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佛禅
天天佛禅

必背的33条佛学基本名词汇集(收藏版!)

2020-03-21 天天佛禅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学基本名词汇集

一、一真法界:
二、二谛:真谛、俗谛
三、 三宝:佛、法、僧;
四、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三学:戒、定、慧
六、三资粮:信、愿、行
七、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八、三藏:经藏、律藏、论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1、经藏

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2、律藏

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3、论藏

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九、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1、 诸行无常

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

2、诸法无我

 是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没有我的实体;

3、涅槃寂静

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

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十、三福: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

1、人天福

——孝敬 慈悲 身善 口善 意善

2、二乘福

——三皈 自性三宝 住持三宝 严持戒律之精神和原则

3、大乘福

 (1)发菩提心 先断烦恼再度众生 

(2)深信念佛必定成佛 

(3)读诵大乘 

(4)劝进行者 

十一、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十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十三、 四圣谛:苦、集、灭、道  

1、苦谛

a、生苦:初出母胎,冷风割体,烦恼业力,众苦交集;

b、老苦:颜衰色变,体力减退,举止言行,皆不如意;

c、病苦:四大不调,精神欠和,身心受病,苦痛无安;

d、死苦:五蕴分散,神识相离,茫然自失,业境现前;

e、爱别离苦:亲族朋友,名位权利,一切爱乐,离失之时;

f、求不得苦:一切荣乐,可爱诸事,心生欲望,求之不得;

g、怨憎会苦:怨家仇人,及诸事物,相遇会见,心生不安;

h、五阴炽盛苦:身(色)心(受想行识)无常,变易炽盛。

2、集谛(无明)

a、 贪:名利财色,一切贪欲;

b、 嗔;嗔恚忿恨,嫉忌不平;

c、 痴: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3、灭谛

无明烦恼,集谛业断,我法执除,贪嗔痴尽,生死解脱,众苦云消,得寂灭境,安住涅槃。

4、道谛:即八正道

其中,四谛里又分迷界与悟界两因果。“苦”是迷界果,“集”是迷界因,“灭”是悟界果,“道”是悟界因;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

十四、四大菩萨

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

十五、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十六、四念处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十七、四正勤

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十八、四神足

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乐,勤神足是精进无间,心神足是一心正念,观神足是心不驰散;

十九、五根

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二十、五力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烽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这诸惑;

二十一、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二十二、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二十三、六和敬

1、见和同解 

2、戒和同修 

3、身和同住 

4、口和无诤 

5、意和同悦 

6、利和同均

二十四、 六度

1、布施 ——财富 聪明 健康 

2、持戒 

3、忍辱 

4、精进 

5、禅定 

6、般若

二十五、七觉支

又名七菩提分或七觉分。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1、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2、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4、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

5、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7、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二十六、八宗

1、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著禅定而不离禅定

2、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开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3、唯识(法相):建立一切,说八识如来藏等,接引畏空众生

4、天台:三止三观,建立如来禅方便程序

5、华严:华藏世界重重无尽,世界一切清静...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6、三论:否定否定,破人法执

7、成实:三心、二谛、二空

8、净土:佛我互感,信心而往生

(注:以上所答,为祖龙树菩萨之八宗)

二十七、八关斋戒

一日一夜受持以下八法: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脂粉香水,不穿华丽的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七不睡卧高大床褥,八不非时食(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二十八、十善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二十九、十愿

 1、礼敬诸佛

2、称赞如来

3、广修供养——弘扬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即是最殊胜最圆满之供养

4、忏悔业障——称念阿弥陀佛能消一切罪障 

5、随喜功德 

6、请转法轮 

7、请佛住世 

8、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

10、普皆回向

三十、 十二因缘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

1、无明: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

2、行:造作诸业;

3、识:业识投胎;

4、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

6、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7、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

8、爱:对境生爱欲;

9、取:追求造作;

10、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

11、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12、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三十一、三十七菩提道品

(一)四辨分(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身辨分,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  

2、受念分,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  

3、心念分,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  

4、法念分,观诸法因缘生,无自主自在之性,是为诸法无我。

(二)四净勤(四正勤)

1、灭已生之恶

2、增已生之善

3、避未生之恶。

4、学未生之善。

(三)四愿(四如意足、四神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1、定愿,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  

2、精进愿,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  

3、念愿,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  

4、虑愿,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四)五修(五根:信、进、念、定、慧)

1、修信,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

2、修精进,修于正法,无间无杂。  

3、修念,乃于正法记忆不忘。  

4、修定,摄心不散,一心寂定,是为定根。  

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是为慧根。

(五)五念(五力:信、进、念、定、慧)

1、念信,信念增长,能破诸疑惑。

2、念精进,精进念增长,能破身心懈怠。  

3、念念,念念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念定,定念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  

5、念慧,慧念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

(六)七觉支

1、念觉知,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  

2、择法觉知,能拣择诸法之真伪。  

3、精进觉知,修诸道法,无有间杂。  

4、喜觉知,契悟真法,心得欢喜。  

5、避觉知,能分辨所修之道法。  

6、顿觉知,能觉了所发之禅定。  

7、去觉知,能断除诸见烦恼。

(七)八净行(八正道)

1、净精进,修诸道行,能无间杂。

2、净定,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  

3、净虑,心无邪念。  

4、净念,能专心忆念。  

5、净业,住于清净善业。  

6、净见,能见真理。善法。  

7、净语,言无虚妄。  

8、净命,以正当方式生活。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俱舍论卷二十五·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六·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下]

三十二、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大愿力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三十三、药师佛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