家听法时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同时还要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究竟在哪里?是在头脑里,还是在心脏里?还是在五脏六腑之中?我们有没有看到心的颜色?有没有看到心的形状?刚才闪过的一串念头,它们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入行论》中说,要以“智慧剑”来剖析自己,寻找心的本质。请大家拿起智慧之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左到右,仔仔细细地剖析自己,找到心了吗?谁找到了就指给我看看。
“心”是不可能找到的,所以说“诸法如梦,心性无生”。无论是外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在的主观感受,一切万法都是如梦的。
我们今天的讲课亦是如此,看上去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但到了明天就变成梦了,所以大家要“思讲课如梦”。一切事情都不值得执着。无始以来,我们之所以一直在六道中受苦,就是因为一直把外境当作是真实的。什么时候我们认识到外境是如梦的,生活就开始轻松了,精神也就不会被束缚了。
假如说,一个人把钱财看得非常真实,就会贪执、悭吝,越贪执痛苦就越大。如果能“思钱财如梦”,仅仅把钱财看作生存的工具,而不是生存的意义,那么钱财所带来的痛苦就会减少很多。男女感情也是如此,经常听到有些年轻人因为感情而自杀,就是因为把感情太当真了,应该“思感情如梦”。
在实际生活中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断地观察外境、分析自我,越观察越会发现:一切外物真的是如梦的,自己的心真是无生无灭的。过去的一切当然是这样;未来的一切也是这样——还没有发生,等于是不存在;对于现在正发生的事,在当下的刹那似乎是真实的,但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已经变成像梦一样不存在了。要经常这样训练。
以胜义谛破除“四种颠倒”
佛陀为什么要让我们“思诸法如梦”?因为诸法真是如梦一般。佛陀并不是让我们去“假设”诸法如梦,而是因为诸法的真相就是如梦的,这样的思维是符合真实情况的。我们之所以陷于轮回,就是因为对诸法的真相迷惑了、错乱了、颠倒了。
“以苦为乐,以无常为常,以不净为净,以无我为我”,这叫作凡夫的“四种颠倒”。
轮回中的三界六道都是充满痛苦的,我们却把健康长寿、荣华富贵等当作是快乐,我们颠倒了,这是“以苦为乐”。
每一分、每一秒,乃至当下的每一个刹那,我们都离死亡越来越近,这就是真实的情况。但我们却不这样认为,我们不断地制订着百年大计——这里投资一个企业,那里买一套房子。很可能明天就要死去了,现在却忙着准备十年、二十年后的生活,这叫“以无常为常”。这是不是颠倒?
人的身体充满了三十六种不净物,是一个移动的垃圾桶。是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要有洗手间?要有浴室?就是因为身体很脏。如果身体不脏,这些就都不需要了。而我们却极度珍爱自己的身体,经常要用化妆品、喷昂贵的香水,觉得身体很干净,这就是“以不净为净”。
我们的身心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组合而成的。在任何一个蕴上加以观察和分析,从身体到精神都找不出一个具体存在的“我”。但我们却认为这个身体是我,自己的感受是我,能思能想的是我。从早到晚,一刹那都不会忘记这个错误的“我”,这叫“以无我为我”。
这“四种颠倒”是我们凡夫最大的错误。为了破除“四种颠倒”,《修心七要》给我们做出了如实的解释和引导——“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这样的认知属于胜义谛。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