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杂修二取舍(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二、世俗菩提心
(一)知母
1.世俗菩提心的修持要从“知母”开始
在修持世俗菩提心之前,也要先修持简易上师相应法,以虔敬之心祈请上师的加持。
蒋贡康楚仁波切在此处开示我们——世俗菩提心的修持要从“知母”开始,也就是要深刻感受母亲的恩德。道理何在呢?
作为初学者,要想依靠对我们无恩无缘的生命而生起菩提心,这是相当困难的,而从自己的恩人开始观修,菩提心则易于生起。那么,这个世界上,谁对我们的恩德最大?莫过于自己的母亲。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其中“只有”两个字非常贴切,点出了母亲对我们的恩德超过世上的一切人。大家在修持菩提心之前不妨先唱一遍这首歌,心里一定会有所触动。
具体来说,母亲对我们有哪些恩德呢?蒋贡康楚仁波切这样指导我们:
要从自己住胎时开始观想——自己所拥有的人身,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也不是从天上飘下来的,每个人的生命都诞生自母胎。当我们还是一个未具人形的胎儿时,母亲对我们就有巨大的恩德——我们生长的一切营养,无一不是来自母亲,母亲因为怀着我们,会有很多不舒适的妊娠反应,会经常呕吐、行动不便、长时间腰酸腿痛。为了避免伤害我们,母亲会舍弃平常爱吃的种种美食,生活受到各种限制。
当我们出生时,母亲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剧烈疼痛。医学上说,生育的疼痛是人类能够忍受的疼痛极限。
从我们出生以后,生活、成长全都要依赖于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千辛万苦:为我们做饭,然后一口一口喂我们吃,为我们穿衣、洗澡,把我们的大便、小便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晚上要哄我们睡觉,夜里要起来为我们盖被子,生病了要抱我们去医院,还要教我们走路、教我们说话、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纠正我们的不良行为,还要随时随地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不让我们吃脏东西,不让我们去危险的地方。在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做一位母亲。如果没有母亲的呵护,幼小的我们恐怕一天也无法生存。世间最大的恩情莫过于救命之恩,而母亲正是我们千次万次的救命恩人,谁的恩德能超过于此呢?
修持菩提心必须要结合日常生活。现在很多修行人非常想发起菩提心,但总是难见成效,就是因为他们的修行脱离了现实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菩提心的机会数不胜数,成效也事半功倍。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最好的对境。如果把母亲的付出全然忘却,对母亲的恩德毫无感受,所谓的慈悲心都是虚伪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根本也是孝敬父母,更何况是殊胜超绝的大乘佛法呢?
假如说大乘佛法如盛开的百花,菩提心就像蜜蜂所采集的花蜜。花蜜是百花的精髓,菩提心是佛法的精髓。要想实实在在得到这个精髓,必须以“知母、念恩、报恩”三者为基础。如何才是“知母”?我们知道母亲的名字、母亲的生日、母亲的身高和体重,是不是就是“知母”了呢?这并不足够。“知母”的真正含义就是要感念母亲深重的恩情。只靠肤浅潦草的回忆是达不到的,要通过反反复复地观修,观修得越细致、越持久,情感则越深切、越真挚,对菩提心的体证才能越真实。
母亲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们帮助,我们现在能有机会修学佛法,也是源于母亲的恩德。譬如说,现在社会上堕胎的现象非常普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胎儿被残忍地剥夺生存的权利。如果当初母亲把我们堕掉了,我们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听闻佛法了。单从这个角度来想,母亲的恩德就无与伦比,我们的暇满人身是母亲给予的。之后,又依赖母亲的养育和教育,我们才得以长大成人,听闻佛法,修持《修心七要》等法教。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母亲给予的。
2.母亲为孩子而堕入恶道
有一次,我在一个餐馆外看到一大堆鸟笼子,里面养着很多鸽子,于是便问那个养鸽人:“这些鸽子是干什么用的?”他回答说:“是养来吃的。”我听了很难过,很想把鸽子放生,于是就问养鸽人:“能不能都卖给我?我想把它们放生。”他不容商量地回答:“不行,这是替一位孕妇养的,她为了保胎,每天都要吃一只鸽子。”无论我出多少钱他都不肯卖,我只好无奈地离去。
通过这次经历我也明白了一件事:母亲为了养育自己的孩子会造下很多恶业。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母亲养育自己的历程,或者回想一下自己养育儿女的经过,是不是这样呢?
很多母亲在怀孕时,为了给胎儿增加营养,会吃很多海鲜或鲜活的生命。可以说,只要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母亲会不顾一切地造下种种恶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孩子的温饱,为了缴纳各种学费,母亲不得不去造业,不得不去做违背因果的事。现在有很多孩子会出国留学,一年要花费几十万元,回国以后还要结婚、买房,这些费用往往都由父母来承担。可在当今时代,赚钱又谈何容易?为了赚钱,父母只能造作很多恶业。这些恶业的果报将来会发生在谁的身上?当然是父母自己的身上。
为什么在地狱、饿鬼、畜牲这三恶道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受苦?大多数都是因为他们在前世做父母时,为了养育孩子而造下了恶业。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事实就是如此。一切众生都被无明所覆盖,都缺乏智慧,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的因、什么是痛苦的因,但一切众生又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方面不明因果,另一方面要养育孩子,所以众生必然会造下种种罪业,导致自己堕入恶道。拿我们人类来说,为了让孩子丰衣足食、健康成长,母亲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付出了无数辛苦,也造作了无数恶业。她们自己的来生会如何呢?一定会因为这些恶业堕入恶道,沉溺在轮回苦海中无法自拔。究其原因,都是为了孩子。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某个恩人正在被痛苦所折磨,我们会不会觉得心疼?世界上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母亲,而我们的母亲为了养育我们,来生将沦为畜牲、饿鬼甚至堕入地狱,遭受漫长无尽的惨痛煎熬,我们又作何感想呢?
如果我们能反反复复地如此思维,往往会哀痛落泪,会对母亲生起深切的悲悯之心,也会生起真实勇猛的报恩之心,这就是菩提心的萌芽。有了这样的心态,自然会孝敬母亲,为她排忧解难,让她欢喜快乐,帮她获得永恒的幸福。
作为子女,能有机会报答母恩是非常幸运的。很多人的父母已经离世,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也没有机会去弥补了,正如古语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真是人生最痛心的遗憾啊。
3.每个众生都是我们前世的母亲
通过以上的思维,我们对自己的母亲生起一些悲悯后,还要稳固、扩展这种心态,更进一步地深入思维:
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仅限于这一世呢?如果生命仅限于这一世,那么只需要报答现世母亲的恩德就可以了。但事实上,无始以来我们有过无数次生命——有时做牛,有时做马,有时升天,有时入地狱,有时做饿鬼,有时获得人身……每一世的生命都要依赖母亲。所以,无论是有缘相遇的生命,还是未能谋面的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正因如此,佛教才称众生为“如母众生”。前世的母亲们对于我们的恩德与今世的母亲毫无差别。我们今生遇到了殊胜的佛法,就应该尽力去报答一切母亲的恩德,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让我们再来仔细地推理一下——我们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都有上一世的生命,那时我们有没有父母呢?当然有。上一世的父母对我们的恩德与这一世的父母有什么不同?再上一世呢?一百世、一千世、无数的上一世呢?轮回是没有起点的,所以叫“无始轮回”。既然是“无始”,那么所有众生一定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甚至有些十次、百次、千万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意思是说,如果用泥土做成枣核一样大小的泥丸,即使把整个地球的土都用完了,也抵不过前世母亲的数量。也就是说,一切有情生命,哪怕是一只飞鸟、一只蚂蚁或其他卑微的小生命,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既然如此,我们杀它们、吃它们、伤害它们,合情吗?合理吗?
这并非神话故事,只要我们理智地思维一下就会明白: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一只蚂蚁,为什么它会堕落成为蚂蚁?就因为在过去世它曾多次做过我们的母亲,为养育我们造作了无数恶业,所以现在堕落成蚂蚁,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看来,众生是不是值得怜悯?我们是不是该对一切如母众生怀有感恩之心?
这样思维下去,如果能产生真实的感受,我们的菩提心就开始破壳发芽了。这些感受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发自内心、彻入骨髓。要生起这些感受,必须从“知母、念恩、报恩”开始!如果我们连自己亲生母亲的恩德都不懂感恩、不能报答,还说什么要利益众生、广度有情,那就是在自欺欺人。
蒋贡康楚仁波切教导我们:修菩提心一定要从“易观”的对象开始,也就是从跟自己最亲近的母亲、父亲、子女、朋友开始。然后,再逐步扩大到一切如母众生。
曾经有一个修行人,在山上闭关修行很多年,但总是无法生起菩提心。他就去问自己的上师:“上师啊,弟子这么苦修,却无法生起菩提心,怎么办呢?”上师回答:“你先暂时出关,去找你母亲,在母亲身边待一段时间,回想一下母亲的恩德,然后再回来。”于是修行人遵照上师的指示回到家中,跟母亲一起生活,并一直仔细思维、感受母亲的恩德。几个月后,修行人回到上师身边继续闭关,不久就生起了真实无伪菩提心。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