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贪图特别多的人,肯定没有开悟

2020-03-12 慈诚罗珠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NEW  BOOK

202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

《宝鬘庄严论》45




往期: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4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5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6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7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8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9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40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41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42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43

《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44

第十四,修行人之十八耻辱

                                                              

我们都号称自己是佛教徒,却经常会做出很多不如法的事情,这都是修行人的耻辱。本来修行人的耻辱有很多,但此论只讲了其中十八个耻辱。学习之后,我们要自我对照,发现问题,要尽量断除。


一,住在静处却成办今生的荣华富贵,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身居僻静深山、寺院,看似专职修行,实则是为了扩展自己的名声、势力、财产等世俗福报,的确是修行人的耻辱。


既然去到静处、寺庙、闭关处,理应放弃名声、地位、权力、财产等世间八风,专心致志地闻思修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与正法背道而驰了。


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如果有名声、有势力,能度化和饶益更多众生,则扩大自己的名声和势力也未尝不可。因为所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但如果不是为了饶益众生,而是与世俗普通人一样求名求利,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二,作为群体的首领,成办自私自利之事,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是寺院、闭关中心或其他修行处的方丈、住持、负责人,还是任何宗教团体的领袖,都是由其他成员推选出来的。大家出于信任,认为自己推举的人会帮大家做事情,会考虑大家的需求。如果“领袖”有负众望,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势力和财产等等,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就是很大的耻辱,这种人也不配当领袖。


身为领袖,应该为大众着想,为大众服务。本来大乘佛教就提倡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服务员。不求任何回报,无条件地服务众生,才真正是菩萨的心态,菩萨的精神。作为僧团或居士林的领袖,更要为大众服务,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



 

三,精通正法却不警惕罪业,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显宗的经论、密宗的续部,都博闻强记、无所不知,但在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不注意因果取舍,为所欲为、胆大放肆。


闻思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明白如何鉴别真伪,取舍对错。如果已经知道因果取舍,却还是不杜绝违背因果的事情,闻思就没有任何意义!这难道不是修行人的耻辱吗?


 

四,拥有殊胜教言,自相续却处于平庸状态,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无论出离心、慈悲心等方便修法的窍诀,还是修空性智慧的诀窍都非常丰富。可因为没有修,自己的心还刚强难调,与凡夫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一种耻辱。


现在学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这特别好,也特别需要。学佛的人多了,社会上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减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虽然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却凤毛麟角。佛教徒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就会很迷茫。


刚刚学佛的时候,还根本谈不上修行,因为我们连修行的方向和方法都不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闻思。闻思的时候,必须要学习《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入菩萨行论》、《中论》、《入中论》等正宗的佛法。闻思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修、怎样做,接下来的,就是实操。


有些人自己不喜欢闻思,还到处宣称不需要闻思,实修最重要云云。在闻思和实修中,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重要与否,取决于自己所在的阶段。无论如何,闻思修都不能脱节。如果闻思一二十年了,还在继续闻思,而没有下功夫修,就不一定很好。虽然懂得很多道理,内心却与没有修行的人别无二致,就失去了学佛的意义。


修行的次第,是首先把人做好,要敬畏因果,遵循因果规律。然后是修菩提心、慈悲心,坚信生命平等的观念。


这些都是做人的标准,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在生起不造作的标准菩提心以后,就不仅仅是好人,而且在好人的基础上更上了一个层次,而成了菩萨。之后通过一步一步地实修,最后证悟,明心见性。再进一步保任、修持,就能最终成佛。


懂得道理却不修不但是耻辱,而且也非常可惜。获得人身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修加行。修行只有一条路,就是依循次第修加行。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讲的一样,就是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此外没有其他选择。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工作、家务、世俗杂事,可无论如何,每天都应该挤出一段时间来闭关修行、打坐,哪怕只有半个小时都可以,两个小时就更好了。



五,戒律严谨,却没有离开欲望,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如果外表严守净戒,内心贪心重重,虽然不能说没有功德,没有意义,但意义不是很大,表面的戒律已经与内心的贪念自相矛盾,这也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



 

六,觉受证悟善妙却没有调伏自相续,实是修行人的过失。

 “觉受”或“证悟”境界很高,却没有调伏自心,这有可能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觉悟境界很高,就一定调伏了自心,断除了烦恼。如果烦恼与没学佛的人一样多,怎么可能证悟很高?不可能。


此处所说的“觉受”或“证悟”很高,指的是有些自称是成就者、瑜伽士、空行母、活佛、法王等等的人。明明没有调伏自心,只是因为贪钱、贪色,贪各种东西,就妄称自己是成就者、瑜伽士,以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证悟了,其实证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成就者,至少要装出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不要显得太贪婪,这与证悟者的境界是矛盾的。有些人自称境界非同一般,可别人给你说两句不中听的话,立即火冒三丈。证悟的人会这样吗?有些人自称已经证悟,可一样地贪色、贪财。证悟的人会这样吗?证悟没证悟根本不需要说,只需看他的行为,通过逻辑推理就能知道。


自称证悟的人,行为却与普通人一模一样,这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没有证悟,不是耻辱,成千上万的人都没有证悟,都不算什么。我们学佛时间不长,主要精力也没有花在修行上,没有证悟很正常,但至少要注意因果取舍。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一定要懂得忏悔。如果未证言证、自欺欺人,就是修行人的耻辱。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都在犯这种错误。在哥白尼之前,所有的天文学家和世人,都奉行“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金星、火星、木星等等,都在绕着地球转。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地球在转,没有看到自己下面的土地在空中飞翔。每天看到的,只是太阳从东边升起,然后从西边坠落,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处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自从哥白尼推翻了这个错误观念之后,再也没有人这样认为了。


同样,世人现在还没有放弃的迷信,就是不承认因果轮回,因为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死亡,之前之后的历程,我们都看不见。至于因果之间的关联,就更是无法探知。就因为这么一个非常简单、幼稚的思维与推断,就断定因果轮回不存在,这与当初“地心说”的武断与荒谬完全如出一辙。


没有闻思,就会犯很多错误,所以必须闻思。闻思以后就知道,真正的成就者,不应该有世俗的贪图。如果有,就不是证悟者,这是可以推理得知的。






             To Be Continue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返回顶部