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光孝寺
广州光孝寺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八)

2020-04-14 广州光孝寺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每天十分钟,一起学《坛经》 

《六祖坛经》集结了六祖的思想智慧结晶,继承了佛陀在灵山会上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正法眼藏,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心即佛”、“烦恼即菩提”等独特的佛教修行思想为特色,提出了佛教现世化、人间化等重要理念。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行由品·第一卷
(第八段)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馀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段文中,可以看到六祖的大智大慧,他能见机而作,又不失分寸,对世间法了然于胸,不露痕迹。他请张别驾书偈时,还随口说出了“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这种震凡骇俗的奇特语来,与神秀作偈时所表现的矛盾和紧张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照。仅从文字表面上的气氛而言,也远非神秀可比。我们在前面讲的那一些道理,就是为了迎接六祖这个偈语的出场,也才知道六祖这个偈子的份量。
  针对神秀“我空法有”的思想,六祖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切法空”,甚至菩提也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其意思是:认为佛性本来清净的那个心也是不能执着的,也是空无自性的;如果真的认为的个实有的佛性、佛心,那就错了,你就得不到、也认识不到真正的佛性和佛心。“本来无一物”——这不是“一切法空”又是什么呢?全部《中论》也不外这一句。你想,在内觉得有个实有的佛性,在外又觉得有个实有的尘埃,而且尘埃还要把这个佛性污染,于是就要去拂拭……这样纠缠下去,你怎么空得了呢?又怎么解脱得了呢?“何处惹尘埃”就与之相反,对内不再认为有什么佛性,对外也不再认为有什么尘埃,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对任何对象,世间的、出世间的、凡的、圣的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要找一个实在的佛性是找不到的。《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从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问题望大家好好去参。
  “本来无一物”贯通内外、三际、十虚,妙不可言。可是以前许多人讲到这一句时都讲偏了。他们说,我这儿什么都空了,尘埃来了就污染不了;能污染就说明你还没有空干净;我即不沾染又拂拭什么,等等。这种讲法不彻底,只讲了一半,只讲到了“我空”,对“尘埃”——“法”没有空掉。要知道,内面心性本来无一物,外面尘埃亦本来无一物;内即是外,外即是内,内外俱无一物,这样才算讲得彻底,才把内外两面都贯通了。这个道理,哪怕仅仅是在知见上懂了,都可以得法乐。若祖师们言,尘埃也是你自己嘛,你自己认识到你自己,就认识到什么是佛性,什么是尘埃;内不见能知之我,外不见所知之物,不知道,也不去念什么“佛性”、“尘埃”这些多余的经了。
  在这里,要开悟就是直下开悟;在这里,要开悟就得言语道断;在这里,如果还有思维活动,还有分别心,还有道理可讲,那就绝对开悟不了。外没有尘埃,内没有分别的心,就在此时,一切放下,要在这上面好好参,这才叫过关,过概念活动、分别思维的这个关。若过不了,无论你聪明上天,也只能达到解悟。
  我多次给人讲过证悟与解悟的区别。解悟是没有离开概念活动的。只要有思想,就有概念的活动,没有概念,思维活动就展不开,这对世间的工作,生活是必要的,对开悟和见道也是有帮助的——不是说开悟见道就不要思想,不要概念了。若不要,我们在这儿讲什么!祖师们那么多语录又讲什么!但是,在见道、在开悟这个关口上,只要概念活动仍在,那么,其内就必然有个能解的心,其外就必然有个所解的物。所以,不论你在上面解释得多么透彻,说心也好,说空也好,说无也好,说非空非有也好,说即空即有也好,都是在概念活动之中,就不可思议,也还是在思议。因此有必要让概念活动停那么一下,感受那么一下,这就是开悟的关,这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做到这点是极难的,要知道,道理越多,分别心越重。什么事情一来,包括对开悟、见道,都想用思维去把握、去理解、去解释。天天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结果断不了,灭不了;成天说不立文字,结果仍然在立文字、立语言,随你再精明也只到得了解悟。这是证悟与解悟的分水岭,大家要知道这点。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在《坛经》中有不少矛盾之处。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那一套方法,六祖实际上仍在提倡,这是什么道理?问题在哪儿呢?要知道,五祖这里问的是见地,而不是行持,行持并不能代表见地。六祖文化不高,直说见地,并没有向五祖汇报他的行持。而神秀则见不到,只能就行持来表现自己的见地。要知道,在实地的修行中,又怎能反对神秀的这种方法呢?关键是神秀有行持而无见地,神秀也并不丢人,见地不是在分别思维中来的。有人讲禅宗分不清这两点,妄评二位大师的高低,这是不行的。我们提倡见地和行持的统一,有行持未必见地上得去,而有见地必然行持也跟得上,没有行持的见地则必然是假的,对此,大家应有明确的认识。

相关阅读: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一)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二)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三)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四)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五)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六)

一起学《坛经》丨行由品(七)

往 期 推 荐



若有受益,随喜点赞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