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堪布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杂修二取舍(二)

2020-05-03 太桥旦曾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4.母亲可能会变成债主来讨债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一下:如果子女没有报答母亲的恩德,会有什么后果呢?

如果子女忘记了母亲的恩德,或者母亲在世时没能回报母亲,母亲死后很可能会变成子女的冤亲债主。比如说,有人跟我们借了几十万块钱,却不按时还给我们,我们会怎么办?会不会说“算了,不要了,送给他了……”不会吧,我们肯定会去找他讨债。如果当我们要债的时候,他不但不还,反而辱骂甚至伤害我们,我们又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办?

诸佛菩萨帮助众生都是不求回报的,因为他们是本着菩提心、空性观来利益众生的。而母亲并不是佛菩萨,她们都还是凡夫,都会执着于子女的回报。母亲为了养育子女杀害了很多生命,造作了很多恶业,死后必然没有一个好去处,很可能会堕入恶道。如果子女在母亲生前没有报恩,母亲就会变成冤亲债主前来讨债,这是非常合理的逻辑。


有的母亲在临死时是充满嗔恨的。因为她觉得自己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付出了那么多心血、那么多钱财,可子女长大后不仅没有赡养自己,还嫌弃自己甚至虐待自己,母亲会为此伤心、失望,这种情绪很容易转化成嗔恨。于是,母亲死后就会变成非人,前来找子女讨债。比如说,给子女制造车祸、疾病等。人生中很多莫名其妙的意外伤害,大都来自前世亲人的报复。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要深自警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努力报答母亲的恩德,尽量不要欠下母子之间的业债。

同时,还要把这个观念扩展到一切生命,不要随意伤害动物,欠下太多业债。我们生而为人,对于动物来说我们是强者,我们有刀、有钱、有屠夫、有各种手段,我们有能力杀它们、吃它们、穿戴它们的皮毛。但是动物被杀以后,它们的轮回不会就此停止,只会转生为其他的生命形态。而我们的轮回也不会停止,所以终有一天又会相遇。那时它们会变成强者,我们变成弱者,惨遭它们的报复。我们今世杀生越多,仇家也越多,以后轮回的日子就越不好过。如果我们杀害的是它们的命,它们将来也一定会来索要我们的命。

可以试想一下,无始以来,我们身上背负了多少债务?我们将来在轮回中能有好日子过吗?当然不能。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唯一彻底解决债务的方法就是生起菩提心!如果我们心中生起了菩提心,那么任何冤亲债主都伤害不了我们。因为生起菩提心之后,我们愿意毫无私心地帮助所有众生,主动偿还一切债务,过去对他们造成的一切伤害,我们都会给予弥补,化敌为友,引领他们一同走上涅槃的大道。所以,菩提心的修持太重要了,否则我们如何抵挡这浩浩荡荡的因果债务呢?

5.“孝”是菩提心的基础

或许因为以前年少无知,又或许因为光阴似箭,往昔的记忆越来越淡薄,所以很多佛教教徒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母亲的恩情。听到母亲说一句不合自己心意的话,马上就会顶嘴、反驳,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振振有词的姿态。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不少吧。

现在很多学佛人对佛法充满兴趣,对母亲却态度冷漠。如果听说要修持菩提心,就会激动万分、如获至宝、双手合掌、面带菩萨一般的微笑。可一听说修菩提心要从母亲开始,立刻就面露难色,心里嘀咕起来:“这有点难啊,我和母亲关系不太好,能不能换个人啊?”

修持菩提心从“知母”开始,这是佛陀开示的方法。如果跟父母都无法和睦相处,对父母的恩德都不能报答,怎么可能去利益无量无边的陌生生命呢?作为一名佛弟子,“不孝”是修持菩提心极大的障碍。

曾经有一位佛弟子和母亲感情不和,母亲说她一句,她就顶嘴十句,还常常发脾气,给母亲脸色看。有一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摔门而去,走时忘记了带钱包,只好在街头游荡。当她又累又饿时,街边一个面馆的老板发现她心情低落,就招呼她进了面馆,送她一碗面吃。佛弟子吃了面,非常感激,恭敬地对老板说:“您对我真是太好了,比我妈妈好多了。”老板一听,马上严肃地说:“你这样说可不对哦,一碗面算得了什么?我们的母亲十月怀胎,一天一天把我们养大,不知道喂我们吃过多少顿饭,我这一碗面连万分之一都够不上啊!”老板的话令佛弟子感到深深地触动,赶紧回家找母亲认错。从此以后,她和母亲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修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对外人微小的帮助会感激不尽,对重如泰山的母恩却抛在九霄云外,甚至还常常跟母亲吵架,惹母亲生气。

藏地有一句俗语:如果母亲去世了,子女的悲痛会从心中慢慢转移到胳膊,再转移到手,最后从手指尖消散;如果子女去世了,母亲的悲痛则是从手往上,慢慢移到心里,深深地扎根,永不消失。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反正我自己确实是这样。我失去过很多亲人,当时流过很多眼泪,现在回顾一下,记忆都模糊了,因为悲痛已经从手指尖消散了。然而,对于一位失去了孩子的母亲,无论过了多少年,只要一提起这个孩子,母亲还是会心如刀割,丧子之痛依旧深深埋藏在她的内心。这句俗语告诉我们:母亲对子女的感情有多么深挚,母亲的恩德多么难以回报。

6.“孝”的落实方法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报答母亲的恩德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想孝敬父母,但方法不是很正确。有些人事业有成、收入丰厚,于是给父母买了大房子,给父母存很多钱。还有些人居住到国外,一年、两年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家,只是给父母寄些钱,买些昂贵的衣服和补品。

实际上,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眼睛看不清了,牙齿也一颗颗脱落了,行动也越来越迟缓,再贵的衣服、再美味的食物也无福享受了,再多的钱也没力气去消费了。而他们的内心总是会感到很孤独、很寂寞,渴望感受到子女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

所以,让父母欢喜才是真的孝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什么事能让父母欢喜?并不是给钱越多父母就越欢喜,而是要经常回家看看他们,多跟他们说说话,为父母做饭、打扫卫生、按摩、修理老旧的家具,帮他们买几双舒适的袜子,买点他们爱吃的小点心……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父母会感到温暖、心生欢喜,这样的孝敬才比较真实。我们一定要把真情实意送达给父母,而非虚情假意地走走形式,这是很重要的。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能做到真实的孝敬,尤其是父母生病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子女会带他们去看病,帮他们推轮椅,帮父母做饭、洗衣服、泡脚,有时还会说一些温馨的谎话,比如说,母亲很老了,但孩子说“妈妈看上去很年轻哦”,母亲听了会很高兴。让父母欢喜就是孝敬,让众生欢喜就是行善!这才是修行人的行为准则。有时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花了很多钱,但父母并不欢喜,这种孝敬的作用就不大。

作为修行人,回报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是发自骨髓的,如此深厚无量的恩德,仅靠简单的善心是无法回报的,只有深切广大的菩提心才能回报。

孝敬父母对修行人来说极为重要。想要获得成就,必须圆满福德资粮,而孝敬父母就是积累福德资粮最有效的方法。《圣大解脱经》中说:“能让父母亲欢喜和满意,相等于证悟空性的功德。”

修行人都喜欢念《心经》《金刚经》,都想快点证悟空性。但如果说每天去给母亲洗脚,让母亲高兴,就能证得空性,恐怕很多人就不想证悟空性了。这是不正确的观念,不应该把修行和孝敬对立起来。佛法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佛法是活生生的,不能把佛法变成死的佛法!怎样才能让佛法变得活生生的?就是要把佛法实实在在地融入生活。从哪里做起?从母亲做起,从家庭做起。让家人欢喜,做家人的榜样。如此一来,周围的人会认可我们,亲朋好友也会发自内心地敬佩我们。如果连家人的认可和尊敬都得不到,修行一定出了问题。

7.以“知母”修持世俗菩提心的次第

此处,蒋贡仁康楚波切为我们总结了以“知母”修持世俗菩提心的次第:

今生的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虽然他们不愿意受苦,不愿意堕入恶道,但是不愿意不等于就能避免。为了养育我们,他们已经造下了恶因,将不得不承受恶果。因此,我们要对父母生起慈悲心,努力报答他们的恩德,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从苦果中解脱。

首先,必须避免对父母的伤害。在此基础上,要时时刻刻牢记——我们的身体、知识、事业、幸福,乃至学佛的机会、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以及最终的成就,归根结底都是母亲给予的。建立起这样的观念,做任何事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母亲——看到美食会想到母亲,得到舒适的衣服会想到母亲,住进宽敞的房子会想到母亲,修学了殊胜的法教也会想到母亲,如此的心态才是我们愿意回报母恩的表现,这就是菩提心的萌芽。

其次,把这种心态扩大到亲人和朋友。随后,再把这种心态扩大到陌生人、动物等众生,尤其是正在遭受剧烈煎熬的三恶道众生,因为他们无一不是我们前世的母亲。

然后再进一步扩大:世间有这样一类富人,他们衣食丰溢、享尽荣华,可是他们几乎无恶不造,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类人虽然现在无忧无虑,但来世会堕入地狱,承受无边无尽的痛苦。针对这类富贵人,我们也要培养菩提心。

随后,对于自己憎恨的恶人、冤家债主,也要训练菩提心。当我们遇到这些人,先不要急于逃避,也不要急于发脾气,更不要急于报复,首先要考虑一下:“这个人前世有没有做过我的母亲?”如果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厌恶的感觉就不再会那么强烈。我们对自己曾经的母亲不能发脾气吧?不能辱骂吧?通过这样的思维,嗔恨心慢慢就会消融,逐渐就可以化敌为友。

最后,把这种悲悯之心加强、稳固、扩展,普及于三界六道一切如母众生,让我们本具的菩提心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这就是以“知母”修持世俗菩提心的次第。

不仅《大乘修心七要初学易入菩提之道》这样教导我们,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里也是这样开示的,并详细描述了母亲为我们带来的四大恩德。

就我自己而言,对于“知母、念恩、报恩”这些道理知道得太晚了,因为我的父母很早就离世了,真是非常遗憾……所幸的是,我还有弥补的方法——把所有众生都当作自己的母亲,尽心尽力地传播佛法,帮助每一个有缘人。如果有些人像我一样早早失去了父母,没机会报答父母的恩德,也可以这样做一一努力行持善业,并把佛法的真理广为弘扬,令他人欢喜,让众生获益,随时把功德回向给自己的父母。这样做,过世的父母一定能获得利益,早日脱离恶道,解脱轮回。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