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医
中华佛医

生活禅的根本——息道观

2020-04-15 中华佛医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本文来源:黄梅紫云山老祖寺

息道观又叫“安那般那”,数呼吸的意思。禅如此高妙,如此了不起,最后还要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来修,这就是越高深的东西越平凡,可能越平凡的东西也是越难做到。

第三是息道观。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一言半句能够讲得清楚的。从释迦牟尼佛到历代祖师直至现在,息道观一直都是一个基本法门。息道观又叫“安那般那”,数呼吸的意思。禅如此高妙,如此了不起,最后还要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来修,这就是越高深的东西越平凡,可能越平凡的东西也是越难做到。就像数呼吸这件事,呼吸离我们最近,于我们最亲切,我们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得到。我们人是怎样生活的?生命是怎样延续的?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一口气。老和尚们总在说,“一口气不来,转眼即是来生。”可见这口气、这个呼吸对于我们人的重要性。但是这么重要、这么简单、与我们这么密切的事情,我们要把它管好数好,不容易,非常难!

讲息道观讲得最好、讲得最详细的是天台宗。天台宗有五六本书专门讲禅波罗蜜,而禅波罗蜜的重点就是讲数息观。我们的修行目标很远大,知见要正确,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上,一定要非常非常的实在、非常非常的稳妥,只有这样,修行才不会出偏差,修行才不会成为空谈。《瑜伽焰口》里召请和尚的亡灵时说:“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我们不能空谈,空谈不能了生死。我们要从实际的修行中来落实所有高深的理念,在修行上使意识得到净化,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

我们的身和心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净化心念、净化身心的方法很多,数息观是一个最简便、最亲切的方法。对于我们现代的人来说,学禅也好不学禅也好,这个方法没有宗教色彩,你只要去做就会有利益,有受用,这是个很实际的东西。你不学禅也可以修这个观,修了以后你也会得到受用,得到受用了你才晓得释迦牟尼佛的说法真实不虚,这样你再来学禅也不迟。佛法告诉我们,要净化我们的心念就要用数息观。

数息观属于最古老的方法“五停心观”。“五停心观”这个停,不是停止,而是安定,就是使心能够安定下来的方法。散乱心的众生要修数息观。数息观的要领是什么?就是要使我们的意念和呼吸紧密结合起来。佛教的禅定功夫是指一些共性的东西,不是说光哪一门禅定重视呼吸,禅宗也同样重视数息。四祖五祖的法语当中,也多次提到要怎样来调呼吸。达摩祖师的禅法“内心无喘”,从功夫上来讲也是在修数息观。修数息观,就是要使我们的呼吸从不调相变成调相。“风”、“喘”、“气”这三者,为“息”的不调相,只有到了“息”这个阶段,才是调相,所以要“内心无喘”。当然,这个“内心无喘”既有功夫上的意思,也有见地上的意思。从功夫的意义来讲,达摩祖师也是修数息观的,“如是安心者壁观”,壁观者就是使内心无喘。

学禅首先是在一呼一吸的转折上做功夫。呼出来吸进去,叫一呼一吸,它的中间转折是什么?就是息所住的那一刻。息可以分为出息、入息、住息三个阶段,要在住息上做功夫,心才能够真正安定下来。对禅修比较成熟、比较有功夫的人来说,住息的时间越长,得禅定的可能性就越大。或者是说,这样就离得禅定的时间很近,就很有可能将这一呼一吸的转换之间的息住在那里,当下就入定。所以要使我们的意念和呼吸保持一致、保持同步,就必须要非常清楚地知道入息、出息和住息。

我们数呼吸数什么呢?可以数入息,也可以数出息。一般地来说,以数出息比较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有许多浊气,这些浊气应该让它呼出来。你把意念放在出息上,就能有意识地把五脏六腑的浊气吐出来。你在出息的时候数数,入息就不要管它,住息也不要管它。但是你要明明白白地知道,息在进来、息在住。住在什么地方?这有一个次第。开始的时候不可能真正使息达到丹田的部位,丹田就是我们脐下二指或三指的地方。练习的时间长了,功夫纯熟了,你就能够慢慢地使呼吸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由短到长。开始可能在胸口这个地方,慢慢下来一直到气海(丹田),到这里就不要再往下边走。要注意这个,往下边走就走不下去了。想做到一步到位不大可能,要想能够真正把气息慢慢引入丹田,专门练习的人也要经过三五个月才有可能做到。不能一下子把息引到丹田怎么办呢?引到哪儿是哪儿,不要勉强,勉强会出毛病。要慢慢地来,使呼吸深、细、长,还要慢慢地使整个气息引到丹田。引到丹田后气还要扩散到全身,那样你就可以不用鼻孔呼吸了。八万四千个毛孔都可能成为呼吸的管道,它本身就是呼吸的管道,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去修炼去训练,所以不能把八万四千个毛孔的优势都调动起来。

修到一定程度后,全身的优势都可以调动起来,其结果就是心变得安定,身体的潜在功能就会慢慢发挥出来。身体健康了,精力旺盛了,智慧开发了,还可能出一点小神通。如果出了一点小神通,你必须很好地去运用它,不要人家荷包里的钱有多少,你看得很清楚,就学搬运法把别人荷包里的钱调出来。这个方法我们不要,我们可以看得见,但是不要去用,一用你就失去神通了。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定、要开发智慧,逐步地使烦恼淡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烦恼淡化了,有没有智慧、有没有禅定你不要问,那是必然的结果。只要烦恼淡化了,就会有定、就会有慧。烦恼盖覆了智慧,因此智慧不能发挥出来。一旦烦恼能够得到淡化、得到清除,那么我们本自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就会显现出来。

刚开始在进入数息观的时候,我们的呼吸可能会很粗很粗,有时候鼻子不通气,呼吸像拉风箱一样,那个时候就是风,不是息,这是息的不调相。经过一段时间,这个风相会消失,就出现喘。喘就是我们呼吸出入不均,快一下、慢一下,结滞不通,这也是息的不调相。当每一呼每一吸之间的距离基本上趋于稳定,只是在呼吸上比较粗,感觉得很明显,这就是气。风、喘、气这三者叫“息不调相”。息的调相就是息,息是“若有若无,绵绵密密”,出入比较均衡,而且又没有声音。这就叫做“若有若无,绵绵密密,为息调相”。

把呼吸调好,把前面的三个不调相逐步地排除,调到息的调相,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调呼吸这种方法不一定只是修禅宗、修禅定的人使用,修一切法门,调息都是一个前提。念阿弥陀佛也要调息,调息调得不好,念阿弥陀佛就很吃力,心就定不下来。



推荐阅读

佛说有十种行为能延长寿命

无论得什么癌症,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吃素是彻底觉醒的呼唤

2600多年前的一场传染病,佛陀留下了治愈方法

每天108拜,是医治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的良方

科学家惊人发现: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养肝第一药:到老无肝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