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照大千
佛光照大千

中国禅宗历代祖师

2020-04-19 佛光照大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顶礼中国历代禅宗祖师

禅宗祖师上溯到印度摩诃迦叶。中国的初祖为印度来华僧人菩提达摩,二祖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分几派,最大的有两派,神秀在北方传教,恪守上代所传教法,主张坐禅息念,“拂尘看净”;慧能在南方弘教,不拘形式,不执著于名词概念,不重坐禅,认为“即心是佛”,只要内心直觉顿悟,便可成佛。历史上称“南能北秀”。

由于慧能的方法简便易行,因此势力越来越大。流传至今的禅宗,都属慧能一派。慧能在世时,南宗并没有很大影响,那时神秀贵为“两京(洛阳、长安)法主”,“三帝(武后、中宗、睿宗)国师”,名噪一时。慧能的弟子神会大力提倡顿悟,与北宗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终于为南宗夺得了正统地位。慧能弟子除菏泽神会外,还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之后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怀让以后形成临济、沩仰二宗。临济在宋代分为黄龙、杨岐二派,被合称为“五家七宗”。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禅宗,又称佛心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是禅宗的佛经,《百丈清规》是禅宗的律。撰写《百丈清规》的百丈禅师认为《瑜伽菩萨戒》和《璎珞菩萨戒本》虽属大乘,却只是佛陀根据印度情况而制定的戒律,墨守成规会显得生搬硬套。因此百丈禅师根据风情、地理、人士风俗等,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这就是《百丈清规》。 

慧能传承的禅宗,让中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信佛教不从外来。印度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传承人。

1. 达摩祖师─中国禅宗初祖,禅宗第28祖。少时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深入禅法。后随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学大乘义理,四十年后受嘱衣钵,续佛法脉。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达摩祖师泛海来到广州,后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人称“壁观婆罗门”。毕生提倡“二入四行”之教法。

 2. 慧可大师─中国禅宗二祖。早年精于儒道,通老庄易学,后弃俗学,依宝静禅师出家。为求无上大法,立雪断臂,师事达摩。毕生力排诽议,虽屡遭险难,但仍坚持随宜说法,广渡群品。慧可得师精髓,承师遗志,弘扬达摩禅法。谓中土禅宗第一人。

3. 僧璨大师—中国禅宗三祖。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后周武帝破灭佛法,三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传法四祖道信。传灯法本为《信心铭》。

4. 道信大师─中国禅宗四祖,隋朝蕲州人,俗姓司马氏,中国禅宗四祖,世称双峰道信。幼慕空门而出家,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入舒州皖公山,参谒僧璨,言下大悟,奉侍九年,得其衣钵。著有《菩萨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门》等书传世。

 

5. 弘忍大师—中国禅宗五祖,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年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传灯法本为《最上乘论》。

 

6. 慧能大师─中国禅宗六祖,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五祖选衣钵传人时,慧能因呈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独得五祖之心。后五祖秘传衣钵与慧能。弟子法海记录其教法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7. 青原行思─青原山开山祖师, 唐代高僧,俗姓刘,庐陵(今吉安)人。少年出家,24岁慕名前往岭南曹溪拜六祖慧能为师,亲近慧能大师15年,后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他继承六祖慧能的“顿悟”禅法,并发扬光大。

 

8. 南岳怀让─力弘南宗“顿悟”法门,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县)人。慧能南宗正是通过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形成了唐代中国佛教“一花五叶”(南岳怀让系后衍化出沩仰、临济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五叶流芳”的兴盛局面。

9. 百丈怀海,俗姓王,福州长乐人,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具足戒,后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经多年。师禅风朴素自然,于生活上,主张亲自劳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首创“百丈清规”,规范禅僧组织和生活方式。

 

10. 马祖道一,唐朝汉州人,生于唐景龙三年,俗姓马,世称马大师、马祖。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扬禅法,用棒喝、隐语、动作、手势等方式接引学人,取代以往看经、坐禅的传统,机锋峻烈,杀活自在,蔚然成一股自由活泼的禅风,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禅宗公案。

 

11. 石头希迁,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生于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石头禅法理事并重、顿渐并存,认为万法殊相,名异体一,等无差别;主张触目见道、即事而真,为当时的马祖、怀让等人所推重。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12. 洞山良价,唐代越州会稽(今浙江)人,俗姓俞。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后遍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等名宿大德,最后归心云岩昙晟,并见道开悟。后多方游历,于江西洞山建立道场,倡“五位君臣”之说。其弟子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皆为日后的佛门龙象。

 

13. 赵州从谂,唐代禅僧,俗姓郝,曹州郝乡人。师先后历参黄檗、宝寿、盐官等诸大德,八十岁止于赵州城东观音院(今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四十年间大阐禅理,其示众、问答之公案,如“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至道无难”等语,皆脍炙人口。后人称为“赵州古佛”。

 14. 曹山本寂,唐代禅僧,俗姓黄,泉州(福建)莆田人。曹洞宗第二祖,又称耽章。幼习儒学,十九岁入福州灵石山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寻谒洞山,洞山深器之。自此入室。洞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后住抚州(江西)曹山。大扬宗风,并详说洞山五位旨诀。法席繁兴,学徒云集。

15. 黄檗希运,唐代高僧。大师继承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即心即是佛”之说,反对以“见闻觉知为心”,将“洪州宗”喝、捶、踏兼行的禅风发扬光大,其宗风“孤行峻道”,深深影响后来临济宗的传法风格。师唐大中年(公元855年)示寂,谥“断际禅师”。

 

16. 清凉文益法眼宗开宗祖师,俗姓鲁,浙江余杭(今杭州)人。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示寂,年七十四,谥“大法眼禅师”,因此他的法系被后人称为法眼宗。

17. 沩山灵祐,唐代高僧,俗姓赵,福州长溪(在今福建)人,沩仰宗初祖。沩山的基本思想是“三种生”说,即把主客观世界分为“想生”、“相生”、“流注生”,这也是他为接引学人证得大圆镜智(佛智),达到自由无碍境地而设的三种机法。

 

18. 云门文偃,唐末五代高僧,俗姓张,嘉兴人,为云门宗初祖。遍览诸经,深究《四分律》,后至睦州,因顿折一足而开悟,继参学于道明禅师门下,又谒雪峰义存禅师,依住三年,受其宗印。留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和《语录》一卷行于后世。

19. 仰山慧寂,唐末五代僧,俗姓叶,韶州怀化人,与其师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因居仰山,故世称仰山慧寂,有“仰山小释迦”之称。沩仰宗在接引学人时倡导不说破原则,注重不假语言的自心顿悟,从而达到理事如如。主张摒弃语言名相,禅趣深远,人所难测,是他家所难企及。

20. 临济义玄,唐朝人,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人,临济宗初祖。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门风兴隆的临济宗,为中日禅宗主流之一。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示寂,谥“慧照大师”。

21. 杨岐方会,北宋禅僧,俗姓冷,袁州宜春(在今江西)人。为禅宗临济宗第八世传人,也是临济宗杨岐派开祖。与黄龙慧南之黄龙派对峙,为禅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方会在修行上,讲究天然自在,任运为修,无修而修。著有《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杨岐方会禅师后录》。

22. 黄龙慧南,宋代信州(江西)人,临济宗黄龙派之祖,世称黄龙慧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示寂,世寿六十八岁。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追谥“普觉禅师”。有《黄龙慧南禅师语要》、《书尺集》各一卷行世。

23. 圆悟克勤,宋代禅僧,俗姓骆,彭州(今四川境内)人。七次住持名刹,说法精采,受朝廷敕赐紫袈裟及“佛果禅师”名号,又蒙高宗赐号“圆悟”,世称圆悟克勤。为引度学人,编《碧岩录》十卷,世称禅门第一书,为认识禅门必读之书。

24. 大慧宗杲,南宋高僧,俗姓溪,字县晦,号妙喜。在云居山提倡禅宗修持以“看话头”为主,开禅宗参话头之先。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示寂,谥“普觉禅师”。著有《正法眼藏》二卷、《临济正宗记》。其徒集其法语 ,前后三十卷,名为《大慧禅师语录》。

25. 虚云大师,近代宗门大德。湖南省湘乡县人,俗姓萧,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五十岁后自号虚云。披剃于鼓山涌泉寺,行脚天涯,巡礼名山,遍学经教,参究禅宗。以定力、苦行、坚忍著称。一身肩挑禅宗五家法脉,中兴云门宗,延续沩仰、法眼二宗。1959年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

虚云老和尚当年在高寺打佛七时因护七者倒水烫着手打落水杯而开悟。赋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