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妥妥活过百岁?养生秘法第一节必须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让你身心越来越健康的念佛窍诀!
如果你业障太重,妄想心太多,那就用印祖提倡的十念记数,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治妄想。
印祖的十念记数法,就是念佛的时候,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而不能二十、三十、一百、一千,这样念不行的,太累了,不容易入静。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念佛方法,既可以摄心,又很轻松不会太累,你只要全神贯注去计数,从一数到十、从一数到十,这样你只要一打妄想,计数肯定就记错了、乱掉了。
如果乱掉了就不要再记下去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念到哪里了,还要往下记数,那就闹笑话了,我想天下应该没有这么糊涂的人吧!乱掉了你就重新来,再从一数到十。
有些人可能连数了十回八回都乱掉了,那没办法,你只有重新来。你不能糊里糊涂地念,那不行,肯定要重新来。就是念了十次百次,如果都没念成功,你还得重新来。我想天下应该没有妄想这么多的人吧!
有些人从一到十这样记也很吃力,更轻松的一种方法就是从一到五,从五到十,分开来记,分两次。这样就更容易一点。
十念记数还可以分三次,就是三三四。先念三句,接着三句,最后四句,心里清清楚楚,念完最后四句的时候,你清清楚楚已经念了四句了,就这样三三四,三三四,一直这样念就行。
三三四念佛非常简单,一般最好是念六个字,念四个字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就四个字,最好都念六个字,或者念佛快完的时候念四个字,印祖讲这也是可以的。
这里示范一下三三四,比如说以四个字四字佛号来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是四句。就这样三三四,没有什么特别难、特别高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计数念佛从一数到十,或者更简单的两种——从一数到五、从五数到十,或者三三四的念佛,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记得清清楚楚的,这样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念佛的时候心里会非常清净。为什么许多人身体不好,甚至睡觉都睡不好,经常做乱糟糟的梦,睡眠质量很差?就是因为妄想太多。
念佛不用说将来往生的利益,这一世对你的身心方面也都有极大的利益。通过印祖告诉我们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念佛,妄想就没地方落脚了,想产生也产生不了。
先从五分钟开始,不要太长了,刚开始时次数多一点,时间短一点,从一数到十,这样念下去,如果妄想在五分钟内几乎起不来,念完你就感觉心里就会特别清净,精神更好。
印祖在《文钞》中说,计数念法是可以养神的,越念精神会越健旺,身体会越来越好,睡眠也越来越好,身体乃至心里的疾病通过这样念佛,再加上还有佛力的加持,使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上,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现在这个时代,亚健康、睡眠不好、神经衰弱的人比比皆是,但你只要老老实实用印祖的这个计数念法,念不了多少天肯定就会有体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乃至刚才说的那些症状都会有所改善。
印祖在《文钞》中讲,平时在动的时候可以拿着念珠,打坐的时候拿着念珠就不合适了,因为手指头掐念珠的时候,手跟心是相连的,手指头动时心也会动,这样打坐心就静不下来。
但是从一数到十计数念佛不用念珠去计数,手也不用动,心里头记就行了,这样不会以身扰心,不用这么累,心容易静下来,精神也会越来越健旺,因为你这样专心念的时候就不会打妄想。
我们许多人身体不好,就是因为被自己内耗了,妄想打多了。妄想太多了自然身体不好。不要小看妄想,这些妄想、精神散乱对我们身体影响最大,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同时又会反作用影响心理,生理和心理是互相关联的。
中医医学上这样讲,西医也这样讲,乃至于佛教《俱舍论》这些小乘的经典中也是这样讲的,身心会互相影响。我们现在就通过心上念佛的净土修法,影响你的身体。
念佛人最大的忌讳竟是它!
系心一佛,系是系念,我们讲挂念,心里头要常常挂念佛,不要挂念人。
再亲的人都不能挂念,再喜欢、再爱的人不可以。
为什么?
这叫情执,有这个挂念,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有的念佛念得功夫很好,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 情执没放下。
临命终时他不想佛,他挂念那个人,他还没看见那人,这是念佛人最大的忌讳。
挂念有什么用?
一口气不来,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不会再见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想通。
你所亲爱的人,要劝他念佛,心里要想佛,别想人,将来到极乐世界不就永远在一起了吗?
到极乐世界,人皆无量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在晚年,愈是到晚年情执愈重,对儿子情执淡了,对孙子情执很重,儿子放下了,孙子放不下,真有。
所以要真放下,我们要真的是一心一意,我们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会合。
此地志同道合,将来到极乐世界,我们在一起依然是一个和合僧团,这就对了。
所以把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关系,统统变成极乐世界的同修、同伴,要有这个念头。
我们亲密的朋友,问他喜不喜欢你 ?
喜欢你,将来一起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常常在一起。
不到极乐世界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十法界里面事情全解决了,全都没有了。
心灵的“修缮”
文/胡茂全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围许多人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于是便走马灯似地变换工作,寻找发财的机会。
谁知事与愿违,到头来仍一事无成,爱情也布满伤痕,自己又患上严重的忧郁症。
我仍觉得是工作不称心,环境不如意造成的,总认为机遇太少了,抱怨生活对自己太刻薄了。
春节前,母亲连打几个电话催促我回家过年,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失意,决定回家看望二老。
正月十五当天,母亲说带我去寺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
我不信佛,用泥土烧制的菩萨怎能庇佑世人? 简直荒唐可笑。但拗不过母亲的一番心意,只得随行。
满山的翠竹青松郁郁蕴葱,山石溪涧下流水潺潺,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虽是冬季,却蕴藏着勃勃生机。
唯独的一条山道旁,竖着一块小木牌“寺庙修缮,香客进山,请自带两块砖头上山”。
我看了暗自好笑,上山后肯定要求捐钱捐物,真会巧立名目,借菩萨要钱啊。
我摇摇头,决定空手上山,到时候捐几百块钱算了。母亲弯腰拾起四块砖头,执意带上山,砖头被母亲捧在怀里,仿佛抱着襁褓中的我,眼里充满虔诚和慈爱。我赶忙上前,把四块砖头全都接下来,一步一步气喘吁吁顺着石阶登到山顶。
寺宇略显陈旧,正殿供着大小六尊菩萨,寺里只有几个和尚,都慈眉善目一脸和气,我随母亲跪拜烧香许愿求签之后,已近中午。我和母亲准备下山,老和尚双手合一念道:“阿弥陀佛,两位请稍等。”
想必是和尚提醒我忘了捐钱,我掏出两百块钱,正四处寻找功德箱,老和尚一见,慌忙摆手说:“不用,不用,山中有山泉,菜地里有蔬菜,民政局有专拔的粮食,我们的生活膳食已经足够,不用破费。现在到吃中饭时间,我只是想留你们简单用些斋饭。”
后院的厨房是用砖头和石棉瓦搭的一个简易棚子,桌上的菜肴称不上丰盛,却也精致可人,散发出自然的清香,诱人食欲。
一盘清炒菠菜、一碗红烧豆腐、一盘黑木耳炒青椒、一碗干笋焖酸黄瓜,一钵紫菜汤,饭是糙米饭,茶是野山茶。
奇怪的是,对于无肉不欢的我来说,这顿素宴竟然吃的非常尽兴,胃口大增。
品茶时,老和尚向我讲述,其实往山上运砖,不是寺庙修缮,而是劝人修善,劝世人莫忘举手之劳小善施行的道理。若砖头够用,明年就掘一口井,井台篆刻“人心向善饮水思源”几个大字。
听完老和尚一番话,望着林间的果圃菜地,花鸟丛林,我不禁豁然开明。
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正是欲望过多希冀过甚,与人攀比之下,心态不能平和。
和尚们居庙堂之中,山林之上,不贪图富贵安逸,不计较利益得失,清心寡欲自给自立的情怀,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境界,和气待人与人为善的心志,才是人生最快乐的缘由啊。
念佛可以百病不侵?其实,这只是个传说!
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
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
《普贤行愿品》在《忏悔业障》这一章中提到,无量劫以来,我们由贪嗔痴鼓动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是无量无边的。
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也容纳不了。我们无量劫所造作的恶业,怎么可能因今生少许的修行就能够消得掉呢?
蕅益大师对此也有一个非常透彻的论述。每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功德很大。
如果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那一天就要消很多业障了。如果不仅一天念十万,是尽形寿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这是把我们凡夫众生的修行推到极致了。
好,那么能够消多少业障呢?这样子修行也不能消掉无量劫以来所造作恶业的百千万亿分之一。
所以有病是正常的,凡夫众生有这个四大的色身,他必然会生病的。地水火风它的体性是相互冲突的,水火是不能相容的,相互冲突的情况下一旦不协调,马上就会得病。这是从我们的业报身来看的。
再从我们的业障来看,我们阿赖耶识造作的种种的业障、恶业,在阿赖耶识里都有恶业种子。这个种子都是致病的病灶。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在所难免。
佛陀也示现生病。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萨过来之后,他方佛就让菩萨来问讯世尊,都说少病少恼、衣食自在否?所以,有这个身体必然就有病,有这样八识的妄心必然就有烦恼,这是我们的常态。
因此,我们不要看到出家僧众或是居士修行后还生病就大惊小怪。我们不要去在意他有病无病,而要看他今生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能不能稳操往生净土的船票,这才是大事因缘。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得重病、得绝症也都没有问题。况且得一些病还是好事,一个人太健康了,太强壮了,而又没有道心,他造的恶业会更大。
我们看到很多人往往是得了重病住院的时候,才回光返照,才有一点忏悔意识,才不敢去造恶。这个世间是以八苦为师,病苦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
在生病临终的时候,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做得了主的,所以就要靠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他在我们临命终时会加持我们,能够让我们身心安稳、如入禅定、自在往生。
很多念佛持咒多年的人仍然会感觉一点功夫没有,甚至身体反而还越来越差(道家讲“开口神气散”的缘故),
这基本都是没有掌握念诵的核心要点,也就是不懂得如何做到——金刚念诵。
念佛持咒多年却没工夫?这里有一个具有超级威力的修炼方法给你!
我每当看到念佛、念咒不得要领的朋友就会非常替他们可惜。
我就以我所学和经验给大家报告一下:
想念佛、持咒有力量,有功效,那是非要学会金刚念诵不可的。
现在很多修行的人不太重视金刚念诵,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金刚念诵,那是非常可惜。
我先简要说明一下金刚念诵的要点:
1.无论念佛念咒,都要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也就是一口气能念多久念多久。
比如一个咒子你一口气能念10遍那就尽量不要只念9遍,总之要念到这口气完全出尽为好。
2.一口气出尽后,要闭住嘴,不能用嘴吸气,而是要用鼻子自然吸气。
同时在吸气时候最好意念也在继续念咒,而不要空过。
记住这个吸气尽量让身体自然吸气,而不要刻意吸气,事实上,人在一口气出完后身体会本能地进气的,就是这样自然让肺呼吸最好。
等气吸足了,就继续念咒,如果在吸气时候意念在念咒,那么念到哪里就接上继续念就好。
3.从始至终,耳朵都要认真地听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声音,而不要去理会其他外部声音,这很重要。
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识),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有工夫就几乎不可能。大家赶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里。
4.念诵时候要尽量用胸腔或者腹腔发声,而不要用喉咙发声,因为如果你用喉咙发声很快喉咙就会哑了,而且你是声音如果不能震动你的身体,那也起不到打通经脉转化色身的作用。
金刚念诵的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咒,喉咙也不会哑。
5.以上要点做好后,就开始尽量做到嘴唇和牙齿尽量不动,只靠舌头弹动发音,同时念诵时候舌头不要碰到嘴里的其他部位。
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念诵的很轻灵,念诵的很快速,当然这是比较高级的功夫,初学金刚念诵的朋友不要苛求做到这点。
6.念诵的时候尽量不要只用一个声调,而要高低起伏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咒音震动全身经脉,进而打通,转化。
7.初学金刚念诵的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会觉得声音压制在喉咙里出不来,甚至不太舒服,这很正常,不必害怕。
以我和很多人经验,只要精进用功,时间长了你的喉咙气脉会打通,之后你再念诵就会很舒服了。喉咙打通后,你身体的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打通,当然这非一日之功。
8.每一句咒,每个发音都要很认真地念,很认真地听,这样功夫长的才快。
我举个例子,念咒如同练射箭,如果你每一箭都很用心地对着靶心射,几年苦功下来就可以成为神箭手,但是如果你每一箭都是很随意地乱射,练了几十年后多少也会有些功夫,但成不了神箭手。
9.当以上要点都做好以后,就要开始追求念诵的速度,金刚念诵一定要在高速念诵的时候才会显出最大威力。
我这里说的快速不是一般的快念,而是不可思议快速。
比如一句佛号或者一句咒,一般人念诵的话可能会到每小时几百遍,几千遍但如果要想通过金刚念诵做到转化色身,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可能是每小时几万遍,几十万遍。。。不要以为这是神话。
总结:金刚念诵就是最高级的气功,金刚念诵的好,可以凭咒音打通全身气脉,那效果是不可思议的,不止是治病强身,最最关键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附:
首愚法师开示金刚念诵要决
一、安般修炼
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安般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换气时务必把嘴巴闭起来,或慢慢吸,或一吸进来就停住,等气满了再跟大家念诵。
而吸气的时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达到唇齿不动,首先,要练习一口气一口气念。一口气能念几句就念几句,念到必须换气了,就把嘴巴闭起来,再用鼻子吸气,懂得这个方法,对身体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二、配合呼吸
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呼吸的气来念,一句连一句的,中间不要呼吸,只用舌头和嘴巴发音,这样无形中身体内部也在呼吸。
念到这一口气实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瘪了,这时候就让它松弛下来,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吸气;让它自己吸气。就像以尼龙奶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没有空气,奶瓶不是都瘪了吗?
而当你嘴巴一放松,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就是最自然的气功。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调整好了。此时一点妄念都没有了,因为呼吸都来不及,还有时间乱想吗?
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复始,一口气一口气的,慢慢从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来越增强,经常这样练,就会达到“气满不思食”,当然这并不是肠胃有毛病。
三、都摄六根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体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么长,中间短一点就可以休息了,根据这个原理不断练下去,身体自然会有改善。
念诵的时候要“都摄六根”,眼睛开着没关系,但是眼神要收回来,收回到自己内在,乃至收回到后脑,收回到与虚空合一。
四、念兹在兹
一般念佛念到最后,喉咙都会沙哑,这是念佛的方法错了。正确念佛的方法是念兹在兹,轻松自如的。
金刚念诵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无相、无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动。初步的功力达不到时,嘴唇微微动也无妨。
五、体、相、用
金刚念诵具有其“体、相、用”。其“体”实际上即是大般若。一边念诵,一边把身心放松、放空灵。能与“空、无相、无我”相应。
当下,你念出来的佛号或咒语就不一样了。倘若你有懂得以“唇齿不动”去发音,让“气”慢慢从丹田一股股的上来,清清楚楚的,对于身心的调和,效果就更殊胜了。
“唇齿不动”是金刚念诵的“相”,而金刚念诵的妙“用”则是念到某个时候,全身气脉都会发动。这时,自然会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慢慢让你达到“心气合一,能所双亡”。
所以金刚念诵就是地地道道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最极点了。
六、转化“四大”
金刚念诵念得好,全身暖相就起来了,身体感觉非常舒服、非常畅快,大冷天一点都不觉得寒意,大热天也一点都不觉得烦躁。
金刚念诵是使“四大”转化的总关键;同时也是净化报身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刚念诵的要领,整个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灵的光明中。即使尚未达到,各位亦应在意境上先做观想。观想久了,自然达到身心两调的效果。
——(节选)
.
早病是福,疾病就是菩提树
作者:舒和医生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精进修行、佛光普照的高僧大德,定会菩萨保佑、百病不生。然而,我在给寺庙的一位高僧诊病之后,却有了让我非常震撼的新思考。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是一位寺庙的主持。他看上去脸色晦暗、满面憔悴,而且这种晦暗似乎是很多很多年的积淀,而不是突发的疾病所致。虽然他只有六十出头,但看上去却像七十岁以上,特别显老。
我仔细为他摸脉、看舌和问诊后,发现他的脉跳动很缓慢、沉涩,说明他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先天不足之像颇为明显,应该是疾病不断。
最后,我综合分析了他身上的很多症状后,认为他的病根儿很可能是寒湿、血瘀,于是我问老人家:是不是有疼痛的症状?而且是冷痛、刺痛,痛起来晚上很明显会加剧……
老人连连点了点头,我继续询问老人家的其他情况,原来,老人先天体质非常不好,小时候频发大病,几度从死亡线上抢回性命。很多名医给他看过病,都说他体质太差难活过青年,甚至还有人说他必少年夭折。
后来,他跟随一位云游的和尚学习打坐、易筋经,变成了“大病不多,小病不断”,直到年过六十,居然把多位名医的“断言”给推翻了。
我根据老人家当前的病症,给他开出了《伤寒论》里面的两张名方: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其功能是边袪寒边活血,会让老人的冷痛症状减轻一些。老人家接过处方,向我微笑致谢。
那天我正好带着一位研究生跟我抄方实习,只见年轻的他满脸疑惑,一副想问而又不敢问的表情。老僧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对这位研究生说“有什么疑惑你就问吧。”
研究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人家平和地对他说:“你肯定想问:为什么你们出家人天天念佛读经,菩萨却没有保佑你们百病不生啊?”
研究生很坦诚地点了点头,他说他对出家人心底里非常尊重,但这个疑惑的确让他感到费解,他也曾见到很多名寺的主持,大多是相貌圆满、无诸横病。
“有此结果,必有其因。因果循环,该病就病”,老人家微笑着对他讲:“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先天,我体质先天不足,注定我该是百病丛生之人。
那些名医判断得没错,我的寿命按正常的活法,可能超不过二十岁。但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这四十多年的寿命,可是我自己修来的。你看我现在活到六十,是不是相当于普通人活到100多岁了……”老人家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送给那位年轻的研究生几句话:
“心平气和,百病不畏,早病、有病是福,疾病就是我们的菩提树啊。”
老人那平和而有力量的声音,让我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触动。我思考了良久良久。
我回忆起南怀瑾先生一本书里关于“前世今生、因果报应”的阐释,意思是:人是否有前世,不好考究。但是,你自己的当世一生,不妨也分前后,如果前半生造下了“因”,后半生就要受这个“果”,因果报应,历试不爽……
人的健康一生,何尝不是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因果报应”呢?
●偏爱冷饮冰啤或辛辣食物,容易产生寒病或热病的病因;
●嗜好大鱼大肉、甜食美酒,就容易种下“湿病”的种子;
●疏于运动和养生,更会使得气血不畅,疾病丛生。
......
这些都会使得人的“精气神”遭受重创。最可怕的是,这些病因的恶果不会马上显现,而有可能在你的体内潜伏很长时间之后,才悄然“变成”当下疾病的症状。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自己的“健康因果”做了生动的反思:.
“自己在小时候,就不愿意上体育课,不喜欢运动,和足球、篮球‘绝缘’,那时候,觉得能逃避一节体育课、能逃避一次集体的晨跑,是莫大的幸福。”
——实际上,多数孩子会和我当时的想法差不多。逃过一次晨跑,躲在被窝里睡个懒觉,该是多么大的幸福,能够在其他孩子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绝对有种‘占了很大便宜’的感觉。
早晨少跑一次步,能够在第二天、下个月、下一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什么影响也没有!正如同你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少做、多做一道习题,并不会对你的高考分数产生什么影响一样。
不过,有因就一定有果,小时候‘逃避一次晨跑’的‘因’,没有‘报应’在第二天,而可能报应在几年、十几年后某一天的某次不舒服。
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是不是小时候‘逃掉一次晨跑’的因缘种子,在很多后,像一粒微尘一样,飘落到了诸多日夜之后的我的身上。
自己从小不愿意锻炼、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种子’每天都有十几粒,日积月累,这几十万粒“因”飘过时间、空间的隧道,成为今日我身上的‘果’。
——即便在我30岁的时候,这个‘果’都没有任何痕迹,但是,当到了接近40岁的时候,我品尝到了‘果’,却忘记了久远劫来的‘因’。
因果的报应,已成为无法逆转的事实,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当下的‘因’正在造就未来十年后的‘果’。有时候,在操场上看到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拖着迟缓的身子在阳光下散步,我从来都是熟视无睹。
没有几个人会从他们身上看到:那就是自己将来多年后的身影。实际上,自己在老龄之后能否迟缓走动而不是坐到轮椅上,我们都不敢打包票!
往者已逝不可追,当下你的所作所为,就成为你明日、后年、老年的因果报应的‘种子’,从今天就开始好好珍惜自己,把养生的“因”,变成未来某一时刻的“果实”吧。”
这位朋友的感悟,相信是很多人都在脑海中闪现过的同样念头。也会有人反驳说“你看有些人,抽烟喝酒、大吃大喝,身体特健康,而有人小心谨慎,这不吃那不吃,还天天锻炼,可照样经常生病,这又该怎样解释呢?”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的确经常看到这样的“不合理但真实存在”的情形,原因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一个人先天体质(主要是父母乃至家族遗传的原因)的差异。
比如说,这位老僧,先天就是严重的虚寒、血瘀体质,这就像一个人的相貌一样,受之于父母,相貌的丑和美,想要有根本性改变可谓难于上青天,人的体质也是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遗传占健康因素的15%,这是针对多数人的平均结果。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像这位老僧的先天体质,是容易引发大病、重病的寒瘀体质,是典型的“大病不断”类型。有些经常住院、经常手术的老病号经常埋怨自己的“命苦”,从体质的角度来说,的确是这样。
很多大病,关涉你“上半生(青少年时代)”乃至前世家族的基因遗传。所以,生了病,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平心静气,甚至充满感恩,因为埋下的“种子”,迟早结出“果子”,不生这种病,定会生那种病;今年不生病,后年也会生。
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后天的每一次或小或大的疾病,何尝不是提醒我们修身养性的谆谆告诫呢?老僧说“早病、有病是福”,只有最诚挚的朋友才会给你忠言逆耳的不断提醒呢!
既然先天遗传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只能靠后天的养生来调整自己的健康。我们可以像那位老僧一样,把疾病当成自己的修身养性的“菩提树”。从当下开始,运用本书(注:指《求实养虚不生病》)给您提供的“精气神”三宝全面养生方案,让自己的后天身体得以天天补养。
无论您年龄多大,养生都绝对不晚。佛经上讲,“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注:出处为《六祖坛经》)今天你种下了养生的种子,虽然不是明天、后天而可能是明年后年,但你一定能够收获健康的果实。
这就是健康的“因果报应”,适用于老僧,也适用于你我每个普通人!
.......................................................................................
——出处:禹州千草堂(laozhu614)
千草堂谈养生 第一章 《管理欲望》
第一节 房事
笔者的太姥爷,在民国前期,于药都禹州西街开设“存济堂膏药”(即千草堂前身),融南北中医外治之法于一堂。
近年来,笔者三代人致力于恢复传统秘膏的制作,同时将家传心法陆续整理。关于养生这一块,依古人训,不敢敝帚自珍,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本文为第一篇:《管理欲望:房事》
一、
人的一生,最基础的两件事:吃饭,房事。
吃饭,是为了活命;
房事,是为了繁衍。
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本末倒置,以妄为常。
吃饭,吃各种刺激的,为了享受口欲;房事,搞各种花样的,为了享受接触欲、占有欲。于是,就为各种病埋下了根子。
二、
男孩子八岁开始,肾气开始坚实,头发茂盛生长,牙齿更换。
到了十六岁,肾气茂盛,开始化为精气往外冒,出现遗精。
精,是血的精华;
气,是精的引导;
念头,又影响着气。
所以,一二十岁的男孩血气旺盛,容易推动精的溢出。
如果这个年纪,缺乏节制,煽动情欲,容易房事交接无度。就如花园里的花,凡是开得早的,一定先凋谢。更何况有些人先天体弱。
古代的大医,建议男子三十岁才结婚,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三、
有些男孩,不到十六岁就开始行房。
这时,他的肾精还未真正牢固,就泻了出去,随即伤及五脏,造成日后各种奇怪的疾病。
等到这类人到了四十岁左右,开始阳痿,但心瘾还在,于是强行行房,往往就要用药了,但常还未交接即先泄精。
年纪再大一些,肾精越来越衰弱,心神反而更飘忽,于是仍无法节制。但这时,肾精已经没“粮草”了,怎么办?
身体就会调动脏腑的精气,化为生殖之精,去做作。
再进一步,脏腑之精也枯竭了,身体就会调动骨髓里的精气,去上前线冲杀。
当人的脏腑之精枯竭,首先会出现小便淋漓,热涩发痛,大便干涩,肠道燥结的症状;
当人的骨髓之精枯竭,会现出头倾斜低重,无力抬举,腿脚发软,行走乏力,以及腰脊疼痛的症状。
至此时,人基本就是半个行尸走肉了,大限不远。
所以,古代真人吕洞宾有一首诗,说的明白: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伏剑斩愚夫,
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年轻人看了可能没感觉,三四十岁以上的男同志,拿自己的身体现状与上述过程,对照一下,看是不是这样?
男人伤精,为什么会小便淋痛,大便干涩?
因为肾开窍于二阴。前列腺溺塞,是气病;后庭难过,是血病。
补其气,则津液通行。
补其血,则肠道开通且滋润。我们千草堂一般用扶阳益火膏。
四、
当人的肾精受损到上述程度时,神开始不稳,魂开始乱,魄力不足。就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出现。
比如男子经常做淫梦,经常泄精;女子经常做淫梦,甚至梦中怀孕。
还有更进一步的情况。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不像现在的城市灯火通宵,“阳气”“亢奋”,常有人因为这种淫气相感,召感来一些说不清楚的东西,中医称之为“邪魅”,以至于病人神志昏迷发狂,日久不愈。
现在偏远一些的农村也还有这种现象。
这时,往往会找来巫师神婆来助阵,有的有效,有的无效,为什么?除却骗子的因素外,主要是这类情况本身就很难处理,除非这人真的得道,才能驱赶。
五、
治疗上述的情况,用药调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事人要节制欲望、修养德性。
如果你有上述的状况,这八个字对你来说,就不是空泛的大道理。
就是秘方,就是最好的良药。
那你会问:该怎么着手呢?
先要从慎独开始。
这类的患者,是基本管不住自己的念头的。管不住自己的念头,也就管不住自己的言语、行为。
虽然明知道危害,但言语还要撩,行为还要做。
所以,古人有训:服药千日,不如独宿一宵。
为什么呢?
你一个人真独处了,即使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因为缺乏交接的缘,无处着手,心火也就落下去了。
六、
男子十六岁肾精通,到六十四岁肾精枯竭;
女子十四岁肾精通,到四十九岁绝经;
人刚生出来时,虽然形体俱全,但精血未长成,必须经过乳哺的养育、水谷的滋养,日日月月年年,生生长长发发,到了十几岁才算成了。
长的是如此艰难,但要去挥霍,就容易的很。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日子,普通人去过过试试,要不了三两年,甚至要不了几个月,立刻大衰。
这也是为何有一部分人早死的原因。
你或许觉得这是耸人听闻,因为周围听说过喝酒喝死,抽烟抽死,很少听过因为这事完蛋的。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诡异的现象:有一些外表强壮的男性,四五十岁,正值壮年,突然急病死了。
如果有条件深究,会发现,不管他是因何急症走的,这其中,很有一部分,不只三两个女朋友。
这在历史中从来不少见,只不过常人更熟悉的字眼叫做: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不知怎么的,男性会有一个很吊诡的观念:谁情人多,反而显得谁牛逼。大家很羡慕。
……
唉,你知道古代名士,如果碰到过不去的大坎儿,比如国破家亡,比如得罪不得了的人,他会选择一种死法:醇酒美人。就是日日醉酒,夜夜当新郎。要不了两三年,必死无疑。
你还觉得左拥右抱很威风吗?
七、
房事交接多,则伤筋;施泻多,则伤精。
筋伤则阳虚易痿;精伤则阴虚易举。
阴阳俱虚,则时举时痿,精液自出。
这些状况,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自己。
如果这时,你能猛然醒悟过来。拿出莫大的魄力,远离纵欲、意淫!
使心神清净,用健康的爱好来调和生活,合适的药食滋养身体,以精气神为上药补上亏虚。
那么屋子虽然漏了,还能补回来。
如果这时,还不知道悔悟,仍觉得这事挺爽,转而求壮阳的药,习练房中术的方法。
那就是天柱折,地维绝。神农氏也没有办法去救坟冢中的枯骨。
八、
古今都有一些“高人”,“聪明”,钻研房中术。
认为什么什么方法,能够夺气归元,还精补脑。
糊涂!
做这种事时,气冲到了下焦,早成了浑浊;
精跑到了囊腺,造成了渣滓;
其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自己的精气,尚且不能节制,你怎么采别人的精?!
这个事关乎生死,咱索性揭开了讲:
有的人说:我心神不动,来采对方的气。
答:那双方之气彼此之间的道路是怎么开通的?你有没有尿路淋漓的状况?
有的人说:精要出去时,我有法子能停住,这高不高?
答:高不高且不说,你停下的地方,肿不肿?有疙瘩没有?
这类的“聪明人”,哪里是在养生,根本是在费了老劲的自杀。
最糟糕的是,还蒙蔽害掉了一圈人。
九、
还有的“聪明人”说:你看高僧鸠摩罗什,皇帝威逼着给他几个美宫女,他不也接受了吗?这里面肯定是无伤大雅,有调和之道的。
别逗了,老兄。
项羽猛不猛?一声雷喝,一人敌万人。
垓下之时,与虞姬对着哭泣。
刘邦稳不稳?狠不狠?项羽把他老爹往油锅里扔时,他谈笑风生;屠杀功臣旧人时,面不改色。
临死之时,枕着戚夫人的膝盖,鼻涕眼泪糊一团。
苏武刚烈不刚烈?被匈奴关押,饿了吃毡子,渴了喝雪,守节十九年不变心。强大不强大?
娶了匈奴夫人,生了孩子。
你品品,这里面的劲儿,腐钢朽铁,无坚不摧。
古人教儿子,舞剑,学文章,上午学习,傍晚观览山水,为的是涵养孩子的德性,远离那些乱七八糟的心念。所以能够气质清明,德业成就,福寿绵长。
今天的人呢?
十、
最后还回到婚姻。
中国文化怎么看待、设立、规范这个事?
大概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核心目的,繁衍子孙,承担祖先、宗族的祭祀。
你别觉得迂腐。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能有序、健康、发展,就扎根在这个地方。
另一个目的是男女有情有欲。到了时间,应该结婚。
古人能够处理好、明白这个事,所以呢,身体没有疴疾,生下的子孙贤明且长寿。
但是后世的人呢,已经不明白这个事了。
所以呢,以情欲为主,追求感官刺激,追求燕婉之私,追求你侬我侬越来越侬。所以年未半百,身体就很衰弱,生子多病且不肖。
管理欲望,不只是道德事,也不只是健康的事,也不只是你自己的事,甚至不只是你这个小家庭、这一代的事。
(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让你身心越来越健康的念佛窍诀!
如果你业障太重,妄想心太多,那就用印祖提倡的十念记数,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治妄想。
印祖的十念记数法,就是念佛的时候,从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而不能二十、三十、一百、一千,这样念不行的,太累了,不容易入静。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念佛方法,既可以摄心,又很轻松不会太累,你只要全神贯注去计数,从一数到十、从一数到十,这样你只要一打妄想,计数肯定就记错了、乱掉了。
如果乱掉了就不要再记下去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念到哪里了,还要往下记数,那就闹笑话了,我想天下应该没有这么糊涂的人吧!乱掉了你就重新来,再从一数到十。
有些人可能连数了十回八回都乱掉了,那没办法,你只有重新来。你不能糊里糊涂地念,那不行,肯定要重新来。就是念了十次百次,如果都没念成功,你还得重新来。我想天下应该没有妄想这么多的人吧!
有些人从一到十这样记也很吃力,更轻松的一种方法就是从一到五,从五到十,分开来记,分两次。这样就更容易一点。
十念记数还可以分三次,就是三三四。先念三句,接着三句,最后四句,心里清清楚楚,念完最后四句的时候,你清清楚楚已经念了四句了,就这样三三四,三三四,一直这样念就行。
三三四念佛非常简单,一般最好是念六个字,念四个字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就四个字,最好都念六个字,或者念佛快完的时候念四个字,印祖讲这也是可以的。
这里示范一下三三四,比如说以四个字四字佛号来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是四句。就这样三三四,没有什么特别难、特别高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计数念佛从一数到十,或者更简单的两种——从一数到五、从五数到十,或者三三四的念佛,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记得清清楚楚的,这样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念佛的时候心里会非常清净。为什么许多人身体不好,甚至睡觉都睡不好,经常做乱糟糟的梦,睡眠质量很差?就是因为妄想太多。
念佛不用说将来往生的利益,这一世对你的身心方面也都有极大的利益。通过印祖告诉我们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念佛,妄想就没地方落脚了,想产生也产生不了。
先从五分钟开始,不要太长了,刚开始时次数多一点,时间短一点,从一数到十,这样念下去,如果妄想在五分钟内几乎起不来,念完你就感觉心里就会特别清净,精神更好。
印祖在《文钞》中说,计数念法是可以养神的,越念精神会越健旺,身体会越来越好,睡眠也越来越好,身体乃至心里的疾病通过这样念佛,再加上还有佛力的加持,使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上,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现在这个时代,亚健康、睡眠不好、神经衰弱的人比比皆是,但你只要老老实实用印祖的这个计数念法,念不了多少天肯定就会有体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乃至刚才说的那些症状都会有所改善。
印祖在《文钞》中讲,平时在动的时候可以拿着念珠,打坐的时候拿着念珠就不合适了,因为手指头掐念珠的时候,手跟心是相连的,手指头动时心也会动,这样打坐心就静不下来。
但是从一数到十计数念佛不用念珠去计数,手也不用动,心里头记就行了,这样不会以身扰心,不用这么累,心容易静下来,精神也会越来越健旺,因为你这样专心念的时候就不会打妄想。
我们许多人身体不好,就是因为被自己内耗了,妄想打多了。妄想太多了自然身体不好。不要小看妄想,这些妄想、精神散乱对我们身体影响最大,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同时又会反作用影响心理,生理和心理是互相关联的。
中医医学上这样讲,西医也这样讲,乃至于佛教《俱舍论》这些小乘的经典中也是这样讲的,身心会互相影响。我们现在就通过心上念佛的净土修法,影响你的身体。
念佛人最大的忌讳竟是它!
系心一佛,系是系念,我们讲挂念,心里头要常常挂念佛,不要挂念人。
再亲的人都不能挂念,再喜欢、再爱的人不可以。
为什么?
这叫情执,有这个挂念,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有的念佛念得功夫很好,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 情执没放下。
临命终时他不想佛,他挂念那个人,他还没看见那人,这是念佛人最大的忌讳。
挂念有什么用?
一口气不来,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不会再见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想通。
你所亲爱的人,要劝他念佛,心里要想佛,别想人,将来到极乐世界不就永远在一起了吗?
到极乐世界,人皆无量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在晚年,愈是到晚年情执愈重,对儿子情执淡了,对孙子情执很重,儿子放下了,孙子放不下,真有。
所以要真放下,我们要真的是一心一意,我们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会合。
此地志同道合,将来到极乐世界,我们在一起依然是一个和合僧团,这就对了。
所以把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关系,统统变成极乐世界的同修、同伴,要有这个念头。
我们亲密的朋友,问他喜不喜欢你 ?
喜欢你,将来一起到极乐世界我们就常常在一起。
不到极乐世界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十法界里面事情全解决了,全都没有了。
心灵的“修缮”
文/胡茂全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围许多人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于是便走马灯似地变换工作,寻找发财的机会。
谁知事与愿违,到头来仍一事无成,爱情也布满伤痕,自己又患上严重的忧郁症。
我仍觉得是工作不称心,环境不如意造成的,总认为机遇太少了,抱怨生活对自己太刻薄了。
春节前,母亲连打几个电话催促我回家过年,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失意,决定回家看望二老。
正月十五当天,母亲说带我去寺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
我不信佛,用泥土烧制的菩萨怎能庇佑世人? 简直荒唐可笑。但拗不过母亲的一番心意,只得随行。
满山的翠竹青松郁郁蕴葱,山石溪涧下流水潺潺,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虽是冬季,却蕴藏着勃勃生机。
唯独的一条山道旁,竖着一块小木牌“寺庙修缮,香客进山,请自带两块砖头上山”。
我看了暗自好笑,上山后肯定要求捐钱捐物,真会巧立名目,借菩萨要钱啊。
我摇摇头,决定空手上山,到时候捐几百块钱算了。母亲弯腰拾起四块砖头,执意带上山,砖头被母亲捧在怀里,仿佛抱着襁褓中的我,眼里充满虔诚和慈爱。我赶忙上前,把四块砖头全都接下来,一步一步气喘吁吁顺着石阶登到山顶。
寺宇略显陈旧,正殿供着大小六尊菩萨,寺里只有几个和尚,都慈眉善目一脸和气,我随母亲跪拜烧香许愿求签之后,已近中午。我和母亲准备下山,老和尚双手合一念道:“阿弥陀佛,两位请稍等。”
想必是和尚提醒我忘了捐钱,我掏出两百块钱,正四处寻找功德箱,老和尚一见,慌忙摆手说:“不用,不用,山中有山泉,菜地里有蔬菜,民政局有专拔的粮食,我们的生活膳食已经足够,不用破费。现在到吃中饭时间,我只是想留你们简单用些斋饭。”
后院的厨房是用砖头和石棉瓦搭的一个简易棚子,桌上的菜肴称不上丰盛,却也精致可人,散发出自然的清香,诱人食欲。
一盘清炒菠菜、一碗红烧豆腐、一盘黑木耳炒青椒、一碗干笋焖酸黄瓜,一钵紫菜汤,饭是糙米饭,茶是野山茶。
奇怪的是,对于无肉不欢的我来说,这顿素宴竟然吃的非常尽兴,胃口大增。
品茶时,老和尚向我讲述,其实往山上运砖,不是寺庙修缮,而是劝人修善,劝世人莫忘举手之劳小善施行的道理。若砖头够用,明年就掘一口井,井台篆刻“人心向善饮水思源”几个大字。
听完老和尚一番话,望着林间的果圃菜地,花鸟丛林,我不禁豁然开明。
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正是欲望过多希冀过甚,与人攀比之下,心态不能平和。
和尚们居庙堂之中,山林之上,不贪图富贵安逸,不计较利益得失,清心寡欲自给自立的情怀,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境界,和气待人与人为善的心志,才是人生最快乐的缘由啊。
念佛可以百病不侵?其实,这只是个传说!
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
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
《普贤行愿品》在《忏悔业障》这一章中提到,无量劫以来,我们由贪嗔痴鼓动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是无量无边的。
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也容纳不了。我们无量劫所造作的恶业,怎么可能因今生少许的修行就能够消得掉呢?
蕅益大师对此也有一个非常透彻的论述。每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功德很大。
如果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那一天就要消很多业障了。如果不仅一天念十万,是尽形寿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这是把我们凡夫众生的修行推到极致了。
好,那么能够消多少业障呢?这样子修行也不能消掉无量劫以来所造作恶业的百千万亿分之一。
所以有病是正常的,凡夫众生有这个四大的色身,他必然会生病的。地水火风它的体性是相互冲突的,水火是不能相容的,相互冲突的情况下一旦不协调,马上就会得病。这是从我们的业报身来看的。
再从我们的业障来看,我们阿赖耶识造作的种种的业障、恶业,在阿赖耶识里都有恶业种子。这个种子都是致病的病灶。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在所难免。
佛陀也示现生病。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萨过来之后,他方佛就让菩萨来问讯世尊,都说少病少恼、衣食自在否?所以,有这个身体必然就有病,有这样八识的妄心必然就有烦恼,这是我们的常态。
因此,我们不要看到出家僧众或是居士修行后还生病就大惊小怪。我们不要去在意他有病无病,而要看他今生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能不能稳操往生净土的船票,这才是大事因缘。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得重病、得绝症也都没有问题。况且得一些病还是好事,一个人太健康了,太强壮了,而又没有道心,他造的恶业会更大。
我们看到很多人往往是得了重病住院的时候,才回光返照,才有一点忏悔意识,才不敢去造恶。这个世间是以八苦为师,病苦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
在生病临终的时候,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做得了主的,所以就要靠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他在我们临命终时会加持我们,能够让我们身心安稳、如入禅定、自在往生。
很多念佛持咒多年的人仍然会感觉一点功夫没有,甚至身体反而还越来越差(道家讲“开口神气散”的缘故),
这基本都是没有掌握念诵的核心要点,也就是不懂得如何做到——金刚念诵。
念佛持咒多年却没工夫?这里有一个具有超级威力的修炼方法给你!
我每当看到念佛、念咒不得要领的朋友就会非常替他们可惜。
我就以我所学和经验给大家报告一下:
想念佛、持咒有力量,有功效,那是非要学会金刚念诵不可的。
现在很多修行的人不太重视金刚念诵,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金刚念诵,那是非常可惜。
我先简要说明一下金刚念诵的要点:
1.无论念佛念咒,都要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也就是一口气能念多久念多久。
比如一个咒子你一口气能念10遍那就尽量不要只念9遍,总之要念到这口气完全出尽为好。
2.一口气出尽后,要闭住嘴,不能用嘴吸气,而是要用鼻子自然吸气。
同时在吸气时候最好意念也在继续念咒,而不要空过。
记住这个吸气尽量让身体自然吸气,而不要刻意吸气,事实上,人在一口气出完后身体会本能地进气的,就是这样自然让肺呼吸最好。
等气吸足了,就继续念咒,如果在吸气时候意念在念咒,那么念到哪里就接上继续念就好。
3.从始至终,耳朵都要认真地听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声音,而不要去理会其他外部声音,这很重要。
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识),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有工夫就几乎不可能。大家赶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里。
4.念诵时候要尽量用胸腔或者腹腔发声,而不要用喉咙发声,因为如果你用喉咙发声很快喉咙就会哑了,而且你是声音如果不能震动你的身体,那也起不到打通经脉转化色身的作用。
金刚念诵的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咒,喉咙也不会哑。
5.以上要点做好后,就开始尽量做到嘴唇和牙齿尽量不动,只靠舌头弹动发音,同时念诵时候舌头不要碰到嘴里的其他部位。
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念诵的很轻灵,念诵的很快速,当然这是比较高级的功夫,初学金刚念诵的朋友不要苛求做到这点。
6.念诵的时候尽量不要只用一个声调,而要高低起伏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咒音震动全身经脉,进而打通,转化。
7.初学金刚念诵的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会觉得声音压制在喉咙里出不来,甚至不太舒服,这很正常,不必害怕。
以我和很多人经验,只要精进用功,时间长了你的喉咙气脉会打通,之后你再念诵就会很舒服了。喉咙打通后,你身体的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打通,当然这非一日之功。
8.每一句咒,每个发音都要很认真地念,很认真地听,这样功夫长的才快。
我举个例子,念咒如同练射箭,如果你每一箭都很用心地对着靶心射,几年苦功下来就可以成为神箭手,但是如果你每一箭都是很随意地乱射,练了几十年后多少也会有些功夫,但成不了神箭手。
9.当以上要点都做好以后,就要开始追求念诵的速度,金刚念诵一定要在高速念诵的时候才会显出最大威力。
我这里说的快速不是一般的快念,而是不可思议快速。
比如一句佛号或者一句咒,一般人念诵的话可能会到每小时几百遍,几千遍但如果要想通过金刚念诵做到转化色身,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可能是每小时几万遍,几十万遍。。。不要以为这是神话。
总结:金刚念诵就是最高级的气功,金刚念诵的好,可以凭咒音打通全身气脉,那效果是不可思议的,不止是治病强身,最最关键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附:
首愚法师开示金刚念诵要决
一、安般修炼
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安般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换气时务必把嘴巴闭起来,或慢慢吸,或一吸进来就停住,等气满了再跟大家念诵。
而吸气的时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达到唇齿不动,首先,要练习一口气一口气念。一口气能念几句就念几句,念到必须换气了,就把嘴巴闭起来,再用鼻子吸气,懂得这个方法,对身体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二、配合呼吸
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呼吸的气来念,一句连一句的,中间不要呼吸,只用舌头和嘴巴发音,这样无形中身体内部也在呼吸。
念到这一口气实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瘪了,这时候就让它松弛下来,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吸气;让它自己吸气。就像以尼龙奶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没有空气,奶瓶不是都瘪了吗?
而当你嘴巴一放松,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就是最自然的气功。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调整好了。此时一点妄念都没有了,因为呼吸都来不及,还有时间乱想吗?
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复始,一口气一口气的,慢慢从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来越增强,经常这样练,就会达到“气满不思食”,当然这并不是肠胃有毛病。
三、都摄六根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体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么长,中间短一点就可以休息了,根据这个原理不断练下去,身体自然会有改善。
念诵的时候要“都摄六根”,眼睛开着没关系,但是眼神要收回来,收回到自己内在,乃至收回到后脑,收回到与虚空合一。
四、念兹在兹
一般念佛念到最后,喉咙都会沙哑,这是念佛的方法错了。正确念佛的方法是念兹在兹,轻松自如的。
金刚念诵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无相、无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动。初步的功力达不到时,嘴唇微微动也无妨。
五、体、相、用
金刚念诵具有其“体、相、用”。其“体”实际上即是大般若。一边念诵,一边把身心放松、放空灵。能与“空、无相、无我”相应。
当下,你念出来的佛号或咒语就不一样了。倘若你有懂得以“唇齿不动”去发音,让“气”慢慢从丹田一股股的上来,清清楚楚的,对于身心的调和,效果就更殊胜了。
“唇齿不动”是金刚念诵的“相”,而金刚念诵的妙“用”则是念到某个时候,全身气脉都会发动。这时,自然会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慢慢让你达到“心气合一,能所双亡”。
所以金刚念诵就是地地道道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最极点了。
六、转化“四大”
金刚念诵念得好,全身暖相就起来了,身体感觉非常舒服、非常畅快,大冷天一点都不觉得寒意,大热天也一点都不觉得烦躁。
金刚念诵是使“四大”转化的总关键;同时也是净化报身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刚念诵的要领,整个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灵的光明中。即使尚未达到,各位亦应在意境上先做观想。观想久了,自然达到身心两调的效果。
——(节选)
.
早病是福,疾病就是菩提树
作者:舒和医生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精进修行、佛光普照的高僧大德,定会菩萨保佑、百病不生。然而,我在给寺庙的一位高僧诊病之后,却有了让我非常震撼的新思考。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是一位寺庙的主持。他看上去脸色晦暗、满面憔悴,而且这种晦暗似乎是很多很多年的积淀,而不是突发的疾病所致。虽然他只有六十出头,但看上去却像七十岁以上,特别显老。
我仔细为他摸脉、看舌和问诊后,发现他的脉跳动很缓慢、沉涩,说明他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先天不足之像颇为明显,应该是疾病不断。
最后,我综合分析了他身上的很多症状后,认为他的病根儿很可能是寒湿、血瘀,于是我问老人家:是不是有疼痛的症状?而且是冷痛、刺痛,痛起来晚上很明显会加剧……
老人连连点了点头,我继续询问老人家的其他情况,原来,老人先天体质非常不好,小时候频发大病,几度从死亡线上抢回性命。很多名医给他看过病,都说他体质太差难活过青年,甚至还有人说他必少年夭折。
后来,他跟随一位云游的和尚学习打坐、易筋经,变成了“大病不多,小病不断”,直到年过六十,居然把多位名医的“断言”给推翻了。
我根据老人家当前的病症,给他开出了《伤寒论》里面的两张名方: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其功能是边袪寒边活血,会让老人的冷痛症状减轻一些。老人家接过处方,向我微笑致谢。
那天我正好带着一位研究生跟我抄方实习,只见年轻的他满脸疑惑,一副想问而又不敢问的表情。老僧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对这位研究生说“有什么疑惑你就问吧。”
研究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人家平和地对他说:“你肯定想问:为什么你们出家人天天念佛读经,菩萨却没有保佑你们百病不生啊?”
研究生很坦诚地点了点头,他说他对出家人心底里非常尊重,但这个疑惑的确让他感到费解,他也曾见到很多名寺的主持,大多是相貌圆满、无诸横病。
“有此结果,必有其因。因果循环,该病就病”,老人家微笑着对他讲:“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先天,我体质先天不足,注定我该是百病丛生之人。
那些名医判断得没错,我的寿命按正常的活法,可能超不过二十岁。但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这四十多年的寿命,可是我自己修来的。你看我现在活到六十,是不是相当于普通人活到100多岁了……”老人家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送给那位年轻的研究生几句话:
“心平气和,百病不畏,早病、有病是福,疾病就是我们的菩提树啊。”
老人那平和而有力量的声音,让我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触动。我思考了良久良久。
我回忆起南怀瑾先生一本书里关于“前世今生、因果报应”的阐释,意思是:人是否有前世,不好考究。但是,你自己的当世一生,不妨也分前后,如果前半生造下了“因”,后半生就要受这个“果”,因果报应,历试不爽……
人的健康一生,何尝不是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因果报应”呢?
●偏爱冷饮冰啤或辛辣食物,容易产生寒病或热病的病因;
●嗜好大鱼大肉、甜食美酒,就容易种下“湿病”的种子;
●疏于运动和养生,更会使得气血不畅,疾病丛生。
......
这些都会使得人的“精气神”遭受重创。最可怕的是,这些病因的恶果不会马上显现,而有可能在你的体内潜伏很长时间之后,才悄然“变成”当下疾病的症状。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自己的“健康因果”做了生动的反思:.
“自己在小时候,就不愿意上体育课,不喜欢运动,和足球、篮球‘绝缘’,那时候,觉得能逃避一节体育课、能逃避一次集体的晨跑,是莫大的幸福。”
——实际上,多数孩子会和我当时的想法差不多。逃过一次晨跑,躲在被窝里睡个懒觉,该是多么大的幸福,能够在其他孩子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绝对有种‘占了很大便宜’的感觉。
早晨少跑一次步,能够在第二天、下个月、下一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什么影响也没有!正如同你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少做、多做一道习题,并不会对你的高考分数产生什么影响一样。
不过,有因就一定有果,小时候‘逃避一次晨跑’的‘因’,没有‘报应’在第二天,而可能报应在几年、十几年后某一天的某次不舒服。
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是不是小时候‘逃掉一次晨跑’的因缘种子,在很多后,像一粒微尘一样,飘落到了诸多日夜之后的我的身上。
自己从小不愿意锻炼、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种子’每天都有十几粒,日积月累,这几十万粒“因”飘过时间、空间的隧道,成为今日我身上的‘果’。
——即便在我30岁的时候,这个‘果’都没有任何痕迹,但是,当到了接近40岁的时候,我品尝到了‘果’,却忘记了久远劫来的‘因’。
因果的报应,已成为无法逆转的事实,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当下的‘因’正在造就未来十年后的‘果’。有时候,在操场上看到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拖着迟缓的身子在阳光下散步,我从来都是熟视无睹。
没有几个人会从他们身上看到:那就是自己将来多年后的身影。实际上,自己在老龄之后能否迟缓走动而不是坐到轮椅上,我们都不敢打包票!
往者已逝不可追,当下你的所作所为,就成为你明日、后年、老年的因果报应的‘种子’,从今天就开始好好珍惜自己,把养生的“因”,变成未来某一时刻的“果实”吧。”
这位朋友的感悟,相信是很多人都在脑海中闪现过的同样念头。也会有人反驳说“你看有些人,抽烟喝酒、大吃大喝,身体特健康,而有人小心谨慎,这不吃那不吃,还天天锻炼,可照样经常生病,这又该怎样解释呢?”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的确经常看到这样的“不合理但真实存在”的情形,原因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一个人先天体质(主要是父母乃至家族遗传的原因)的差异。
比如说,这位老僧,先天就是严重的虚寒、血瘀体质,这就像一个人的相貌一样,受之于父母,相貌的丑和美,想要有根本性改变可谓难于上青天,人的体质也是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遗传占健康因素的15%,这是针对多数人的平均结果。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像这位老僧的先天体质,是容易引发大病、重病的寒瘀体质,是典型的“大病不断”类型。有些经常住院、经常手术的老病号经常埋怨自己的“命苦”,从体质的角度来说,的确是这样。
很多大病,关涉你“上半生(青少年时代)”乃至前世家族的基因遗传。所以,生了病,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平心静气,甚至充满感恩,因为埋下的“种子”,迟早结出“果子”,不生这种病,定会生那种病;今年不生病,后年也会生。
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后天的每一次或小或大的疾病,何尝不是提醒我们修身养性的谆谆告诫呢?老僧说“早病、有病是福”,只有最诚挚的朋友才会给你忠言逆耳的不断提醒呢!
既然先天遗传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只能靠后天的养生来调整自己的健康。我们可以像那位老僧一样,把疾病当成自己的修身养性的“菩提树”。从当下开始,运用本书(注:指《求实养虚不生病》)给您提供的“精气神”三宝全面养生方案,让自己的后天身体得以天天补养。
无论您年龄多大,养生都绝对不晚。佛经上讲,“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注:出处为《六祖坛经》)今天你种下了养生的种子,虽然不是明天、后天而可能是明年后年,但你一定能够收获健康的果实。
这就是健康的“因果报应”,适用于老僧,也适用于你我每个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