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法语
溯源法语

信佛人被骂,这样做才“解恨”

2020-04-07 溯源法语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言:

有人闻吾守道,

行大仁慈,

故致骂佛,

佛默不对。


骂止,

问曰:

子以礼从人,

其人不纳,

礼归子乎?


对曰:

归矣。

——《佛说四十二章经》——

【妙祥法师开示】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这是佛自己说的,有人听说我能够守道,能守一切戒律,而且勤修戒定慧。行什么呢?行大仁慈,不是小仁慈。

“故致骂佛”,“故”,所以。导致了什么呢?骂佛。“佛默不对”,默然的默,默然不对。有人骂佛,佛不骂。

“骂止”,骂就停止了。“问曰”,这是谁问的呢?是佛问的。“曰”就是说的意思。“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佛就问了,说有人给别人送礼,这人不纳,就是不收。

“礼归子乎”,佛就问了,这礼是不是归你呀?这整个就是佛的问话,说有人给人送礼去了,那人说我不收,这礼还归谁呀?是不是还归你呀?“对曰:归矣!” 这面答:确实是归我。

“佛言:今子骂我”,今天,你这个无知的人骂我。“我今不纳”,我不接受。“子自持祸,归子身矣”,就是说,我不纳受你这个“礼品”,你只好自己拿着。

这个礼品是什么呢?就是骂佛的礼品。那个是什么礼品呢?那是下地狱的“礼品”,就像炸弹似的,他得自己提着。“子自持祸,归子身矣”,就是说,这个祸还归你的身,还是归你。

“犹响应声,影之随行,终无免离”,响就是回声,就像回声跟随声音似的。

比如你在山谷里喊了一嗓子,“我……”,听到的声音返回来的时候还是“我……”,这个是一样的。你喊一声,对面就有反应,只不过是你自己喊自己听。

那声音从哪来的?并不是别人的,还是你自己的。就像声音一样,自说自闻。还像影子一样,你的影子始终没离开你的身体,离开身体就没有影子,你走到哪儿影子就跟到哪儿。

“终无免离”,直到你死的那天,这个影子才会消失,要不怎么也不会离开你,除非你把身体扔了。所以说“慎勿为恶”,不要为恶,就是不要造恶的意思。

【解】此第七章,即上章彼来恶者而自恶之之明证也。今人闻骂,鲜不发嗔,大似领谢帖子,正中骂者之计耳,思之思之!(注:【解】为蕅益大师开示)

“此第七章,即上章‘彼来恶者而自恶之’之明证也。今人闻骂”,就是说今天的人,听说有人骂自己。“鲜不发嗔”,没有几个不发嗔恨心的。

就好像是什么呢?“大似领谢帖子”,好像领谢帖一样,别人一骂你,你赶紧就接受了,“好,你骂我,我正等着你呢。”

像要领什么奖品似的,赶紧就接过来了,把他气得直喘粗气。

你看,发奖品有时候还谦虚谦虚,说这个不是我的,这功劳不是我的。如果骂他一句,他一点都不谦虚,“啊,你敢骂我!”给他气得,气不打一处来,就像领奖品似的。

这样一来,“正中骂者之计耳!”骂你的人就为达到这个目的。骂你的目的没有别的,就想让你起嗔恨心,你要起嗔恨心,他就骂对了。

因为什么?他骂你,不是不让你起嗔恨心,骂的目的就是让你起嗔恨心。

所以说,我们大家要“思之思之”。

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是不发嗔恨心,就等于拒绝这个“礼品”;而只要是起嗔恨心,正中骂者之计,中计了。(溯源法语·摘自《四十二章经讲记》)

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

溯源法语

微信公众平台

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所发内容

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

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