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都有无量无边的业障,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这一生当中所遇到的,不管是顺境或逆境都要感恩。可能有人会想,他对我不好,对我有所亏欠,怎么有办法感恩?其实要感恩。因为对方让我们有机会可以还债,让我们消业障、增福德。同时,这样的境缘,正是让我们修忍辱的好机会,是修行上的一种庄严。因此,佛陀说,“人家对我们无理的对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恩惠”。有的修行人,虽然修行,但不晓得修行的真正意义,还是跟过去世俗的习性、观念一样,认为他对我无理。一般来讲,无理一定要讨一个公道,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但对修行人来说,别人的无理,正是我们偿还业债的时候,别人的无理正是让我们修忍辱度的时候,别人的无理正是让我们增加功德的时候,别人的无理正是让我们实践“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时候。所以不应该计较、甚至愤恨在心。因为有菩提存心,所以看一切众生都比宝物还要可贵,就像刚刚所讲的,“以善为宝,以仁亲为宝”,那修行人就是“以众生为宝”,珍惜众生,从内心深处,想为众生带来利益、带来安乐。有好处、有利益、有成就的、有成功的,都默默地、主动地奉献给对方;对方有过失、有苦恼、有亏损、有失败,就主动地、默默地承担,这才是修行人。如果遇到无理、非理的对待,修行人只会对他生起大悲心,是不会生起嗔恨心的,如果生嗔恨心那就不是一个修行人了。当然,我们是凡夫,说要完全生起大悲心是不容易的,可是至少要做到“不含怨过日落”。一有不好的念头,起情绪、发牢骚、愤恨的念头,就立即反观自照,立刻把嗔恨心消除。很多人都是习气做主,受情绪掌控,可是一个修行人,必须要理性当家,而不是情绪当家,要“理性而不情绪,慈悲而不嗔恨”,凡事要往正面去思惟,绝不可朝负面思惟。不管对象、事件是如何,只要往正面思惟,就会带来正面的效果;如果往负面思惟,就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凡事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面对镜子,镜子所显现的,就是我们所展现的——好、坏、美、丑、宽容、计较,我们的身口意就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处的环境、他人对我是好是坏,都是我们自己感召来的,如果我们没有那样的业力,是不可能感召来这种环境的。因此每个人必须为他自己所遇到的负完全的责任,其实这也是佛法中有关信解三世因果业报的根本道理,相信因果的佛教徒,自然会朝此方向去实践。也就是说,我们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我们都有责任,而且应该负起全部的责任。因为这都跟我们的业力有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反观自省、自我忏悔,而不是去责备外界的人、事、地、物。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大德教言 | 佛学问答 | 正知正见
- 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ཆོས་ལུགས་ཀྱིས་འཛམ་གླིང་བདེ་ལ་འགོད་པར་སྨོན། -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