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一个更简单的目标

2020-04-20 慈诚罗珠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写下一个目标的真正理由

///


【编者按】

我每年都会为自己设定几个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比如一个月阅读多少本书,看多少部电影,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更简单的目标,与其说是目标,不如说是一个尚未养成的习惯:早睡早起。

 

而我当时写下这个目标的真正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肤色暗黄,头发脱落,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到很累,似乎症状没出现前,还可以仗着年轻而不管不顾。但这样是不行的,出现的是小症状还有挽救的机会,如果是大症状呢?

 

关注结果是不够的,得发现根源,我的根源自然是熬夜。然而最值得我反思的是,我为什么要熬夜?有很多工作未完成?那为什么别人不用熬,而我却要熬?

 

我有睡前阅读的习惯,最近夜很深才想到要拿起那本书,但又觉得应该到了睡觉时间了,于是我就安慰自己,没关系的,也看不了多少,熬夜反而伤身体,不如明天再读。不知不觉地,我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的人,既熬了夜,事情又没有完成。

 

我们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却仍旧无法把重要的事情完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作效率低造成的。

 

 

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才不至于白天黑夜颠倒,才不至于养成拖延的习惯,才能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也有很多人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但他们却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时间拿去玩手机,长期盯着屏幕,长期一个姿势,身体自然呈现亚健康状态。

 

倘若一个人不再健康,那么与梦想、事业相关的所有事情,都会受到影响。你可能刚做了一个半年计划,大到关于旅游,关于恋爱,关于合作,小到关于购买一件衣服装扮自己的欲望,做几顿美食的欲望,自拍一张照片的欲望……这一切你都会觉得没有意义,因为身体的不适影响了你的心情。

 

你可能会觉得“工作与健康”的定义好像很模糊,特别是健康二字,囊括了很多东西,怎样才算健康呢?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呢?让人无法着手,更无法使两者平衡。不如你把“工作与健康”换成“工作与运动”或者“工作与饮食”。

 

正所谓苦海无边,我们务必要保持健康,才有机会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岗位,做喜欢的事。

///

 

为什么要进行修行呢?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因为,佛教理论的真实内涵,特别是其中的空性境界,是我们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语言,是由我们的祖先发明的,而我们的祖先都是凡夫俗子,他们的境界始终无法超越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观的范畴,只能了解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

而佛的境界却是我们从未见到、从未听到的东西,因而是我们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

既然语言无法表达,那还讲什么空性呢?就像过河需要乘坐渡船,一旦抵达彼岸,就可以放弃渡船一样,通过语言,就可以使我们了解修行的程序,修行的方法,修行的结果,修行的用处等理论上的概念,这样就便于我们更好地修行,但具体的修法,却只有依靠我们自己。

禅宗有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的“冷暖”,是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只有亲身体会过水的冷暖的人,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

证悟空性也是一样,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修行,才能亲自去感悟、去领会。

///

佛教的目的

至于修行的最终目的,以前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过,并不是什么很深奥的东西,但为什么还要苦口婆心地讲呢?


因为,很多没有经过佛法教育的人,特别是汉地居士,虽然信佛、想修行,但由于不了解真正的佛教理论,因而在修行过程中却失去了学佛的真实意义。


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不是为了使我们这一辈子能过得好一点——挣更多的钱、工作顺利等等,因为即使这一辈子过得再好——生活优裕、环境舒适,但也只是解决了临时的问题。


佛教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众生都必须面对的、最根本性的问题——生老病死。

    

大家都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在迈向衰老、迈向死亡。总有一天,我们会面临死亡。虽然人人都不愿意老、都不愿意死,却不得不日渐苍老,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

小乘的解脱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其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关于这种力量,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将其解释为上帝或者其他神灵的安排,但佛教却并不这么认为。

佛教认为,这就是缘起、业力、因果的作用。因为有了生老病死的因,就必须要产生与其相应的果,这是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不可抗衡、无法回避。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证悟空性的智慧”,仅仅烧烧香、磕磕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证悟之后,由于小乘行人认为轮回很苦,所以就结束了自己的生死,再也不重返轮回,而停留在超越轮回的境界当中。这种境界,就像睡觉一样。

我们也知道,有的人可以每天睡十几个小时,在很长的睡眠过程中,也能一直不吃不喝。因为睡眠也是一种境界,如果保持在这种境界当中,就可以不吃不喝。

当然,小乘阿罗汉的证悟境界要比这个高的多——更完整、更圆满,在这种境界当中,既没有痛苦,也没有生死轮回,但他们也不会度化众生,而始终停留在这种境界当中,这就是小乘的解脱。

///

大乘佛法的修行目标

大乘菩萨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在解决了生老病死之后,却并不以此为满足,首先想到的,就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要度化众生,也要证悟空性。如果自己都没有智慧,未获解脱,都是自身难保的凡夫,又怎么去度化众生呢?所以,首先我们就需要修行,需要证悟空性。

在了解到这些最终目标之后,像我们这些刚刚开始步入大乘道的修行人,一切的所作所为,都应当以此为目标,要往这个方向努力,这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目标。

- END -

文字 /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 / 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