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衣中宝珠(017)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2020-04-01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15;15(9)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此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色」就是「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只要是物质和能量拼凑而成的东西,都叫「色」。色法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就会让我们受苦;会让我们受苦,就不是「我」。「苦即非我」这句话非常重要。因为它的反面就是说,有一个「我」是不受苦的。很多经典也都提到涅槃有四种特性「常、乐、我、净」,「我」是涅槃的别称,它是常住法,是不受苦乐的。完全没有苦,这才是真正的「乐」。

因为色法不是「我」,所以它也不是「我所」。这一推论的具体逻辑这里没有交代,按照印度人当时的观念,「我」是不受苦乐的,是轮回当中不变易的主体,所以没有办法讲「什么东西是属于它这个常住法所有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这是我」,其实是把五阴(色、受、想、行、识)当成是我。比如你有一部手机,你会说:「这是我的手机。」实际上,你一定是先把五阴当成我,然后又认为这部手机的所有权是属于这个五阴的,才会说「这是我的手机」。

如果你已经能够认定:五阴是无常法,是会让你受苦的,所以它不是生死轮回当中不变易、不受苦乐、不生不死的「我」。这样就能确定:五阴不是「我」。那么,这个手机是五阴的,而五阴不是常住法「我」,手机当然也不是「我的」。

「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能这样去观察的话,才叫「真实正观」。大家都知道,实证佛教特别注重方法论,而方法论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符合事实。观察的时候,要符合事实,然后才会得到符合事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说「真实正观」是所有的修行当中最重要的事。

对「色」观察之后,接下来便是依次观察「受、想、行、识」。对「色、受、想、行、识」无常的观察,在《实证佛教导论》第五章里有很仔细的介绍,大家可以自行参考。

大家要注意的是,经文有省略,但你的观行不能省略,统统都要逐一去确定。「色」的「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受」的「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要这样一个一个地观察,然后确定,排除合理的怀疑。

圣弟子能够这样观察,就会于色、受、想、行、识产生厌离。圣弟子是指初果以上的佛弟子,如果稍微放宽一点,初果向的人也说是圣弟子。但不能把凡夫也称为圣弟子,那就言过其实了。

你如实观察,就会发现色、受、想、行、识一定都有苦,既然有苦,你就会讨厌色、受、想、行、识,也就是说,你一定会讨厌五阴。你讨厌五阴,就不会企图从五阴当中去获得快乐,也不会乐于五阴的存在。这样,你就会解脱于五阴所产生的痛苦,五阴所产生的痛苦跟你没有关系。最终,你一定能得到究竟解脱,证得阿罗汉。能够得到解脱的人,一定会有真实的智慧。

有了真实智慧就能自己证明「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并且「自知不受后有」。这是说,我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不会再受到五阴的系缚,所有的清净行都已经修证完毕,该做的事情已经做成,可以自知自作证,我知道自己不会再有生死轮回。这是阿罗汉才具有的智慧。

需要注意的是,「梵行」就是清净行,这里指的是解脱道方面的清净行,而不是佛菩提道的清净行。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所作已作」《长阿含经》译为「所作已办」。「办」也是已经做成的意思。「自知不受后有」,就是说已经证得阿罗汉的人,他可以自知自作证,知道自己不会再有生死轮回,不需要找人来替他作证。

大家注意看,这一段经文从头到尾,都没有要求你修习禅定,而是教你观「五阴非我」,最后就能让你证得阿罗汉。《须深经》讲,阿罗汉有两种,一种是慧解脱,一种是俱解脱。俱解脱阿罗汉是指在慧和禅定两方面都得到解脱,所以叫做俱解脱。「俱」是「both 」的意思,定和慧两方面都具足。

阿罗汉只有这两种,并没有第三种阿罗汉叫做「定解脱阿罗汉」,只有定而没有慧,绝对没有这种阿罗汉。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只修观行,不修禅定,可以证得慧解脱阿罗汉果。但如果你兼修禅定和智慧,最后会证得俱解脱阿罗汉。但是你如果只修禅定,不修「五阴非我」的观行,绝对证不了初果,更不要说阿罗汉了。

只修禅定,不修观行,这不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如果一个修行人,从头到尾都不讲「五阴非我」,你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人不是佛教的修行人。这样讲绝不过分,经教的依据就在这里。

16;16(10)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一经和上一经差不多。区别在于,上一经是说,证阿罗汉的人可以替自己作证:不会再有生死轮回;这一经是说,世尊会帮他作证:他能够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