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与其贴上善人恶人的标签,不如善加看护身语意!
一说到因果,恐怕一些人会觉得兴趣索然。又来上伦理道德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听烦了。然而佛法中讲因果并非出于道德训诫的目的,佛法中所有的教导,包括因果在内,都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事实。
“业”这个字在梵语里原本是简单指“行为”、“行动”的意思,后来它的涵义逐渐扩大,常被用来指过去行为的结果,或是因果业报的整个过程或规律,所以,当我们说“善业”、“恶业”时,有时是指某个善或恶的具体行为,即“因”;有时指善行或恶行的果报,即“果”;有时指因果的过程。
我们在此所说的善恶分别指的是,会带来快乐的身语意活动和会带来痛苦的身语意活动,因此它们与人们通常所说道德、价值信念或约定俗成观念等范畴的善恶不完全相同。
比如宰杀家禽家畜,我们认为这种杀生的行为会在当下和未来都带来痛苦,所以是恶行,而在很多人眼中,家禽家畜本来就是供人吃的,宰杀它们没有什么过失,也不会对自己未来的苦乐遭遇产生什么影响。
另外,当我们说善恶时,只针对具体的言行或想法,不对人做善恶判断。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一个人会有善行恶行、善念恶念,但不因此就是善人、恶人。
佛法中讲众生,讲众生因自己造作的业而感受苦乐的果报,善行有善报,恶行有恶报,并由业的力量而显现上到天界下到地狱的六道景象,但不说善人上天、恶人入地。
这是因为,拿六道中我们最熟悉的人道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善念善行、恶念恶行构成的,没有绝对的善人或恶人。人的苦乐经历源自自己的言行动念,贴上善人或恶人的标签其实远不如善加看护身语意来得重要。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大德教言 | 佛学问答 | 正知正见
- 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ཆོས་ལུགས་ཀྱིས་འཛམ་གླིང་བདེ་ལ་འགོད་པར་སྨོན། -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