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家庭,累死都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后一种
原生家庭是何人都没办法回避的问题。《奇葩大会》就讨论了原生态家庭的话题。节目里,有个观点说得很对,长大以后,很多不顺心,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都跟原生家庭有关。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经意的发现,长大以后,生活中最大的心理障碍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小时候,如果很少获得夸奖跟表扬,长大后,可能你就会感觉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内心都带着点天生的自卑。而且要改变这种自卑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生家庭就好比是一个容器,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从家庭中汲取的是热情和爱意,还是冷漠跟愤怒。从爱跟鼓励中走出来的孩子,确实更容易变得出众。
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
01
01
夫妻不和,经常吵架
年轻的时候说:孩子还小怎么能离婚?
中年的时候说:孩子都那么大了离什么婚呢?
出轨的时候说:他不就是喝了点儿酒吗,忍忍就过去了……
吵架的时候说:老了总得有伴照应啊!
最后孩子在不幸福和争吵的环境中不开心时,
他们又说:我们都是为了你,才不离婚的!
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请别以孩子为借口好吗?
婚姻质量再低也不离婚
父母感情不好,会对孩子造成童年创伤,因为孩子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最爱的人互相伤害。
即便再不堪,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口不择言地互相怒骂,更不要迫使孩子选择立场,例如不要问年龄过小的孩子“你是跟着爸爸还是跟着妈妈”、“你觉得是爸爸的错还是妈妈的错”?
很多大人都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感受比大人敏感得多。这些“暴力”行为在孩子眼里都是致命的“毒药”,会在心里刻下一辈子的烙印。
婚姻需要两个人同舟共济、彼此扶持。只有夫妻两人通力合作,家这条船才能行驶得更稳,孩子才能抵达更幸福的彼岸。
02
总是否定孩子
总爱把别人的孩子跟自己孩子做比较,这对他来说伤害最大了,他就会觉得你根本就不重视他,一点都不喜欢他,你自己生的孩子不重视,反而处处夸别人孩子怎样怎样,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最近听过一句话:很多父母,都被孩子惯坏了,很少有人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喜好,只是一边拼命地灌输,一边恼怒地打击。
尤其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呈现出一种过度“攀比”的趋势:
你看看大龙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名,同样都是学习,你是怎么学的;
隔壁的李奶奶的孙女小兰这次舞蹈比赛拿了一等奖,送你去学舞蹈看看自己扭得啥样;
别的小孩学啥啥精,你一样也没少学,怎么就不如人呢;
……
父母的这种激励行为,本意只是想给孩子制造一种竞争氛围,希望孩子能以他人为榜样,学习别人的优点,超越别人,为父母争光争气。
事实上,很多孩子会因此挫败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非但不会发愤图强,更会在心中加固一个想法:我怎么做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总有一个小孩比我优秀。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
花有千百态,花开不同时。聪明的家长会成为孩子的伯乐,而非孩子人生的点评师。
03
过度溺爱
处处为孩子着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溺爱孩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殊不知,这种行为正一步步将孩子推向了悬崖边缘。
你对孩子无条件地宠爱,久而久之就成了理所当然,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表面上是一种满足和富养,实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空洞与贫瘠。
极端一点的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骄纵跋扈、唯我独尊、不尊重他人,甚至成为“妈宝男”、“啃老族”。
这些在年幼时被惯出来的毛病,往往会让孩子在以后吃到苦果。你宠溺孩子,这个世界不会宠溺他,你不管教孩子,总会有人替你好好管教。
成为孩子的“仆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能捧着他一辈子,舍不得让他吃眼前的苦,以后的人生只会更苦!过度溺爱孩子,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就要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保持人格独立,毕竟有些苦难还需孩子亲自去品尝。
04
不尊重孩子
所有让你不爽的事都是为你好,
偷看你日记因为你是我生的我有权利,
不让你早恋因为会耽误学习,
逼你打招呼因为你不能丢我的脸,
必须成为画家因为希望你替我完成梦想。
万事皆为你好,不管你愿不愿意。
孩子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纵然他需要父母的引导教育,但是不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他具有独立的人格。
05
不孝敬父母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户人家有三个人,也是三代人。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爷爷年老体弱,活在世上毫无用处,不如抛弃于深山算了。”
半夜,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正准备往下抛时,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了,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
父亲生气地说:“你这小子懂什么?连人都不要了,还要这破箩筐干什么?”
儿子说:“若把这箩筐也掷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
父亲闻之大为惊愕,尤如当头棒喝,大梦初醒!于是速速命儿子把老人抬回家中,好好瞻养,再也不敢有不孝之举了。
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看在眼里,一举一动都会去模仿,没人天生就是登徒浪子,衣冠枭獍从来就不是人类的所作所为。
年轻时种下什么样的因,老年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尚且做不到孝敬,又怎会让自己的孩子诚服!不尊重父母的人,本事再大,德行也难以服众。
孝敬长辈既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也是为自己的晚年留一条退路。
年轻时种下什么样的因,老年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尚且做不到孝敬,又怎会让自己的孩子诚服!不尊重父母的人,本事再大,德行也难以服众。
孝敬长辈既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也是为自己的晚年留一条退路。
大家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俗话总说孩子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这话一点没错。家庭如何,孩子便如何。以上五点,大家需要自省。
02
总是否定孩子
总爱把别人的孩子跟自己孩子做比较,这对他来说伤害最大了,他就会觉得你根本就不重视他,一点都不喜欢他,你自己生的孩子不重视,反而处处夸别人孩子怎样怎样,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最近听过一句话:很多父母,都被孩子惯坏了,很少有人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喜好,只是一边拼命地灌输,一边恼怒地打击。
尤其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呈现出一种过度“攀比”的趋势:
你看看大龙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名,同样都是学习,你是怎么学的;
隔壁的李奶奶的孙女小兰这次舞蹈比赛拿了一等奖,送你去学舞蹈看看自己扭得啥样;
别的小孩学啥啥精,你一样也没少学,怎么就不如人呢;
……
父母的这种激励行为,本意只是想给孩子制造一种竞争氛围,希望孩子能以他人为榜样,学习别人的优点,超越别人,为父母争光争气。
事实上,很多孩子会因此挫败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非但不会发愤图强,更会在心中加固一个想法:我怎么做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总有一个小孩比我优秀。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
花有千百态,花开不同时。聪明的家长会成为孩子的伯乐,而非孩子人生的点评师。
03
过度溺爱
处处为孩子着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溺爱孩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殊不知,这种行为正一步步将孩子推向了悬崖边缘。
你对孩子无条件地宠爱,久而久之就成了理所当然,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表面上是一种满足和富养,实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空洞与贫瘠。
极端一点的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骄纵跋扈、唯我独尊、不尊重他人,甚至成为“妈宝男”、“啃老族”。
这些在年幼时被惯出来的毛病,往往会让孩子在以后吃到苦果。你宠溺孩子,这个世界不会宠溺他,你不管教孩子,总会有人替你好好管教。
成为孩子的“仆人”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能捧着他一辈子,舍不得让他吃眼前的苦,以后的人生只会更苦!过度溺爱孩子,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就要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保持人格独立,毕竟有些苦难还需孩子亲自去品尝。
04
不尊重孩子
所有让你不爽的事都是为你好,
偷看你日记因为你是我生的我有权利,
不让你早恋因为会耽误学习,
逼你打招呼因为你不能丢我的脸,
必须成为画家因为希望你替我完成梦想。
万事皆为你好,不管你愿不愿意。
孩子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纵然他需要父母的引导教育,但是不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他具有独立的人格。
05
不孝敬父母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户人家有三个人,也是三代人。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你爷爷年老体弱,活在世上毫无用处,不如抛弃于深山算了。”
半夜,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正准备往下抛时,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了,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
父亲生气地说:“你这小子懂什么?连人都不要了,还要这破箩筐干什么?”
儿子说:“若把这箩筐也掷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
父亲闻之大为惊愕,尤如当头棒喝,大梦初醒!于是速速命儿子把老人抬回家中,好好瞻养,再也不敢有不孝之举了。
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看在眼里,一举一动都会去模仿,没人天生就是登徒浪子,衣冠枭獍从来就不是人类的所作所为。
年轻时种下什么样的因,老年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尚且做不到孝敬,又怎会让自己的孩子诚服!不尊重父母的人,本事再大,德行也难以服众。
孝敬长辈既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也是为自己的晚年留一条退路。
年轻时种下什么样的因,老年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尚且做不到孝敬,又怎会让自己的孩子诚服!不尊重父母的人,本事再大,德行也难以服众。
孝敬长辈既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也是为自己的晚年留一条退路。
大家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俗话总说孩子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这话一点没错。家庭如何,孩子便如何。以上五点,大家需要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