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弘化社

湿重是标,脾虚是本:五个祛湿穴和一条健脾线

2020-04-14 弘化社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如果发现自己总是全身乏力、犯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苔白腻等等问题,这大多都是体湿在作怪。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湿气是怎么来的,又如何健脾祛湿?




“湿重”是标,“脾虚”是本

那么,湿是怎么来的呢?不外乎内外两个渠道。
(一)外湿

外湿因外界环境中的湿邪侵袭人体造成。《中医内科学》中说:湿为重浊之邪,黏滞难化。若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汗出沾衣等均可使湿邪侵袭人体。

(二)内湿

内湿因脾失健运,无法正常运化造成。一则,“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水湿代谢,身体里的水液,包括食物营养物质中的液态物质,都要靠脾来运化,而后输送给各个脏腑,如:尿分配给膀胱,汗分配给肺。一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体内水分难以排出,湿气就会加重。

二则,脾负责运转,任何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有人喜食肥甘厚味,逼得脾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了,消化不了,就会堆积成湿;有人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而脾虚痰湿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如果你已经“屏蔽”掉云、雨、雾、露等外湿因素,但还是湿重缠身,多半就是脾出了问题——湿重是标,脾虚是本。


因此,面对“湿重”,最主要的就是祛湿和健脾。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五个祛湿大穴和一条“健脾线”,让你轻松摆脱“湿重”的困扰。


五个祛湿的大穴
1
大椎穴

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会,常按揉大椎穴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阳气的总开关。阳气升上来了,湿邪也就无所遁形了。

2
神阙穴


“脐通百脉”,神阙穴地处人体中枢,为经络通行的要道,许多经络都贯脐或挟脐而行。所以,肚脐处经络交错,经气贯注,不仅是人体的中心点,还是人体的“治病点”,只要对它施药,就能让药性“由点及面”,透达脏腑。
脾胃临近肚脐,按摩肚脐部位的神阙穴可以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气化中下焦的湿气,对于脾虚湿盛导致的小肚腩、啤酒肚特别有效果。而且,脾胃强壮了,升清降浊正常了,则“清阳升,浊阴降”,湿气就会慢慢退却。

3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属脾经,脾经与肺经同属太阴经,脾在下,肺在上。有些人有点儿感冒发烧就用西药强行压制,长此以往,体内的寒气不得抒发,就会从肺经沉降到脾经,形成脾湿。像这种情况就必须按揉阴陵泉穴3~5分钟,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4
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太阳经是循行于体表的阳气最大的经脉,因此膀胱经“主一身之表阳”。承山穴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的地方,是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加上它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因此,只要每天按揉它3~5分钟,就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湿气。

5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是身体最底部的“排污口”,按揉它,有助于把人体“从头到脚”湿气以及毒素都排空。此外,湿重的人,常会出现膝关节痛、风湿、全身浮肿等症状,经常按摩涌泉穴3~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一条“健脾线”
“健脾线”就是从三阴交穴阴陵泉穴的这条线。

在这条线上,分布着4个重要穴位,从下而上分别是: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它们都是健脾要穴,同时也是特别容易瘀堵的穴位。


建议大家最好用刮痧板推刮这条线,效果比较好。在推刮时,如果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说明体内有湿,有些人还常常会小腿肚儿抽筋,也是因为湿邪过重的缘故。只要经常推刮这条线,酸胀痛乃至抽筋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刮痧的方向推刮,即从上往下刮。哪里痛得厉害,以及有疙瘩的皮下阻塞,都是瘀堵严重的地方,一定要多刮,把这条线刮透了,脾经瘀堵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而脾经一通,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地排出去了,身体通了,健康也就随之而来了。

文章来源:艾益生 | 责编:贤凤 | 美编:仁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