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劝发普贤行愿(上)

2020-04-01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劝发普贤行愿

吕真观讲述

引 契

菩萨有慈悲跟智慧双翼,才能圆满佛果。慈悲是成就福德业的方法,主要是指行愿,包括戒律在内。佛法的修行,不外这两个重点。(有人问:方便呢?)方便有智慧的成分,也有慈悲的成分,你要怎么分类都可以。

《实证佛教导论》是一本学术性的着作,发菩提心比较是宗教性的,所以不方便写太多。但是,这个部分很重要,因为我们修大乘法求开悟、明心,如果你不是一个菩萨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明心,你学习这个菩萨法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你只是想要取证无余涅槃,为了这种目的而来学习佛法的话,《实证佛教导论》第五章和第六章讲的声闻跟缘觉法,你学完就算了事,不需要学菩萨法。但是你今天会来听《实证佛教导论》,听到第七章〈大乘法的实证〉,我相信你是菩萨种姓的人,有心寻求大乘见道,因为这个关系,现在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如果你还没有发起菩提心,就趁这个机会发起菩提心。

即使你已经发过菩提心,再发一次菩提心都是有益的,菩提心只嫌少不嫌多,最好时时刻刻都去提携它,因为发菩提心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为什么呢?有为法才有生、住、异、灭,对不对?原来你没有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从没有菩提心变成有菩提心,这样子岂不就是有生吗?(有人说:那它不一定有灭嘛!)如果有那么一天,所有的众生统统都究竟成佛,不必再示现三界万法教化众生,诸佛会一起入无余涅槃,这就是菩提心的消灭啊!对不对?因为菩提心一定是在蕴处界法当中存在的,如果所有众生全部度尽的时候,就不需要菩提心了。《华严经》虽然说众生不可能度尽,但是我总是认为:众生的总数虽然很庞大,却不会增加,度一个就少一个,大家一起努力应该还是会度完的。

(有人说:有一阐提人啊!)《大般涅槃经》讲,一阐提很久很久之后他还是会生起善根,所以理论上并没有哪个众生不可能成佛的。既然这样,众生就应该有度完的时候。总之,菩提心是有为法,是因缘所生法,所以你应该经常去增益它,免得它衰减了。而且,你发菩提心不可能一次就究竟,因为你没有成佛,甚至连凡夫性都还没去除。你现在如果已经断三缚结就很不错了。然后你再检查自己,应该还没有证阿罗汉吧?(大众笑。)假设还没有,你一定有烦恼,只要你有烦恼,你的菩提心就会跟杂染相应。甚至可以说,只要还没有成佛,菩提心就不究竟。所以你每次碰到烦恼的时候,都要记得把菩提心再度提起来。

假设你的好朋友欺骗了你,跟你借了一大笔钱故意不还你。这个时候你难过没有关系,但一定要马上把智慧跟慈悲拿出来应用,这样子你才是一个学佛的人。首先,你应该用智慧去观照它,钱到底是什么东西?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是我(能取)还是我所(所取)?是五阴当中的哪一个部分?是十八界里头的哪一界?同样的,朋友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是我还是我所?是五阴当中的哪一个部分?是十八界里头的哪一界?这样讲好像很麻烦,但当你娴熟这种观行之后,一念之间就可以做准确的分判。刚开始的时候,你只要分别某法(钱、朋友等等)是五阴当中的哪一个部分就行了。如果你能够这样的话,你就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要怎样把佛法上的智慧拿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你就长出一只翅膀了。

你要是只用智慧观察,没有慈悲,你会变得很冷。你可能就丢一句话给他:“算我欠你的好了,以后果报你自己承担。”(大众笑。)我们用声闻法对治烦恼,虽然也很管用,但却错失了度众生的机会,因为你没有菩提心,讲话让人受不了。

其实你可以把菩提心拿出来应用,心里头先起一个作意:“这个机会太好了!”(大众笑。)为什么呢?《维摩诘经》说,娑婆世界有十种善法是其他世界没有的,其中有布施摄贫穷和净戒摄毁禁。他来跟你借钱,故意赖债不还,你不恨他、不骂他,反而作意:“好,你既然不还,我就当作是送给你的,不要紧。”这就符合了布施摄贫穷和净戒摄毁禁,未来世他一定要做你的弟子。

(问:赖债的人比我还有钱,这样算贫穷吗?)贪得无厌就是贫穷,至少未来世会感得贫穷的果报。净戒摄毁禁,就是你没有做错事,在这件事情上面你是持戒,他做错事情是毁禁。(有人说:本来是要还钱的,就是规定的事他毁坏了。)对,戒就是行为规范,所以不一定是佛教的戒律。世间的法律有规定,跟人家借钱必须还,这是民事责任。如果他在跟你借钱的时候根本就不打算还你,这个叫诈欺,可以构成刑事责任,当然算是毁禁。

这样有没有听懂?你要修成佛果,一定要广度众生,现在你跟他结了这样的缘,他将来就一定要做你的弟子。你碰到故意赖债不还的人,要起欢喜心,不要讲他的坏话。因为你讲他坏话,摄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我有一个亲戚,他很讨厌自己的儿子,只要跟儿子讲话都是用骂的。他儿子也不跟他客气,两个人彼此憎恶。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八十岁了,还替儿子开一间公司。开公司要跟银行贷款盖厂房,非常麻烦。我跟他说:“您都八十岁了,这间公司开不成的话,就是一个滥摊子,到时候要怎么办?”但是他还是拖着老命在那边做。

为什么呢?在我看起来,这就是业力,我这个亲戚过去世一定欠他这个儿子,所以他再怎么讨厌儿子,还是要花很大的心血去替儿子挣钱。但是,两个人的感情为什么坏成这个样子?过去世如果说你的钱被人家赖掉了,人家不还你了,你会怎么做?你会辱骂他,到处跟人家讲,彼此的感情很糟糕,所以现在世就变成这种果报。这种果报你要不要?如果不要的话,碰到人家故意倒帐,你千万不要生气,更不要毁谤他。你就当做那笔钱是布施或者借给他的。

以佛法来讲,没有所谓的给,统统都是借。为什么?就算你现在是心甘情愿地给他,还是借。每一个事件都有前因和后果,总不能说人家拿了你的钱,或者接受你的恭敬供养,未来际他对你一点回报都没有,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所以你只要想到因果报应,你就不应该觉得被人家倒帐有什么不好,你应该起欢喜心。你如果起欢喜心的话,未来世这个赖债的人不但会偿还债务,还会对你非常好。

你想想看嘛!如果说有人跟你倒帐一百万人民币,一百万不是小数目,你可以买房子了。他跟你赖债一百万,你没有骂他,还体谅他,没有讲他坏话。他想到这件事情会觉得很惭愧,心里会一直想:“某某某真是个好人,将来不知道怎么报答他才好啊!”(大众笑。)未来世他不但会还你钱,还会跟你讲:“你真是个好人啊!”(有人说:借的时候是欢喜的借,还的时候也是欢喜的还。)

(问:同样这种情况,他如果不觉得我是好人,反而觉得我是个傻子呢?)他虽然觉得你是个傻瓜,还是对你有好感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至少不会恨你嘛!他虽然可能会说“你真是个傻瓜”,可是他不会恨你这个傻瓜,对不对?他只会痛恨跟他作对的人。他骂你傻瓜是他自己的不良习气现前,而不是说你现在做了某一件事情让他对你更加不高兴,这要分开来看的。

(问:如果是法布施呢?也要还吗?)接受别人的法布施也是要还的,禅师常常讲“知恩、报恩”,知恩是指明心,报恩就是弘法。你接受人家的法布施而明心,如果不去弘法的话,也是有亏欠的。但这与其说是还,还不如说是在成就自己。明心的人应该不会有还债的感觉,如果有的话,一定是初悟的新学菩萨才会这样。没明心的人很希望明心,但是已经明心的人会觉得责任非常重,特别是见道功德明显的人更是如此。你的般若慧越深,解脱功德越好,你承担的责任义务就越重,但是将来的成就也会越大。明心以后,很多人功德受用不明显,没有独立弘法的能力,这些人应该要协助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开悟、明心的人去弘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的智慧和解脱功德越高,面对的痛苦和打击也就越强,这种痛苦跟烦恼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一定会大发脾气或者干脆不干了。没开悟以前只要听课,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像扫地、擦桌子这些清洁工作,或者出钱赞助别人弘法。开悟以后去破邪显正就很累,因为你会影响到别人的名闻利养,还有那些成见很深的人,他们会受不了,反过来骂你,你要承受很多痛苦跟打击。但是你已经有慈悲和智慧两只翅膀,所以还是可以越过这些痛苦跟烦恼,而且能够迅速增长自己的福德和智慧。除非是声闻心态很重的自了汉才会讲说:“我自己解脱就好,不要弘法。”有的人以为能者多劳,所以他干脆把自己弄得很无能,就不必承担责任。这样子当然烦恼不多,可是福德和智慧也很难增长。

等一下我们要讲普贤行愿,它的内容和十无尽愿是相通的,十无尽愿是初地菩萨的共愿。从初发菩提心到初地,要经过一个阿僧祗劫,在这个阿僧祗劫当中你必须完成三件事情,第一个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第二个是勇发十无尽愿,第三个是通达百法明门。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是最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呢?你在这一世要做到虽然很困难,可是你只要先断掉三缚结,最慢七返人天你自然就达到了,所以这个没有那么难。

再来就是通达百法明门,这个比较麻烦,没有那么容易,但明心以后还是可以渐次证得。(严格奉行四依四不依,打好因明学的基础,是悟后修习百法明门的重点,此部分留待《实证因明学》再详细说明。)勇发十无尽愿一定要等到初地吗?不一定,现在就可以发,当然你现在发的十无尽愿力道不会很强,但是发菩提心本来就是要不断地增上发起,你不要因为一时达不到就不敢发菩提心。

有的人读〈普贤行愿品〉真的吓到不敢发菩提心。为什么呢?它讲菩萨要修很多苦行,甚至讲“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意思是说,剥自己的皮当成纸,刺自己的身体滴血当成墨汁,折自己的骨头当作笔,这样书写经典,堆到像须弥山那么高大。你要是看懂的话,不吓死才怪,哪里还敢发菩提心!

但是大家却没想到,我们从无始以来,因为造作恶业轮转三恶道被人家剥下来的皮、折下来的骨和刺出来的血远远超过须弥山和四大海水,发普贤行愿所受的罪,不会比六道轮回多,却可以成就究竟佛果,为什么你不敢发愿呢?如果你还是不敢,你可以增加一个条件“如果我有普贤菩萨不可思议的功德,我就发起起普贤行愿”,这样你就不用怕了吧!

坦白跟你讲,对大乘见道者来说,这个条件其实是多余的,因为他们都知道“五阴非我”,真正的“我”是自性清净心(第八识),它不受苦乐而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自性清净心不必发普贤行愿,却一直都在奉行普贤行愿,不管是凡夫或者圣贤都没有差别。我们以五阴身发起普贤行愿,只是以五阴身随学自性清净心的功德而已,五阴身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圆满普贤行愿,只有自性清净心才能随时奉行普贤行愿。你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害怕自己做不到。

如果你能够发起普贤行愿的话,也算我一份,我是劝发菩提心。(大众笑。)我这一世看了南怀瑾先生的《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发起普贤行愿,所以我如果有什么功德的话,他也有一份。你不用怕功德被我们两个人分走了,因为我们的功德你也有一份,你是随喜功德。将来,你去劝别人发起普贤行愿,我们大家都随喜,每一个人都功德增上,自然能迅速圆满智慧和福德而成就究竟佛果。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是指善财童子,“童子”是未婚保持童贞的男子,不一定是小孩子。

“善男子”是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和诸菩萨的尊称。虽然普贤菩萨的位阶超过善财童子,他却不会轻慢善财童子,因为位阶越高的菩萨越知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所以他们会随顺世间的礼仪,礼敬一切的众生。

“如来功德”就是如来藏(第八识)不可思议的功德性用,因为第八识可以出生一切法,所以一切的佛法等于都是在讲第八识的体性。“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相续演说,不可穷尽”,意思是佛法永远都讲不完。有一次,我讲某一个法,有一个人来质疑:“我不要你自己的看法,你告诉我经教依据在哪里。”我答:“佛法是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记载到经教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你不要因为经教没有讲,就以为这个不是佛法。”

其实佛陀不会完全没有讲,他多少会讲一点,有些就会被结集成经教,有现量经验的人读了,自然就知道这是在讲某个法,他可以用现量经验去把略说的经教诠释得很详细。但是这位仁兄不承认我的解释,以为是我在发明佛法,他没有想过:“佛菩萨的说法又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现观中而来!因为有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一直存在着,所以佛菩萨才能现观到它们的存在,然后依据他们现观所得的现量,演说正教,听闻的人把语言记载下来才成为经教。

因此,正法(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是先于经教而存在的,甚至是先于一切的佛菩萨就存在的,菩萨成佛之后,不必皈依佛,不必皈依僧,却还是要皈依法。所以,佛教的方法论四依四不依当中,有“依法不依人”和“依智不依识”的原则。只要符合事实真相,不一定要有经教依据。甚至,我们可以用事实真相去勘验经典的真伪和错误的翻译,因为现量的效力高于正教量,这是“依智不依识”的原则,智是现量所得,识是听闻而来的知识。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你注意看喔!是“应修”,也就是说普贤行愿是成佛必修的课程,不是说你可以选择性的,要修不修随便你,它不是这么讲的。如来功德包括明心、见性、过牢关,这些都是你要成就究竟佛果少不了的功德啊!所以说你要不要发起这个普贤行愿?很显然是必须的。因为你没有普贤行愿在支撑的话,一旦碰到困难,你可能就会想:“算了,这么麻烦又痛苦,我干脆不要做算了!”但是教化众生本来就很难,要灭掉自己的烦恼也很困难,你不能碰到一点点痛苦、挫折就不做了,这样的话,你会像乌龟一样爬。

你要知道,成就佛果是不得了的事情,不要讲什么,光是一个明心就不得了。明心、见性、过牢关,每一关都不容易,何况是后面的初地菩萨、八地菩萨,乃至究竟佛果!你老是在那边爬,想要爬到哪里去,从地球爬到极乐世界吗?所以我们一定要起飞,我们要用慈悲和智慧让自己飞起来,这样才能成就。

修证都是越来越快,最初的障碍一旦能够克服,以后就会迎刃而解。以解脱道的四个果位来说,从凡夫修到初果,要花多少时间?其实是无量劫,为什么呢?因为你无始以来都是凡夫,断三缚结证初果是最惊人的转变。也许在你来看,初果没什么,其实它是最难的,因为众生都执着在凡夫我见上面,难以超越,你教他断我见,他反而骂你是邪魔外道。

接下来从初果修到二果要花多少时间?初果是七返人天,二果是一来(再一次来到人间),所以如果你很懈怠的话,就是六返人天。初果人很精进的话,七天七夜就可以证二果。这是初果修到二果要花的时间。

从二果修到三果要花多少时间?因为二果称为一来,死后往生欲界天,顶多再来人间一次,他就会在人间证三果,所以二果修到三果不会超过两世。

从三果修到四果阿罗汉要多久的时间?三果称为不来,三果人死掉会生到色界或无色界,然后在那个地方取证无余涅槃,总之不会回到人间。如果证三果之后没那么快死,据说只要几个小时,最多几个月,就能证阿罗汉。这是一位善知识讲的,实际上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不可能太久,因为二果和三果都是越来越快,阿罗汉应该也是这样才对。

解脱道虽然分成四个果位,但是你会发现,初果是最难证的,因为对凡夫来讲,这个就是难以跨越的铜墙铁壁。为什么这么难呢?主要是真正的善知识很难碰上,要累积很大的福德才会碰到一个,而且你布施一般人用处很有限,一定要礼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佛当然不用讲,僧宝是指圣弟子,也就是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不一定要出家。

你在凡夫位的时候,根本分不清凡夫与圣弟子的差别,所以你必须养成布施、供养的习惯,哪一天运气好,你就会供养到一位圣弟子。你跟圣弟子结缘,将来跟他学法,你才有可能断三缚结。要是你根本没碰到佛陀、没碰到圣弟子,你就听不到正确的佛法,听不到正确的佛法,你要凭着自己的力量去断掉三缚结,可能性几乎是零。等到你证了初果,你会觉得初果没什么,贪瞋还这么重,你自己不看重,但是跟凡夫比起来的话,那是不得了的事,只要证了初果,后面的果位都会渐次达到。

在凡夫地的时候,虽然修行很久,却看不出什么成绩,好像陷在泥沼里头,动都动不了。等到你断了三缚结以后,才勉强从泥沼里头爬出来了,这时候你可以慢慢地走,但是身上还一大堆臭泥巴。证二果,等于身上稍微冲干凈一点,还是臭臭的。(大众笑。)到了三果,总算洗干凈,只剩下一点点体味,别人闻不出来。到阿罗汉才完全清净。这个是以解脱道来讲。

如果是以佛菩提道来讲,发菩提心是最难的。发菩提心才能明心,明心的时候才两个翅膀长齐了,勉强可以飞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你只是一只小鸟,就像麻雀一样飞不远,等到你的翅膀长得又硬又大,你就是大鹏鸟,拍个翅膀就可以飞九万里。这个时候你不会跟凡夫比了,因为凡夫陷在泥沼里根本动弹不得,就算给他三个阿僧祗劫,他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打转。

凡夫在六道里面轮回,只是在原地打转而已,就像厕所里头的蛆虫,翻上来的时候说是天界,下去的时候叫做地狱,(大众笑)其实都是一个粪坑。以佛教的观点来看,就是这样子。一切的凡夫没有什么好比的,你不用讲“这一个人比较善良,那一个人怎么坏”,其实都是凡夫。你不要看到人家坏你就特别生气,人家善良你就特别羡慕或者忌妒,都不用,我们要跟圣贤做比较。

如果你不把自己的般若慧和解脱功德全面提升起来,你就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纠缠,困死在里面。现在为什么跟你讲普贤行愿,因为这个行愿大得不得了,就算你没有般若慧,只要把这个行愿提起来,那些零零碎碎、家庭伦理剧式的吵嘴和不愉快,根本不是问题。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白,是讲话的意思。善财童子为我们请问普贤菩萨,有人请转法轮,普贤菩萨才方便继续讲下去。要是大家都不感兴趣,没有人想听,按照戒律是不能演说三乘佛法的,只能演说天乘、人乘的法。“大圣”是对普贤菩萨的尊称,在大乘法当中,初地以上的菩萨是圣种姓菩萨,普贤菩萨已经是等觉菩萨,与佛相去不远,当然可以称他为大圣。

一者、礼敬诸佛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而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礼敬诸佛是普贤十愿的第一个愿。“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世尊”,就是到处都是佛。而且你要注意一下,普贤菩萨讲的是十方三世。十方,就是八方位和上、下两个方位,也就是全部的方位。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也就是说,礼敬诸佛包括未来佛。谁是未来佛?比方说这位(其中一位听众)就是未来佛,我们大家都要礼敬他。我们不用跪下来礼敬,但是要用心礼敬,要知道他的体性跟佛一模一样,用尊敬佛的心情来尊敬他,对其他的众生也是一样,这样你才能够成就礼敬诸佛的行愿。

经教的用语很精确,这里讲的是三世佛,包括未来佛,但是后面讲到忏悔业障的时候,普贤菩萨就没有教你去找一个未来佛来忏悔。大部分的未来佛都还没有见道,他们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承担不了你的忏悔。你要忏悔,一定要找果位高的佛菩萨,果位低的菩萨只能替你做证,没有能力用神通力和智慧力来帮助你。过去佛,是指过去已经成佛,现在离开佛位,以各种身相度众生的菩萨,例如观世音菩萨,他原来是“正法明如来”。你跟过去佛忏悔,他当然有能力帮你忙。

但是,礼敬诸佛就要包括未来佛,这样你的心量才会大。你的心量大,才会跟诸佛菩萨相应,才会跟第八识的清凈性相应。要是心量不大,一直被小事情纠缠住,就没办法明心。明心是不得了的事情。为什么呢?一切法皆由自心所生。请注意,是一切法噢!你如果还为了小小的事情在那边烦恼,你怎么可能会找到那个东西,它是一切法的根本啊!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把你惹得很不高兴,三天三夜吃不下饭,烦恼性那么重,心量那么小,你要怎么明心?没有办法!所以你要用普贤行愿扩大你的心量。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就是我用普贤菩萨的这个愿力。“起深信解”,什么信解?“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你要起这个甚深信解,你才可能对未来佛起恭敬心。菩提心有两种,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证解第八识的体性而发起的。还没有明心开悟(证解第八识)的人,虽然没有办法发起胜义菩提心,至少要深信深解第八识的法义,知道一切有情的第八识,无论凡圣,体性都是平等无二,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能够出生三界万法,这样发起的世俗菩提心才能够做为明心开悟的正因。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虽然你现在不一定清凈,但是你的愿力是清凈的,你的自性清凈心(第八识)也是清凈的。你要尽量用你的自性清凈心,还有自性清凈心的一切功德来发起普贤行愿。

“一一佛所”,每一个佛前面,连未来佛也在内,这个很重要,不然的话,你这辈子连一尊佛都碰不到。过去佛不会示现佛身给你看,就算你身边有过去佛,你也把他当众生来轻慢,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很大的罪过。然后你又碰不到现在佛,这样子普贤行愿要怎么成就?它是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你不能一下子就忘得干干凈凈。所以你看到每一个众生,都要常修礼敬。有的人在礼拜的时候观想自己变化很多的分身,到很多佛前面去跟他礼敬,你不一定要这么修,重点在于你对一切的众生都要有恭敬的心情。

普贤行愿是不可思议的善业。为什么呢?就算你对这只小蚂蚁的布施还没有开始,但是你已经把它当佛来尊敬了。众生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人家看不起:“你这个穷光蛋,怎么样!”你看不起他,他会觉得自尊心受损。你把一切的众生都当成佛来尊敬,你说这个是多么大的善业啊!不只这样,以后你碰到他的时候,你还会有种种的供养、称赞、随顺等等,虽然你还没有做,但是将来你总会做的嘛!每一个众生都承受到你的善功德,累积起来是很惊人的,所以普贤行愿的功德不可思议。

“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这里头有密意存在的,第八识就是自性普贤,第八识能够现起色身,你从无始劫以来,岂不是有无量的色身吗?这些色身面对一切的众生,每一个众生你都曾经在无量劫当中跟他们结缘,这就是“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你统统都在修这种礼敬。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就是说虚空如果有边际,我这个礼敬才会停掉。“而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果虚空没有边际,我这个礼敬就不会停掉,永远都在礼敬。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这里说要把众生度尽,把众生的业和烦恼全部清凈掉,我的礼敬才会停掉。简单地讲,就是把众生全部都度成佛,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的礼敬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每一个愿都有的,这几句话非常重要,等到你明心以后,你自然就知道这是跟第七、八识相应的,但是跟前六识不相应,因为前六识都有中断的时候,不可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也不可能无有疲厌。第八识一向都是清净,随时都在为你服务,所以不管你是否发了普贤行愿,它都一直在奉行普贤行愿,这是胜义谛的普贤行愿。第七识是恒审思量,当你发起真切的普贤行愿,第七识就会不间断地指挥其它七个识(前六识和第八识),合作无间地修持世俗谛的普贤行愿。

所以这个“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是第七识跟第八识才有可能做到,如果你发起真切的普贤行愿,你的第七识会时时记得要修普贤行愿,虽然你的五阴身心还是会累,但是你休息之后有了精神和体力,又会继续修习普贤行愿。

“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是作意,作意是一种没有语言文字的世界观,修礼敬诸佛所需要的作意,主要是“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要是你能够将这个法义理解得很透彻(胜解),乃至明心之后得到现观,这个作意就会成为第六识的无间作意(没有间断的世界观),换句话说,在第六识存在的时间,这个作意也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样子修会产生很惊人的功德力。

二者、称赞如来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一段讲称赞如来。“复次”,相当于“再者”,表示下面还有其他的话要说。请注意一下,这里讲“十方三世……极微尘数佛”,所以只要是有情,统统都是这里所讲的佛,包括草履虫、变形虫这些微生物。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这是说一切的微尘中,都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文字不难,但是要怎么理解呢?唯识经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谓的三界,是指三界万法,包括物理世界和组成物理世界的微尘。也就是说,每一颗微尘,其实都是由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共同出生与执持的,因为这个缘故,也可以说每颗微尘都有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在作用着。而第八识就是自性佛,所以说一切的微尘中,都有无量诸佛在转法轮。

“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就是大乘法的见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随便以哪一个众生为中心,都可以说这个众生是佛,然后其他的众生统统都是菩萨,这就是“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甚深胜解”是对佛法的胜解,了解得很清楚称之为胜解。“现前知见”就是当场我就知道是这个样子, 这是现量。看到这里,你就知道普贤行愿要明心之后才能明白它真正的意思,不然的话只能依赖圣教量。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辩才天女是一位天女,辩才非常好,就是很会讲话。“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个众生做了一件好事,你称赞他,这也是称赞如来。因为他跟佛没有两样,这里讲十方三世一切佛,包括未来佛,我们称赞众生,就是称赞未来佛。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舌根呢?这是从无始以来起算的,一直到无止无尽的未来,你当然会有无尽的舌根,也会有无尽的音声言辞海,可以称赞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你把每一个众生都当成佛,尽量称赞别人,不要去骂人。有时候不得不骂,但是你对他的恭敬心不要消失掉,请记得这一点,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部属,以及身分地位低下的人,甚至是小动物和虫蚁,都要保持恭敬的心态。如果有人要去做很坏的事情,你用粗暴的方式制止他,例如他拿着刀子要杀人,你把他打到不能动弹,这是可以的,重点在于你不能失去恭敬心。

再者,演说第八识的法义也可以说是称赞如来,因为第八识就是法身如来。甚至一切的语言文字音声,都可以说是在称赞如来,因为这全都是在显示第八识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苏东坡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它日如何举似人。”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因为众生就是佛,只要众生还没度尽,你当然会没完没了地一直称赞下去,度众生的事业要一直进行下去。

三者、广修供养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这里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以广修供养的对象包括一切众生。

“华”是“花”的古字。华云,就是很多的花浮在空中,像云一样。你要供养诸佛,要有神通的人才供养得到,佛坐在比较高的床座,你要把花送上去,就像云一样飘过去。鬘,是环状的东西,用珠宝或者鲜花结成项链。鬘云,就是很多的鬘浮在空中,像云一样。天音乐云,就是音乐也飘在空中,像云一样,具体是怎样我也不晓得。

伞盖,是像雨伞或帐蓬等能够遮挡太阳和风雨的东西,比方说佛陀或者善知识说法,你搭一个棚子,让他不要晒太阳,不要被雨淋湿,这个就是伞盖的供养。涂香,是涂在身上的,像是女人用的香水。在家菩萨可以涂香,用比较庄严、不会呛鼻的香,一方面可以掩盖自己的体味,一方面可以引发别人对你的好印象,用这样来摄受众生。末香,就是粉状的香。这些都浮在空中,像须弥山那么高大。

“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然”是“燃”的古字。你也供养很多的灯具,以现代来说,电灯也算在内。这个听起来很多,你可能会担心自己负担不起,其实你从无始以来的供养加起来,就超过这个量,未来你会供养更多。

有一句谚语说:“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所以讲这些供养“如须弥山、如大海水”还有一个意思:只要你有真诚恳切的心,一点点的供养,将来的果报就会像山海那么大。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以前有人看到有明心的菩萨很穷,他就产生怀疑:“菩萨应该有大福德,为什么明心的菩萨会穷成这个样子,是不是以前没有修布施?”其实不应该这么说。为什么呢?已经明心的菩萨随便讲一句话,你都受用不尽,即使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他都堪受得起,所以你不要说他没有福德,这样说很糟糕的。要知道,贫穷只是他示现出来的一个身相而已。

《证道歌》讲:“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大乘见道者随便演说一个法义,都是字字珠玑啊!如果他不告诉你的话,你用三个阿僧祗劫都不一定摸索得出来。所以你不要说:“我经营大事业,我很有钱,我是董事长,一年赚几个亿。为什么你这个菩萨穷成这个样子?”这种话不能讲。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是把布施供养的福德全部回向在道业上面,所以他可能穷得一贫如洗,但事实上他是人天福田,你还要说他没有福德,这完全倒过来了。(大众笑。)

没有明心的人,或者没有见道的人,你这么说还说得过去。已经见道的人,示现出来的贫贱富贵你都不能看,不然就落到身相去了。轻慢毁谤一个明心的菩萨罪过是很重的,所以一定要小心。其实,你如果能够视众生如佛,连一只小动物你都尊敬它,又怎么会轻慢毁谤明心的菩萨呢?只要你不取相分别,就不会造作恶业,把握这个重点,自然能够奉行戒律。

因为法供养太重要了,你如果很穷没有办法供养财物,单修法供养也可以。“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这个文字不难,所以我不解释,不然的话我们今天讲不完。但是你有能力的时候,不要悭贪不肯做财施,不然你的法供养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法供养的重点在于如说修行,有钱的人不要拿这个做为不肯财施的藉口。

“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这是形容法供养的功德,远远超过财物的供养,甚至完全没有办法做比较。“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因为法供养会让你从凡夫修成佛果。还有什么供养会超过这个?信受正确的佛法也是法供养,所以每次听完正确的佛法之后都可以回向,这是用法供养的功德而回向的。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其实如来不需要你供养,真正的如来是佛的法身(究竟佛的第八识),法身你要怎么去供养它?事实上法身是不受供的,如果勉强要讲受供的话,就是你自己可以依照佛法去修行,圆满成就自己的法身,这样子说供养法身,勉强说得过去。法身佛才是真正的如来,你拿香去供养祂,高兴的人是你自己,祂才不会对这个起贪。报身佛福德那么大,根本不需要你供养他。

应身佛来到人间,示现成人类的样子,让你去供养他,这是要让你种福德。事实上他福德那么大,哪里需要你去供养,连天人想要饮食都可以应念即至,何况是应身佛?他真正的希望,就是你要修行,所以如说修行叫做法供养,这个才是真供养。其他的供养,是蕴处界一时现起的假相,所以不是真供养。如说修行虽然是行蕴,也是一时现起的假相,但是它会熏成无漏法种,成就真实的佛身,所以说它是真供养。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个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未完待续)

(本文引自佛学杂志《实证佛教通讯》第三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